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居服,和“一間自己的房間”同樣重要
在女性的內衣發展史中,我們得以窺見一部女性覺醒史。資深內衣設計師于曉丹認為,不斷進化的家居服如同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每當回家換上家居服,“我們又從紛紛擾擾、競爭殘酷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中”。
下文盤點了“家居服”的進化史,從襯裙、T恤到21世紀更為流行的居家運動衣……家居服不同階段的流行風潮,更為凸顯了女性希望擺脫永無止境的家務、在家中擁有自由空閑時間的愿望。近幾年因為疫情的居家辦公,更是模糊了“家里”與“家外”的界限,“家”所承擔的功能前所未有地重要。在家辦公時,我們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呢?
下文選摘自于曉丹的《內衣課》,經出品方授權推送。
家居服

從“我想待在家里”
到“我不想只是待在家里”
人類在大約一萬兩千年前進入農耕時代后,才有了比較固定的居所。在這之前,“家”是流動的,衣服自然也不會有“室內”和“戶外”的區別,不會有“家居服”的概念。
“家居服”(lounge wear)一詞直譯過來是“客廳裝”,早期指適合在私宅的公共區域,比如客廳、起居室內穿著的衣服。不過,進入現代以后,家居服的概念就不限于此了。如今想要區分什么衣服應該在家里穿、什么衣服應該在戶外穿,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我最早把“lounge wear”譯為“客廳裝”,后來發現有人用了“家居服”一詞,贊其更妙。雖然看似只是一個翻譯問題,但“客廳裝”和“家居服”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前者只是一種對功能的描述,后者卻是對生活方式和態度的反映。態度是什么呢?就是“居家”。
居家的權利,
8 小時歸自己!
也許有人會問,女性剛剛走出家門,怎么又要退居家中?不!再次回到家中并非簡單的退步,相反,它是現代社會文明前進一大步的結果。伍爾夫曾在1928年提出,女性要想寫作,首先要有500英鎊的年收入,其次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帶鎖房間”。“家居服”與“一間自己的房間”一脈相承,體現了女性希望擺脫永無止境的家務、在家中擁有自由空閑時間的愿望。
“居家”聽起來再平常不過,但很多人卻并非生來就擁有這份權利。罩衫最早只在上流社會中流行,并非是因為普通人不想穿,而是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穿。19世紀,西方許多國家逐步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資本家不斷增加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強度,有人每天工作14至16個小時,甚至更多。19世紀70年代后,西方工人階級在將近30年的時間里不斷罷工,才讓這種狀況得以改變。
“五一”國際勞動節就是在紀念1886年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全美約35萬工人參加的罷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勞動條件,落實8小時工作制。他們提出的口號是:“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歸自己!”
“歸自己”的這8小時就是“居家時間”,或者換個更準確的說法——“休閑時間”。歐美國家的8小時工作制直到20世紀初才真正受到了法律保護,人們在白天下班后到晚上睡覺前,有了不少于8小時的休閑時段。后來又有了一周最多工作40小時的法律規定,周末的休息日變為兩天,業余時間就更多了。西方社會學家把休閑時間的多少看作衡量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尺,隨著工業生產機械化、電子化的程度提高,通過壓榨工人的剩余價值獲取經濟利益已不再有意義,勞動者的休閑權利最終得到了保障。
休閑,當然不必待在家里,重點在于擁有了自由支配業余時間的權利。不過對于當時的大多數女性而言,休閑時段還是只能“居家”。兩次世界大戰后,職業女性已達到一定數量,她們要求與男性享有同等的勞動待遇,卻仍要不可避免地承擔大量家務。男性可以在酒吧、劇院或俱樂部里打發閑暇時間,女性卻大多只能在做完所有家務后,獲得短暫的獨處時光。她們一方面要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另一方面要平衡家人與自己的關系。因此,與男性相比,女性劃分戶外與室內,工作與休閑的愿望更為迫切,女性家居服也因此取得了比男性家居服更快速的發展。

