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于電視劇編劇的那些事兒,都在這本書里
想要成為一名職業編劇,都應該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與入行常識?已經讀過了十幾種劇作專業書,還是缺一本最能解決當下困境的本土化教程?面對一直在變化的國內電視劇行業,創作者應該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如果你有以上困惑,相信一定會需要這本首次出版的《電視劇編劇教程》。

洪帆、張巍兩位老師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視劇教研組的教學經歷,融會電視劇、網劇一線創作經驗,結合業界資深制片人、著名編劇授權的劇本實例,為讀者詳細建構劇集創作的知識基礎,分享這一行業“秘而不宣的門道”。
編著者

洪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意大利羅馬大學訪問學者,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獲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學位,2009年獲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學位。編著有《法國新浪潮》《馬與歌劇——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史學研究》等。

張巍,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編劇。2002年獲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央戲劇學院博士學位。主要影視作品: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女醫·明妃傳》《長大》《陸貞傳奇》《獨孤天下》《買定離手我愛你》《夢華錄》等二十余部;電影《101次求婚》;擔任電視劇《翻譯官》《擇天記》《小別離》《小歡喜》《生活家》等數部影視作品劇本總監。著有《當代中國電視劇敘事策略研究叢書:電視劇改編教程》《外國電影史》《中國電影編劇史》等多部學術作品。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作前應知道的”,論述了電視劇劇作相關的理論內容:如闡釋什么是電視劇,電視劇劇本格式的規范是什么樣的,并以《女醫·明妃傳》第一集為范例,供讀者參考學習。

然后,本書從劇作核心要素——結構與類型、人物與臺詞切入,依次展開詳細論述。
例如,長篇電視連續劇結構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樣的,“長篇電視連續劇結構設計的基本或者說傳統思路就是以大化小,從宏觀到微觀逐級分段設定。簡單來說,就是首先確定故事從何開始,到哪里結束。這有點類似于電影結構設計中的開場畫面和終場畫面,只有確定了頭和尾(并且有精巧的呼應設計)才能真正開始協調地、按比例地一步步設計出完整的長篇故事。故事開頭和結尾通常是以主人公們的某種狀態為標志的,當然也可以有一些輔助標志,比如特定時間與特定地點。主人公們從起點到終點應該是有所變化的,尤其在長篇電視連續劇這種故事形式 里,幾乎都會具有某種‘成長’主題(從廣義上來說‘成長’也包含了負面的變化,如死亡)。”
長篇電視劇的開篇幾種常見方式:從借用景別的概念上,一種是以“全景開場”,即宏觀地交代故事大背景;另一種是以“中近景”甚至是特寫開場,即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具體事件或者一個細節將矛盾沖突展開,利用懸念抓住觀眾。從敘事時序上看,開場方式又可主要分為順敘式和倒敘式兩種,如國產劇《無證之罪》和美劇《大小謊言》第一季。

關于言情、職場、古裝、武俠、玄幻,到破案、軍旅、諜戰……等諸多類型作品的主要風格特征是什么樣的,書中也做了詳細的梳理與闡述。
人物臺詞怎么寫?“人物臺詞和人物動作一樣,首先也必須符合人物個性,符合其時代背景、地域特征、性別年齡、成長環境、受教育狀況、職業與生活習慣以及人物狀態等。比如同樣稱呼‘傻子’,北京人說‘傻冒兒’,湖北人就說‘勺子’。又如《還珠格格》里頗有教養的紫薇出口成章,而大字不識的小燕子則粗話連篇。所以即使是相似的人物,也要努力在臺詞上找出其各自特點,讓觀眾只聽臺詞不看熒幕也能分辨出不同?!睍羞€給出一些增加人物臺詞辨識度的小技巧,比如方言、口音,另外還可以專門為主要人物設計口頭禪或者特定的語言習慣,等等。

