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一說|敲電子木魚的年輕人,到底在敲什么
一款名為“電子木魚”的游戲類APP,近期在網絡上火了。玩家敲擊屏幕上的木魚圖案后,能聽到“咚”的一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關卡和操作設置。在某短視頻平臺,相關話題播放量已經超過1.5億,在B站搜索“電子木魚”,也能看到許多播放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視頻。
據說這款游戲的流行,源于網友講完“地獄笑話”后,可以通過敲木魚這一儀式達成自我反省與靈魂救贖,敲一下就能“加功德”。這當然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事實上,很多網友敲電子木魚既非出于對宗教儀式的好奇,也非真的相信能積累功德,而更多是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尋找一個宣泄的出口,或純粹為了好玩。
有分析就認為,電子木魚敲擊的聲音屬于白噪音,它重復、單調、規律,最初被運用在心理治療中,對精神緊張和一些多動患兒有緩解的作用。電子木魚被網友認為“魔性”“解壓”,原理就在這里。
只是簡單“敲一敲”,就能收獲這么多網友的追捧,電子木魚的火爆看似無厘頭,卻有跡可循。對于年輕人而言,對抗壓力和焦慮的網絡社交、游戲產品一直都有,無論是曾經大行其道的錦鯉、塔羅牌、星座運勢,還是最近火爆網絡的羊了個羊、電子木魚,無非圖個新鮮好玩。
不可否認,越來越卷的現實空間給年輕人帶來了很多壓力,從學校到職場,從生活到工作,“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贏”,煩惱和焦慮在所難免。小到一次小心翼翼的人際溝通,大到未來的職場規劃和人生走向,他們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左沖右突。電子木魚,或許就這樣被賦予了“平復焦慮”的含義。
網友在敲電子木魚時,通常能在與他人自嘲式的互動中找到共鳴。例如,“要是不敲木魚,這班一天也上不了了”,這是被KPI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打工人”;“每天背單詞前都要敲一兩分鐘電子木魚”,這是為學歷和前程焦慮的考研人。他們以此宣示自己特立獨行的存在感,也尋找群體認同的歸屬感,在網絡亞文化中共同構筑起對抗焦慮的賽博空間。
因此,不必把電子木魚當洪水猛獸,對一些無傷大雅的網絡亞文化現象,亦可保持寬容。社會更應該正視年輕人的壓力和煩惱,為他們敞開更多的機會之門,打通更廣闊的上升渠道。
對玩家來說,也不妨冷靜審視,認清電子木魚的本質——無非就是一款收割年輕人的小游戲,最后還是要你充錢氪金的。如果深陷其中,看似情緒在短時間內有了出口,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歸根到底,只有敢于直面壓力,腳踏實地、迎難而上,才能真正讓自己從無盡的焦慮中解放出來。
電影《頭號玩家》的最后,哈利迪對韋德說道:“雖然現實令人恐懼和痛苦,它也是唯一可以美餐一頓的地方,因為,現實是真實的?!鼻猛昴爵~,我們終將要回歸生活本身,回到現實世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