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響上海服務|滬科技創業孵化體系初成,政策優化筑巢引鳳
4月3日,張偉從上海市工商局局長陳學軍手上,接過新公司的營業執照。
與以往不同的是,他憑永久居留身份證注冊一家光電科技企業,因外籍身份的限制將少很多,他的這家公司,可享國民待遇。
這只是上海引進高端人才、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一個縮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介紹,上海正在強化財稅扶持,激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活力。截至2017年底,上海眾創空間已超過500家,初步構建了一體化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為了筑巢引鳳,上海也在進一步夯實人才等政策。
老廠房改造成創業街區

在上海楊浦,一個昔日的老廠房,已經成為人氣創業園區。
如今,這個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創業園區——長陽創谷,集聚了150家雙創領軍企業和極富科創特征的中小企業。
楊浦科創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捷介紹,長陽創谷的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日商“東華紗廠”,1945年由中國紡織機器制造公司接收,生產豐田式織布機,1952年改為中國紡織機械廠(簡稱“中紡機”)。當年,中紡機的下游客戶是楊樹浦路沿線的紡織廠,2000年前后,紡織廠紛紛停業,為它們提供機械的中紡機也隨之關張。2014年,長陽創谷成立。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注意到,長陽創谷共有一期、二期、三期三部分園區,摩拜單車華東總部、流利說總部、愛馳億維(互聯網汽車)研發總部等許多科創公司遍布其中。綠地上不僅有蓮花池,還有巴洛克風格的涼亭和座椅,創谷整體上依照大學校園的模式來設計。

公開資料顯示,長陽創谷是國家首批區域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也是上海張江高新區楊浦園的重要承載主體,享受張江高新區各項政策支持。2017年,長陽創谷還被選定為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
聚高端人才建國際人才港
創新創業離不開高端人才的引進。
近幾年,上海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雙創”人才進得來、留得住。日前,上海又出臺《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等政策廣受關注。
此后,浦東新區推出35條人才政策,包括持永久居留證開辦相關科技企業享受國民待遇,由自貿區引進的外籍首席專家和科技領軍人才,經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認定后,可推薦并擔保其科研團隊中不超過6名外籍核心成員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同時,首次打破壁壘,相關企業外籍人才可兼職。下半年,國際人才港預計在浦東啟用。
政策保障激活企業和人才動力。在全球科技創新翹楚通用電氣(GE)的全球研發團隊中,“中國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王牌軍”。
以醫療行業昂貴的CT機為例,博睿CT機是GE醫療為了中國市場而開發,并且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它有著更小的工作體積、簡化了機架、剔除了那些多余的設計,因此它的售價不到同類型進口產品的70%。如今,這款專為國內市場研發的CT機,更是熱銷到了其他新興市場,甚至還進入了歐美發達國家。
夯實雙創環境引鳳筑巢
近日,在創新企業領域有著“國賽”美譽的2018“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正式開賽。
數據顯示,今年上海共有6520家小微企業報名參賽,其中,超過60%的企業成立不到5年,近70%的企業收入小于500萬元。
為了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海正在強化財稅扶持,激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活力。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介紹,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眾創空間已超過500家,初步構建了一體化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
財政支持上,2017年,上海共有8926家企業享受2016年度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117.42億元;共有3375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了所得稅優惠政策141.62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已達7家,實現了區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三個類別全覆蓋。
作為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徐匯區,“科技服務業”成為其獨具特色的“雙創優勢”。數據顯示,徐匯區匯聚了150余家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占上海總量的六成,其中20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國家級品牌機構。
“徐匯區為此在上海各區中率先出臺知識產權專項政策。”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說,根據打造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的“徐匯方案”,徐匯區將依托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兩大產業集群,發揮科技服務業的核心樞紐作用,著力打造對標國際一流、服務國家雙創、運營主體多元的科技服務業特色品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