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尚城市,深圳怎么建?

文化鑄魂 科技賦能 價值提升 生態支撐
——深圳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新銳時尚之都的建議
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 阮萌、汪云興、劉玉玲、錢柔冰
時尚根植于文化,時尚的核心關鍵是文化引領。縱觀全球一流城市發展實踐,時尚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典型標志及亮麗名片。深圳面向打造全球標桿城市的宏偉目標,需要把握發展規律,突出文化鑄魂、科技賦能、價值提升、生態支撐,打造符合時代特征、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深圳科技創新特質的國際新銳時尚之都。
一、為城市注入時尚文化功能的重要意義
美與時尚是國際通用“語言”,人們對美與時尚的追求是永恒的。通過綜合梳理,我們認為時尚發源于宮廷文化,本質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指在一定時期和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流傳較廣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及文化理念。時尚通過各種物質形式和行為方式來表達,體現在衣著、服飾、生活用品、生活方式等方面,與此相關的經濟活動就可以稱為時尚產業。隨著時尚、時尚產業在空間集聚,影響力不斷擴大,就會形成各種等級的時尚中心,我們熟悉的五大國際時尚之都就屬于國際性時尚中心。發展時尚產業,增強時尚功能,有助于提高城市活力、軟實力及國際品質、全球地位,是“理工男”深圳建設全球標桿城市的“必答題”。

一是有助于提高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溫度,助力城市健康發展。時尚產業是面向人民的消費者行業,是兼具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功能的都市型、有溫度的幸福產業。發展時尚產業不僅有利于直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有利于加強城市文化的傳承,提升年輕的“理工男”深圳的競爭力、軟實力及文藝范,加強城市的文化傳承,增強市民的城市認同。
二是有利于夯實經濟基本盤,加快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時尚產業是時尚與時尚城市的核心物質承載,不僅是我市優勢傳統產業的大部門內容,有一部分還是高科技產業的基礎產業支撐,新形勢下加快推動時尚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打造成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穩定器”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三是有利于搭建全球展示平臺和網絡,促進國際化發展,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時尚某種程度上是國際本地化和本地國際化相結合的“通用語言”。發展時尚產業,注入時尚功能,有利于促進全球交流合作,利用全球市場和資源,匯集國際化時尚要素,提升時尚話語權,構建新型中國文化“走出去”平臺。
二、深圳建設時尚之都的基礎條件
總體來說,時尚之都支撐要素包括環境、人文、產業、市場、空間、媒體、教育等,這些要素相互為補、缺一不可,其中時尚產業是時尚之都的根本和基礎。深圳時尚產業經歷了多次轉型,正逐步由時尚制造為主向時尚服務為主轉變,由產業價值鏈低端環節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躍升,整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為建設時尚之都奠定了核心基礎支撐。

一是形成了開放多元包容的創新文化。40余年來,深圳實現了從“文化沙漠”到“文化高地”的巨變,形成了開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為時尚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深圳是移民城市,且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2.5歲,人口年輕多元、文化海納百川,不同的價值觀、消費觀集聚,兼容并蓄的歷史塑造了深圳獨特文化氛圍,形成了敢于冒險、寬容失敗、忠于職業、能者至上的創新創業精神,大街小巷都深深鐫刻著活力、開放和創新的冒險家精神,有利于捕捉時尚潮流、嘗試時尚新產品和新服務、孕育時尚新力量。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興、因創新而強,深圳創新型城市特質與時尚相得益彰。依托改革創新的文化基因,深圳充分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與人文精神,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時尚文化,成為中國內地時尚前沿城市。