與女性家居服的發展互為印證的,是“玄關”概念的變化及其重要性的提升。我們知道西式住宅一般會在入口處設有門廳,英文叫“vestibule”,指門口到正室之間的一段轉折空間。這個名詞古已有之,門廳的空間結構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中有所差異:有些是全封閉的,通過一扇門連接室內空間,比如古羅馬式建筑;有些是半封閉的,有開口通向住宅內的其他房間。
西式建筑里,門廳最初的功能是“鎖住空氣”,不讓戶外的冷氣進入正廳,同時避免室內的暖氣流失;但到了現代,它被越來越多地賦予了分隔屋里與屋外空間的職能,或者更準確地說,承擔起了過渡這兩種空間的職能,用來存放鞋帽、讓訪客等候、藏起室內景觀。而對于大部分家庭的女主人來說,門廳更實際的意義,是全家人能在此完成從外到內或從內到外的換裝過程。
現代家居服就是從這里開始扮演重要角色的。在門廳脫下外衣、換上家居服,當然首先是出于衛生的考慮,不過家居服在那一瞬間給予我們的心理暗示也很實在:我們又從紛紛擾擾、競爭殘酷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中。這樣的換裝過程會讓不少人立刻感受到如釋重負的輕松,甚至心底隱隱升起勝利的喜悅。正如一件舒適的睡衣可以幫助我們更快進入睡眠狀態一樣,一件寬松舒適的家居服也可以讓我們馬上進入不被打擾、自在放松的身心狀態。
承托這種職能的現代家居服,在款式上與現代成衣的進化歷程是完全同步的——裙裝變短,褲裝、套裝成為絕對的主流;同時受到文化潮流的影響,無論廓形、結構、布料,還是觀念,都表現出嶄新的面貌。
休閑風,T恤衫……
破除服裝功能界限
所謂休閑風,簡單來說就是打破固有的著裝規范,讓許多原本屬于“低級圈層”的服裝登堂入室成為正統。其實整體而言,20世紀早期美國的流行文化一直在往休閑方向轉變,到五六十年代,這股風氣在各種文化,尤其是反文化潮流的影響下終成現象。
牛仔褲堪稱休閑風的最佳代表。原本只是礦工穿著的牛仔褲,在1953年被“叛逆青年”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迪恩穿進了電影里后,引發了年輕人的狂熱追捧,不到10年便成為普遍的時尚,出現在很多相當正統的場合。
20世紀60年代,西裝領域出現了“smartcasual”的說法,雖然這個詞的含義到今天仍很模糊,但其中的“casual”(隨意)總歸不難理解:人們厭倦了一本正經的正裝。很多公司也順應潮流,在周五這一天,員工不但不用準時打卡,男性員工還可以穿五顏六色的休閑西裝上班。
休閑風除了給予人們身體的解放外,更解放了他們的思想,服裝界限從此被打破,原本只屬于某一品類的衣服被多功能化。比如最初是內衣,后來成為工裝又變為時髦成衣的T恤,也出現在了家居服的款式清單上。

T恤是從19世紀一款貼身的連體內衣進化而來的,因平鋪時形似字母T而得名。后來連體內衣分離成上下裝,下裝成了緊身褲,上衣較長,可以塞入腰帶,叫作T恤。
最早的連體內衣有紐扣方便穿脫,去掉紐扣的套頭T恤大約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被經常在高溫環境中作業的礦工和碼頭工人穿著——他們不想光膀子,就用簡單的T恤遮蓋身體。1913年,美國海軍批準圓領短袖的白棉T恤可以作為內衣穿在軍服下,后來在熱帶工作的水手和海軍士兵便常常脫下軍服,只穿T恤,而這種穿法很快也在藍領工人和農民中流行起來?!岸稹币院?,很多退伍軍人在休閑時喜歡將T恤搭配軍褲穿著,1951年馬龍·白蘭度在電影《欲望號街車》里為這種穿法做了堪稱完美的示范,讓白T恤一夜爆紅,最終脫離內衣范疇,成為獨立的成衣款式。

