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能民用新方向,我國科學家這一招解決了石油開采中一大難題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4月11日報道,在石油、天然氣開采中,水平井作為油田的重要開采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大多數類型的油氣藏、特別是海上油田的開發中。相比于直井,水平井的優勢在于其水平段長,單井產量一般是直井的2倍至3倍。
然而,一旦水平井出現高含水則“優勢變劣勢”,由于其井況更復雜,常規測試儀器不能像在普通直井里那樣依靠自身重力到達井下,為找尋出水點的找水作業異常困難。

開采“金鑰匙”也有難題

“水平井由于井身與油層平行,更容易出現底水脊進和裂縫突進。”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水平油井同位素標記找水研究團隊技術負責人黃文說,水平井的出水問題目前已成為困擾其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前,有國外企業專門研制的爬行機器人,作為當今行業內最先進的水平井測試手段,這種機器人可以帶著動力電纜、信號電纜和測試儀器,利用自身的動力裝置爬入水平段。但是爬行器對井眼的要求很高,隨著井眼軌跡的起伏、以及水平段的延長,爬行器的行進會變得困難,容易出現井下卡阻,作業風險極高。

同位素標記的“新應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征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此前同位素標記已在醫學、生命科學、能量代謝、農業科研、環境科學、分析測試等領域有所應用。
但具體如何運用到水平井找水中?
團隊人員、反應堆物理學博士李潤東說,首先在科研人員在工廠內通過反應堆熱中子活化標記元素,然后將標記元素以化合物形態結晶,并將標記物晶體安裝在標記裝置的釋放腔內。

“隨后,我們利用自主研發的‘產層解釋軟件’,通過分析獲取的測試數據,反演出主要出水層位。”李潤東說,這項歷時7年研發的技術,其核心即“標記元素的選取和制備”、“標記物釋放流動過程分析和釋放裝置設計”、“井上標記物含量信號探測和出水層位反演算法”3個關鍵技術。
放射性問題微乎其微

李潤東說,在便捷性方面新技術將整個井下裝置,設計為一段外徑小于90毫米的油管短節,它與油管連接并隨之下達井內指定位置,不僅解決了找水可達性難題,還實現了真正意義邊生產、邊測試,確保了測試數據的準確可靠。
同時,研究團隊還提出了同位素分層標記的概念,即在不同層位布置不同特征的同位素,每個標記物分別標記所負責的層位水體流動狀態,這樣可使井下部分和井上部分完全處于隔離的狀態,基于油管一次傳輸到位,不需要測量過程中反復移動。
至于同位素標記物放射性的問題,李潤東說,由于采用高精度儀器測量和分析井上產液的標記物含量,并且標記物信號與井下本底信號間距較大,因此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可以降低標記物信號的原始強度,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對人員和環境的消極影響。
同時,標記物樣品表面劑量平均僅為5uGy/h。“在使用時,如果每年測井50口,采用固定單人實施裝配工作,其受照總劑量為0.5mSv,遠小于國家規定的職業照射劑量限值——連續5年內,年平均有效劑量率上限值20mSv。”李潤東說。
針對同位素標記物對環境的影響,李潤東說,一方面制備標記物的元素都具有短的半衰期;另一方面,標記物出廠活度較低,按國家法規規定為豁免級別。“在使用現場,按標記物到達井下釋放在100立方米液體里計,每升液體放射性活度僅為1Bq。”

并且由于標記物半衰期短,即使為本底水平,很快也會衰變掉,對環境影響基本可以忽略。”目前,該技術已經取得國內發明專利5項,同時在美國和加拿大也獲得了相應專利。
(原題為《核能民用新方向!我科學家獨創“神秘大招”,解決了石油開采中的一大難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