- +1
走進園區看發展 | 階梯式產業結構,助力企業更穩更快發展
獨角獸企業1家、工信部“小巨人”企業1家,“專精特新”企業13家,規上企業、上市公司9家,國高新、村高新技術企業60家,納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及經開區主導產業方向初創企業近100家……在北京經開區天驥智谷園區,優質企業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或許可以通過園區特定的發展方向和“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階梯式產業結構一探究竟。
園區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因此,園區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謀劃在先、行動在前、落實在細。”天驥智谷董事長黃偉龍給出了園區的發展思路。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2021年12月底,天驥智谷圍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促進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的若干措施》中“產業園區項目引入方向導則”的要求,將現代服務業和醫藥健康兩大產業作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

以現代服務業保持園區業績穩定增長、以醫藥健康業帶動園區業績高增長,為園區未來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讓園區企業得以良好發展。如今,園區已集聚總部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600余家。
“北京助研醫學技術有限公司,是我們園區內的一家企業,僅用3年時間,便實現了從主營收入70萬元到稅收150萬元的跨越。”天驥智谷產業服務負責人何洋說。在發展方向確定后,園區為了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主體活力,打造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為鏈條的創新創業全程孵化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更“對癥”的服務,而北京助研醫學技術有限公司只是受益企業之一。在“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階梯式產業結構下,園區內“匯麟生物”“天星創能”“京象科技”等多家企業已經實現了在苗圃內“育苗”成功,并且達到了孵化器的“畢業標準”,正向加速發展階段邁進。

為了讓企業“育苗更易、孵化更穩、加速更快”,園區通過自有孵化資金、合作多家銀行等措施,幫助在孵企業突破資金短缺瓶頸,提高科技創業企業的存活率,為企業打開進一步生存發展的空間。據何洋介紹,除了多家合作銀行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2019年至今,園區使用自有資金股權,投資入園企業30余家,提供融資對接服務50余次。同時,園區配備6名技術支撐導師、2名資源對接導師為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和商業診斷,更與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合作關系,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和產品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園區并非只為企業提供服務,而是與企業共同成長。北京達因高科兒童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達因高科)是一家“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達因藥業的全資子公司,其主營業務包括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以及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入駐園區四年,達因高科與園區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據達因高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達因高科與園區共同搭建了“天驥智谷創新藥共性技術協同創新平臺”,該平臺可提供檢驗檢測、臨床執行、批量試制等多種服務,而且還免費向園區內企業提供咨詢和診斷服務,使更多園區內的醫藥企業獲益。由此可見,企業和園區互相成就,合作前行。
讓企業愿意留、留得住、留得久,不僅需要園區引導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多元服務,也離不開經開區營商環境和政策的支撐。“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流的營商環境、人才的扶持政策,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我們也將持續做好企業和政府間的橋梁,將政府的政策及時傳達,將企業的訴求及時反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何洋說。
談及未來,何洋表示,天驥智谷將不斷優化服務體系、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積極服務企業需求,提高園區“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促使園區高質量、特色化發展,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到天驥智谷園區,落戶經開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