《欲望號街車》
20世紀90年代,很多女孩子在外過夜時由于沒帶換洗衣服,常常借男朋友的T恤在客廳或臥室中穿著。如同《一夜風流》里身穿男式睡衣的考爾白,年輕女子光腿穿上男朋友的寬大T恤,也別具風流。從此女性家居服里就有了一個時髦而固定的款式——“男朋友T恤”,也叫“T恤裙”。
汗褲、套頭衫、帽衫……
家居服的跨界
現代家居服中的另外幾個經典款式,汗褲(sweatpants)、套頭衫(sweatshirt)和帽衫(hoodie),前身都與運動服相關,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休閑風的盛行進入了家居服領域。
汗褲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最早只是針織長褲,且只有灰色一種顏色,主要是運動員做伸展和跑步時穿著。早期汗褲多用棉或化纖針織材料制作,廓形肥大,褲腰有橡筋和抽繩,有些褲腳也用橡筋扎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世紀末風靡一時的布盧默燈籠褲。汗褲采用了更有彈力的布料后,才有了相對合身的廓形。因為非常便于身體活動,它好像天生就適合居家穿著。到20世紀90年代,它已經成為流行度很高的家居服款式,材質更加豐富,也有了更多的風格和顏色,舒適性和時尚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常常出現在不同的公共場合。
套頭衫也叫汗衫,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在此之前運動員的服裝都是用羊毛制作的,容易擦傷皮膚,造成紅腫和癢痛。當時阿拉巴馬橄欖球隊的四分衛小本杰明·拉瑟爾對此深感厭煩,便找到開服裝廠的父親商量解決辦法。他們發現棉質布料更舒服也更結實,就用針織棉仿照女子連體內衣的式樣制作了一款寬松無領的套頭衫,先供橄欖球運動員穿著,效果很是出眾,成功解決了羊毛摩擦皮膚的問題,同時還能提高體溫、刺激出汗,達到減重目的,很快便在各種項目的運動員中普及開來。
后來人們發現套頭衫與汗褲很適合一起穿著,便選用同樣的材質、顏色、裝飾元素將之搭配起來。有些套頭衫帶帽子,被稱作“帽衫”,既好看又保暖,深受慢跑運動員及跑步愛好者的喜愛。

套頭衫、帽衫和汗褲進入家居服領域后,雖然面料和廓形與外衣不同,卻也常常讓人很難界定它們究竟屬“內”還是屬“外”。曾經有人把香奈兒帶動的“沙灘睡衣”時尚看作現代家居服的起點,因為后者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打破室內與戶外服裝的界限。
不過香奈兒的革命盡管在她的時代驚世駭俗,但到了20世紀后期,女性早已走出家門,室外活動越來越頻繁,家居服被短暫地穿到戶外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21世紀初,狗仔隊盯梢明星,拍下了不少女明星身穿帽衫汗褲到街角報亭買報紙、到隔壁咖啡店買面包的照片,實在是家居服的最佳廣告。
以前還曾有過“能否穿套頭衫上班”的討論,而進入21世紀,特別是當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后,這樣的問題就漸漸失去了意義,帽衫和汗褲既可以被穿進臥室,也可以被穿去菜市場。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對出現在公共場合的家居服大驚小怪了。
跨越時代,
仍在充當家居服的襯裙
“小姐,你的襯裙露出來了?!边@是1967年的電影《柳媚花嬌》里米勒對蘇蘭說的話。那時候,襯裙作為內衣是不能從裙擺下露出來的。

《柳媚花嬌》
之所以又說到襯裙,是因為在現代家居服里,除了那些從休閑服演變而來的款式,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古典家居服的身影:其一是歷史悠久的罩袍,其二就是襯裙。
襯裙曾在20世紀30年代大放異彩,進入休閑風盛行的六七十年代后卻陷入沉寂;到了90年代,在胸衣帶動的復古風潮中,它以鑲有蕾絲花邊的式樣出現,重新回到時尚前沿,尤其受到懷有古典情愫的女性青睞。