二是時尚產業體系豐富,整體發展基礎良好。特區建立40余年來,深圳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大循環,緊抓全球產業轉移機遇,有效集聚和發展了一批時尚行業。服裝、家具、鐘表、黃金珠寶、皮革、眼鏡等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加快由“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深圳產品”向“深圳品牌”轉變。深圳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設計之都”的城市,工業設計規模領先全國。深圳是全國重要的服裝基地,女裝占據全國引領地位。鐘表產業鏈較為完備,精密制造能力較高。黃金珠寶首飾行業發展成為國內的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及信息中心。美容美發美妝在全國占據龍頭地位并發揮標桿作用。家居、皮革、眼鏡、工藝美術品等逐步邁向產業鏈價值高端。
三是“時尚+科技”逐漸成為深圳獨特名片。對于時尚產業而言,融入和利用新科技越來越重要。隨著人們物質需求不斷提升,科技產品時尚元素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科技與時尚融合發展已成為潮流,近年來深圳一大批電子科技企業,不斷提升設計水平,開發出一大批引領時尚消費的電子產品,快速獲得市場認同。與此同時,服裝、鐘表等領域的一批時尚企業也意識到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科技研發水平,不斷將科技時尚元素融入產品,科技時尚化轉型取得較好成效。科技時尚已逐步成為深圳城市的發展名片,位列FT WORLD 2018中國時尚科技之都榜單第一,2017年FT WORLD全球時尚科技權力榜單第三。
四是經濟條件和環境較好,配套具有一定基礎。時尚城市建設和時尚產業的發展以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質量和消費能力不斷提高,逐步對時尚產品、時尚服務、時尚交流產生需求。國際五大時尚之都基本上是本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產業中心。深圳市作為我國一線城市、經濟特區、區域性金融中心,為時尚產業供給端和需求端提供了豐厚土壤,兩端發展又相互促進。2021年全市GDP超3萬億元,經濟實力雄厚,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虹吸效應較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完善,文化博覽會、時裝周、設計周等交流合作平臺影響力不斷加強,本土時尚氛圍加速提質、國內外高端時尚資源加快匯聚,為時尚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位居國內第一,消費品質和規模的需求皆潛力巨大,帶動未來時尚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壯大升級。深圳地處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是國際時尚借道香港跳板到中國大陸的戰略支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國際時尚文化傳播的前沿陣地,能夠率先捕捉國際時尚潮流,同時也為深港時尚融合發展造就良好機遇。
與此同時,深圳培育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城市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時尚城市融合度不夠,時尚文化理念還未深入人心,時尚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相互賦能促進作用還有待發揮。二是大企業大品牌缺失,與國際大型時尚企業集團相比,企業規模偏小,品牌國際影響力不夠,多品牌矩陣式發展態勢尚未形成。三是大咖級國際設計師團隊缺失。與國際時尚之都相比,深圳的時尚創意設計教育仍有很大短板,創新創意設計學院仍處于規劃建設階段,建成及發揮功能仍需時日。四是大平臺大統籌還有待加強。與巴黎、倫敦、米蘭、紐約世界四大時裝周相比,深圳重大時尚活動的頻次和影響力相差甚遠。深圳時尚媒體匱乏,全球化的時尚資訊吸納和傳播能力、媒體影響力有限。各區之間錯位協同、合力發展的統籌水平有待提升。

三、深圳建設國際新銳時尚之都的建議
深刻把握城市和時尚融合互促發展規律,僅僅把握世界經濟重心、創新中心、時尚中心“三股潮流”集體涌向亞洲及中國的歷史機遇,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提升城市軟實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另辟蹊徑,創新模式,突出優勢,結合科技時尚新趨勢、新特點、新優勢,以時尚溫暖科技、以科技升華時尚,促進時尚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符合時代規律、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深圳科技創新特質的國際新銳時尚之都,成為引領新時期全球時尚不斷發展和前進的一股核心力量,為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增添新活力、創造新動力。
(一)轉變“理工男”形象,以文化為引領打造城市發展的靚麗名片
時尚的內核是文化,發展時尚產業,打造時尚城市,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是高度認識文化引領時尚城市建設。總體上深化認識,以提高城市軟實力的高度來謀劃時尚和時尚產業發展,要克服只追求經濟效益的片面認識和做法,更多從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維視角認識和理解時尚城市建設,并貫穿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發展評估等各個環節,助力打造城市靚麗名片。
