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物館開館,“東風西漸”展歐洲瓷器精品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歷史記憶的濃縮,在學科專業發展、優秀文脈延續、文化價值塑造等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高校博物館更是如此。11月12日下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物館在古北校區迎來開館首展“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展覽呈現了三百件橫跨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遠渡重洋的歐洲瓷器精品,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出口瓷器,多角度展現“器行天下”的魅力。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汪榮明表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具備建設博物館的底蘊,學校是原國家對外貿易部(現商務部)最早設置的兩所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對外經貿人才的搖籃”,“此次展覽旨在彰顯對外貿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與學校的歷史沿革和辦學理念相契合。”

意大利那不勒斯制19世紀末紀念葡萄豐收狂歡酒會場景的瓷罐(局部)
步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物館展廳,一件充滿異域風情的瓷罐即進入觀者的視線。
“這件展品是此次博物館首展的鎮館之寶。”汪榮明現場介紹說,“這是一件意大利那不勒斯制19世紀末紀念葡萄豐收狂歡酒會場景的瓷罐,是當時貴族定制的一件工藝品,設計也是非常精美的。”

意大利那不勒斯制19世紀末紀念葡萄豐收狂歡酒會場景的瓷罐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汪榮明表示,博物館在學科專業發展、優秀文脈延續、文化價值塑造等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廣泛重視博物館建設;建設高校博物館,是爭創“雙一流”高校的題中之義和歷史擔當,也是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時,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回應各界“熱切期待”的務實舉措。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開幕現場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展覽現場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開幕現場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具備建設博物館的底蘊,是長三角地區唯一一所聚焦對外經貿領域的高校。學校因貿易強國而生、因對外開放而興、因全面改革而盛、因新時代開放事業而新,為我國‘復關’‘入世’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制度型開放、全球經濟治理等領域形成了特色優勢,在融入和服務貿易強國建設中積極展現擔當和作為。”汪榮明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此次首展的主題是‘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旨在彰顯對外貿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與學校的歷史沿革和辦學理念相契合。”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展覽現場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展覽現場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歐洲開辟了新貿易航線,中國的瓷器開始批量運往歐洲。這一時期是歐洲人進行海上探險的黃金時代,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為首,荷蘭和英國人也緊接著加入了這支隊伍。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歐洲人普遍喜愛上了中國瓷器。在那個時期,整個歐洲形成了以使用中國瓷器為時尚的中國趣味,中國外銷瓷廣受歐洲各國的喜愛和追捧,以致社會上出現了一股“中國熱”或稱“中國風”。

中國19世紀出口瓷器 手繪四件套茶具
隨著中國瓷器被批量運往歐洲,人們在進口和追捧中國瓷器的同時,也紛紛仿制中國瓷器的風格與樣式,嘗試制作瓷器。但實際上,在歐洲最早出現的的仿制品不是瓷器,而是一種名為“代夫維爾”的錫釉陶器。

荷蘭代夫維爾制18世紀荷蘭女皇形象藍白陶瓷大酒罐
歐洲人系統了解中國瓷器,并生產出真正的瓷器要歸功于法國傳教士殷弘緒。1703年,殷弘緒到江西南昌、饒州、景德鎮傳教,通過當地瓷工得到了制瓷技術的一切細節。1712年,他在發往歐洲的信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制瓷技術。他在信中敘述了瓷器的成分、品種、品質、色彩以及揉捏、上釉、燒烤、控制溫度等工藝,還強調了瓷器的原料:坯胎子和高嶺土。1716年,這封信被刊登在歐洲的雜志上。1717年,殷弘緒將高嶺土寄往歐洲。

法國賽夫爾福制18世紀大理石底座喜迎天使降臨素瓷雕像

德國制一對白色瓷燭臺

意大利安夫拉制19世紀末新藝術風格大花瓶
殷弘緒的信公開發表后,尋找高嶺土、仿制中國瓷器的熱潮席卷歐洲。1750年法國杜爾列昂公爵下令在法國勘察和開發瓷土,1755年發現了類似景德鎮高嶺土的瓷土層一愛陵岡附近的高嶺士,并于1768年制出真正的瓷器。1750年,英國在康瓦爾發現瓷土,開始仿制出中國瓷器。1759年,西班牙國王查理斯三世從意大利芒特角帶回瓷土,并設立中國瓷廠。很顯然,中國瓷器及制瓷技術的傳入導致了歐洲制瓷工業的建立和發展。18世紀中期以后,整個歐洲尤其是法國、英國和德國的本土瓷器制造業就這樣在中國瓷器技術的影響下迅猛發展起來了。

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制20世紀浮雕花卉鋼琴瓷器
歐洲工廠在成功仿制中國瓷器后,同時也立刻開始嘗試研發屬于他們自己的釉料及樣式,并發明了各種裝飾瓷器的新用途。隨著時間推移,歐洲制造了純正歐式風格的新瓷器。在功能方面,瓷器的用途也被擴展到許多裝飾及實用物品,包括照明、書寫工具和家具。如現場展出的一件法國20世紀初期設計的拿破侖雕像臺燈。

法國20世紀初期設計的拿破侖雕像臺燈

“東風西漸——中國瓷器文化對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開幕現場
“這盞燈是歐洲文化創新發展中國瓷器的一種技術體現,可以看到它由黃銅、玻璃、白瓷、大理石四種材質制成,這樣一盞燈即便在現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少見的,所以這次在我們博物館展現,不僅可以看到中國瓷器的影響,也可以看到歐洲瓷器的文化創新。”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博物館館長丁燁在開館現場介紹說。
歐洲各國從對中國瓷器的瘋狂追求,到對其工藝的不懈探索;從復制仿效“舶來品”,到創新發展創立自己的品牌及特色,乃至遠銷世界各地,古老的瓷器文化從東方傳到了西方,在工業革命的刺激下大放異彩。四個世紀后,它帶著華美絢麗的異域風情又回到了中國,勾起了中國人對瓷器與生俱來的情結。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1月12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