女明星們似乎也對它情有獨鐘,常從古董衣店里淘來色彩艷麗、花邊精美的真絲襯裙,穿著它們上街、參加婚禮,甚至出席頒獎典禮。這時的襯裙就不再只是一件內衣了,而是可以單獨外穿的成衣。
而回到家,脫掉外衣長裙后,它也仍然可以讓我們像《巴特菲爾德八號》里的伊麗莎白·泰勒一樣,渾身散發出卸下盔甲后的慵懶和獨處家中的脆弱。現代家居服打破室內與戶外界限的精神,在襯裙之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現。

《巴特菲爾德八號》
對于講究生活細節、不喜歡在家穿寬大T恤敷衍了事的女性而言,襯裙是最好的替代品——它既保持了古典的優雅,又不失現代的簡潔。它作為家居服呈現出來的性感,已不再帶有伊麗莎白·泰勒那種愛而不得的痛苦。
有些內衣專家會建議女性至少在內衣櫥里備上一件樣式簡單的裸色長襯裙,即便外衣面料薄透,它也能助你“安全無虞”。也有專家推薦黑色的半長襯裙,理由是:當你不確定今天晚上約會的走向時,沒有任何一種衣物能像胸口鑲有黑色蕾絲花邊的黑襯裙那樣,最快速地幫你進入浪漫狀態。
當然,浪漫如今也是相當古典的一種渴望了。
運動服被居家穿著,
進入21世紀后更加流行
進入21世紀以后,家居服顯然又有了新時尚、新理念和新表現。這些新氣象的背后,是兩種文化的興起:一是運動潮流和健身文化,二是互聯網文化,二者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工作和生活的習慣被改變,居家觀念被顛覆,家居服進入了全功能時代。
每一次運動潮流的興起,大多伴隨著復雜的社會原因。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市場經濟特別繁榮、人類得到了巨大的物質滿足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精神的空虛,以及身體長期的高度緊張和疲勞。這種時候,運動就成了自救方法,在現代科技和機械化程度高速發展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此,在21世紀亦然。隨著互聯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壓力變為無形,只能從運動中尋求釋放。
總能最快對社會變化做出反應的時裝,自21世紀以來,運動元素明顯增多,成衣和家居服都不例外。更為特別的是,一些與家居服理念接近的運動服竟也直接充當起了家居服的角色。

《浪漫的體質》劇照
運動服被居家穿著——這一風潮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進入21世紀后更加流行。部分原因是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以露露樂蒙為代表的運動品牌,它們完全顛覆了傳統運動服保守僵化的觀念、沉悶單一的市場形象,既“深耕細作”不同運動項目的專業服裝,也追求運動服裝的生活場景化,推廣了一些非常適合居家穿著的運動服裝品類。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瑜伽服。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不同流派對服裝的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偏重彈力度,服裝緊貼身體,幫助肌肉積蓄力量;有的寬松輕軟,給予身體最大限度的自由。其中,寬松瑜伽服與家居服的理念和形態都十分接近,于是被很多人直接當作家居服日常穿著。
寬松瑜伽服被當作家居服穿著,除了材質款型與家居服近似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女性沒有時間定期去瑜伽館鍛煉,只能選擇在家練習。既然如此,一些內衣公司就干脆在家居服里增加了“瑜伽服”的品類,在百貨公司的內衣區里進行銷售。由內衣公司設計生產的瑜伽服普遍更輕柔,設計也更細致,有時還會因為帶有細微的內衣元素更顯性感。19世紀六七十年代短暫流行過的燈籠褲,也在此時借瑜伽風潮卷土重來,履行著帶領女性從家里走向戶外的使命,同時把運動變成女性居家生活的一部分。
健身文化對女性產生了相當積極的影響,也帶給了她們切實的好處,比如精力更充沛、生活態度更陽光、工作效率更高。持久運動塑造出的健康體態、戶外活動造就的健康膚色等,曾經是上層社會中男性獨享的福利,而現在很多女性獲得了同等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后,也享受到了這份“特權”。運動服不但進入了女性衣櫥,而且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除了瑜伽服,其他一些面料彈力適中的運動服,比如慢跑服等,也開始被很多女性居家穿著。
一些較老的運動品牌為了打破沉悶單一的形象,也聯手時尚設計師推出新品,比如阿迪達斯與斯特拉·麥卡特尼聯名,彪馬與蕾哈娜聯名,在堅守品質的基礎上,使品牌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時尚活力。