二是打造時尚文化“走出去”平臺。突出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以中國特色文化為時尚內核,挖掘中華文化精髓,促進多元文化交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構建時尚文明城市形象,打造文化與時尚“走出去”的平臺窗口。
三是營造時尚文化氛圍。培育市民時尚文化,推進深圳文化、科技、時尚融合創新發展,加強城市文化的傳承,塑造現代科技時尚文化體系。營造深圳時尚生活、審美、消費氛圍,引導市民生活時尚化、時尚生活化。
(二)鍛造“時尚科技”長板,以科技為特色打造城市獨特時尚標簽
每一個階段的時尚之都都有他們的獨特時尚標簽。當前,全球進入科技創新密集期,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
一是布局國際科技時尚中心。面向未來、面向國際,深圳建設時尚城市,應當突出“科創與活力”特色,強化創新基因、創新優勢,以科技為引領,運用經濟新思維、新技術和新手段,促進時尚科技化和科技時尚化雙向互動融合發展,孵化更多具有引領國際時尚潮流的科技時尚產品和服務,打造最具活力的國際科技時尚中心。
二是加快時尚產業科技化發展。研發突破和應用時尚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服裝、鐘表、黃金珠寶與可穿戴技術融合創新。積極推進環保材料、功能性材料、科技智能型材料等科技材料在時尚產業中的應用,增強時尚產品的新科技功能,用新材料、新技術開拓科技時尚新潮流,以時尚元素煥發時尚科技新魅力。
三是注重科技產品時尚化升級。鼓勵深圳科技企業提升產品的時尚化發展水平,推進科技產業的時尚化轉型,在現有科技研發載體的基礎上,著重時尚創意、美學、時尚元素的整合與搭配。加強科技時尚產品宣傳推廣,讓科技時尚更加貼近人們生活。
(三)突出價值引領,以融合式集群化思路提升時尚產業能級
時尚產業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具有時尚功能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匯總,既是一種融合型產業,又是一種功能性產業,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一是注重價值引領,發展產業高端功能。深圳土地空間資源十分有限,發展時尚產業應堅持“兩端發力”(產業價值鏈前端的研發設計和后端的品牌運營),“兩側協同”(供給側和需求側),注重“條”“塊”結合(條是指價值鏈條,塊是指產業細分板塊),在發展環節和功能上,聚焦重點領域,把提升時尚產業在設計、品牌、營銷、創新、智造等市場影響力大、附加值高的關鍵環節上的能力作為出發點,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符合城市氣質的、引領作用強的現代時尚產業功能體系。
二是注重產業生態圈建設。構筑標志性、協同化的特色產業生態圈,有主有次推動發展。以時裝為核心,延伸發展珠寶、首飾、鐘表等周邊產業。與此同時,為打造完整產業生態圈,積極配套發展面輔料、直播等產業配套,強化教育、秀場、活動等產業基礎設施供給。構建“眾星捧月”“相伴發展”的產業圈,一方面發揮時裝的核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也通過其他行業的發展,整體上形成一個圍繞“美”的特色產業體系。
三是發展“圳品”“國潮”為主體的時尚品牌。實施品牌創新工程,制定時尚產業分行業自主品牌培育計劃,建設自主時尚品牌梯隊,形成有特色、有競爭力的時尚“圳品”。吸引國際設計大師來深圳建立工作室、創立時尚品牌。聯合香港搭建“國潮”集中“走出去”平臺,積極開展“國潮”走出去活動。打造深港“國潮”時尚IP。
(四)補齊配套弱項,以環境優化完善時尚城市建設支撐體系
除文化、科技、產業外,設計、消費、數字化、傳播等等都是時尚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統籌考慮、體系化完善。
一是提升時尚創意設計水平。支持高等院校升級或增設時尚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專業人才。加快推進建設深圳時尚創意學院,培養設計、打板、制作、營銷等專業人才。發展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創意設計培訓機構,增強職業教育培養。引育時尚買手、時尚營銷網紅、時尚輿情分析人才等時尚潮流人才。
二是培育時尚潮流消費。提升重點商圈能級,打造主題化、特色化、多元化時尚消費空間,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時尚商業地標和網紅打卡地。發展多層次、主題化的時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深化消費悅己觸達。
三是推動產業全鏈條全場景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技術賦能運營管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消費服務、營銷發布等全鏈條,為企業降本增效。發展虛擬人物、虛擬服飾、元宇宙時裝秀等“元宇宙”時尚新賽道。
四謀劃高能級時尚傳播載體。策劃舉辦國際一流的時尚論壇、峰會、展覽、產品發布會等新時尚活動。吸引世界級時尚活動落戶深圳,吸引國際知名公司、知名品牌來深圳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引進頂尖時尚媒體機構,合作出版新型時尚雜志,擴大本地時尚媒體影響力。成立中國時尚經濟研究院,加強戰略咨詢研究,發出中國時尚強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