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英雄、演英雄、唱英雄,黨史可以這么學!
黨史可以這么學!
——戲曲藝術中心團委、市委宣傳部機關團委探索開展沉浸式戲曲黨史學習教育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抓住青年一代尤為關鍵。為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戲曲藝術中心團委聯合市委宣傳部機關團委,探索將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共同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沉浸式戲曲黨史學習教育,邀請市委宣傳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華傳媒股份公司等單位的團員青年,和專業院團的青年演員相互結對,沉浸式地“學英雄、演英雄、唱英雄”,近距離體驗戲曲文化,全過程走進黨史故事。
青年聯結,讓戲曲藝術擁抱青年
一段時期以來,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戲曲藝術面臨年輕觀眾流失等問題。抓住青年特點、培養青年受眾是新時期振興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要路徑。
青年間交流,最容易拉進彼此距離。沉浸式戲曲黨史學習教育為不同領域的青年搭建了相互熟識的平臺。通過專業帶教,參演青年近距離地了解戲曲藝術的基本情況,沉浸式地感受了學、練、唱背后的艱辛,不斷激發對于戲曲藝術的熱愛和尊重。疫情期間,參演青年還創新活動方式,開發“云排演”,讓戲曲藝術不斷適應互聯網傳播范式。臺上是“師徒”,臺下是“朋友”。青年在活動中突破自身固有社群邊界,交朋友、聊戲曲,收獲了彼此友誼,也讓戲曲藝術擁抱了青年。

思想碰撞,讓紅色故事創新表達
本次活動選取了京劇《紅燈記》“提籃小賣拾煤渣”、“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滬劇《蘆蕩火種》“軍民魚水情”、“蘆葦療養院”等紅色劇目選段。為演好“李玉和”“阿慶嫂”等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參演青年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更加深刻地理解劇目背后的歷史背景、歷史故事、歷史進程,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人物的英雄氣質、英雄品格、英雄精神,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本就是“素人”。各領域年輕“素人”的演繹,改變了對英雄人物、紅色故事的傳統理解定式。學習過程中,不同專業背景的青年碰撞思想、交流體會,以多個維度、多元視角探索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路徑、形式、載體,相互啟發進而共促成長。




路徑探索,讓價值引領生動鮮活
全媒體時代,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很多,但本質上是要從青年被動轉化為青年主動。因此,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必須更加突出獲得感和成就感。從“零基礎”到成功演出“一幕戲”,既是表演技能的習得,更是成就感的獲得,參演青年學的自覺、悟的自覺、用的自覺明顯增強。
藝術浸潤思想、讓紅色文化活起來,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引領的獨特優勢,也是下一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路徑。紅色故事可以很“潮”,結合各類藝術的表達可以更“潮”。沉浸式的體驗,讓參演青年從英雄故事、黨史故事中汲取深厚的精神力量,從而牢記初心、堅守理想、砥礪前行。不少參演青年表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像劇中扮演的英雄人物那樣,為理想和信仰奮斗終身。


來源:市委宣傳部機關團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