蕾哈娜的街頭穿搭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社會始終在呼吁男女平權,但絕大多數家務還是由女性承擔的??梢韵胂螅宰叱鼋∩矸?,回到自家廚房時,瑜伽褲或慢跑套裝帶來的便利,一點也不亞于曾經襯裙為她們切換社會角色時帶來的幫助。
針對那些沒有時間出門健身、只能選擇居家運動的女性,一些運動或家居品牌還推出了輕運動類服裝。所謂輕運動服,是介于專業運動服和寬松家居服之間的一類服飾。當居家運動成為女性的習慣后,哪怕在煮飯、洗衣的間隙做上幾個拉伸,或者在睡覺前花上片刻時間打坐冥想,也能給予她們極大的心理安慰和滿足。輕運動服可以幫助女性隨時在運動和居家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有些女性沒有居家運動的習慣,但這并不妨礙她們在家中穿上有運動元素的服裝或運動服,因為這些衣服不僅可以讓她們的居家生活更為便利,也可以實現她們對社會角色和社會身份的某種認同。
居家辦公,
我們該穿什么樣的衣服?
21世紀,全球進入電子信息化時代,對人類影響最深刻的當屬互聯網文化。受此文化影響,不僅室內與室外的界限一再被打破,“家”與“工作空間”的區別也越來越模糊。家居服原先的“居家”意義需要被重新定義。
尤其是2020年以后,家居服可謂在我們的生活里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以美國為例,在疫情爆發后的幾個月里,許多服裝品牌和百貨公司相繼申請破產,時裝銷量一片慘淡,《紐約時報》卻登出了一條出人意料的消息:有一家創立不滿兩年的小品牌,銷售額竟然逆勢增長。這家小公司名叫“全世界”(Entireworld),核心產品只有一種——汗褲。據報道,公司在疫情之前日均銷售汗褲46條,疫情之后銷量竟翻了20倍。2020年3月底,公司的銷售額比前一年同期增長近7倍;三四月的收入已超過了前一年的收入總和。
它是怎么做到的?很簡單,它主打的汗褲,在疫情期間幾乎成了像衛生紙一樣的生活必需品。
可為什么是汗褲?這是很多設計師想不明白,卻又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防疫封鎖的影響,全球無數企業和員工幾乎在一夜之間開啟了漫長的居家辦公生活,曾經只有少數科技公司實行的云辦公模式,很多普通職員也體驗到了。根據美國ETR公司的調查,2021年,全球有34%的員工將永久居家辦公。即使未來疫情徹底消失,“云辦公”也可能會成為很多行業的新常態。也就是說,對很多人來說,未來將不再有“家里”與“家外”的界限,“家”所承擔的功能前所未有地重要。在家辦公時,我們不會穿睡衣,也不會穿西裝。我們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它跟以往的家居服一樣嗎?
對于很多家居服設計師而言,在決定產品的形態之前,需要先了解產品應用的場景。

《浪漫的體質》劇照
我們可能會在起床洗漱完畢、脫掉睡衣后換上它;可能會穿著它到廚房,做簡單的家務、吃早飯,然后坐到辦公桌或電腦前;下午也許會穿著它做有氧運動,上跑步機,做簡單的拉伸;可能會穿著它出門去街角買水果蔬菜;吃完晚飯,可能會繼續穿著它窩在沙發里看電視或電影。
由此可見,這必須是一件全功能的家居服:既是晨衣,又是輕運動服,可以方便辦公,還能輕松轉換成客廳休閑裝?!叭澜纭钡暮寡澁斎皇且粋€很好的選擇,它價格適中(不到80美元)、質地良好、顏色鮮艷。未來的家居服,應該既可以幫我們應對家中不同場景的轉換,也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居家辦公的孤獨、枯燥和乏味。
本文節選自

《內衣課》
作者: 于曉丹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春潮
出版年: 2022-10
原標題:《家居服,和“一間自己的房間”同樣重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