第二部分“創作全流程指南”,講解了從故事創意、故事梗概、故事大綱、人物小傳、分集大綱、分場大綱、初稿寫作與修改各個環節的工作方法。
本書的特色在于,面對國內影視行業的需求,提供了大量本土化創作實例與真實經驗,精心選取的案例均來自創作過程的第一手材料,收錄的劇本示例大都是拍攝前的定稿劇本。張巍老師在前言中特別感謝了眾多創作者的不吝分享:“趙冬苓老師向我發來了她的《紅高粱》;吳楠、卞智弘老師發來了《十月圍城》;高璇、任寶茹師姐發來了《歸去來》《別了,溫哥華》和《我的青春誰做主》;李瀟老師發來了《大丈夫》的前幾集。黃瀾老師代表新麗傳媒授權我們使用《虎媽貓爸》;我當年的學生,現任職愛奇藝的制片人齊康為我協調了愛奇藝和萬年影業,授權我在教材和課堂中使用《無證之罪》和《最好的我們》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材范例。”
這些范例,可使讀者能夠直觀看到故事梗概、故事大綱、人物小傳、初稿劇本等的樣式與標準;從每一步細節入手,大到長篇故事的結構布局,小到字體標點規范、分集分場技術要領……

比如,通過《最好的我們》,作為故事創意典型實例,書中講解了如何在既有小說原著的情況下改編成電視劇,進行二度創意?!坝捎谠黾恿诵碌闹饕宋铮饶信鹘堑暮唵味岁P系發展成了更復雜的一女兩男的三角關系,從而帶動整個劇情內容大幅度擴展,并且還能保持原小說主情節、主題及氣質不變,這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改編故事創意的思路范例?!?/p>
再如,通過《何鐘探案》《雌父》兩個實例,講解如何進行故事大綱寫作;歸納總結了編劇們在撰寫故事大綱和梗概中常見的問題,例如語言與文風、視點與多線索、省略與懸念等;最后,以《最好的我們》作為故事大綱范例加以點評指導,還提供了《四重奏》的完整故事梗概與故事大綱。
關于如何樹立人物關系部分,書中還以《獨孤天下》的簡約版、復雜版兩種人物關系圖做了范例講解:“人物關系圖好像排兵布陣--哪些是明棋,哪些是暗;哪些人一開始親如兄弟,在何時又因另一個人的介人而反目成仇:哪些人起初勢不兩立,又可能因為什么而冰釋前嫌成為同盟;哪些人是主角,大家都圍繞著他,或親或仇,哪些人又是陪襯,只能在外圍起點綴作用……凡此種種盡都體現在一幅人物關系圖中。很多初人行的編劇在寫電視劇劇本時都會犯同樣一個毛病,就是讓主人公不斷地遇到一個又一個人。從而引出一個又一個事件,好像游戲闖關一樣,故事一寫不下去就引入一個新的人物,使他與主人公構成沖突來推動劇情。這樣的編劇往往根本就沒有畫過人物關系圖,因為這樣的人物關系全都是最簡單的指向主人公的,但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人物之間幾乎不構成戲劇關系,這樣的人物關系圖就是最糟糕的輻射狀圖。但好的人物關系圖應該是網狀的,即多組人物之間都有復雜聯系。只有將多個人物關系真正聯結起來,我們才根本不用擔心會沒有情節可寫。事實上,增加一個新的人物可能只能增加有限的一段孤立情節,而將已有的人物之間建立起一種新關系,則很可能牽動起一系列相關人物,從而幾何級地添加新的情節?!?/p>
除了在編劇創作上的傾囊相授,本書還提供就業實戰經驗指南——例如編劇新人如何避開從業道路上的諸多“陷阱”;檸萌影業高管、愛奇藝資深制片人、《法醫秦明》編劇等業內人士分享關于入行的途徑、制片方需求、IP改編等寶貴經驗;提供完整合同樣本及重點條款分析,提點合同“陷阱”,區分編劇合同類型……并輔以多類型原創劇本案例,深入剖析創作痛點,直面本土編劇的核心難題,幫助編劇成長,獲得在行業中立足的技能與本領,更是為新手入行提供了切實的參考。

第三部分著重于分享“編劇生存技能”,結合實際經驗,建議編劇找回寫作初心,養成持續寫作與自我學習的能力,并幫助新人編劇熟悉行業規則,為新人編劇在邁入電視劇、網劇創作時遇到的常見問題與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本書三部分內容環環相扣,兼具理論基礎內容與實踐指導經驗,對立志成為職業編劇的新人、影視專業的學生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指導教材。
回溯這些年來的劇集行業變化,可以看到流媒體視頻平臺對傳統電視行業產生的巨大影響,網劇的“高質量”“精品化”“差異化”發展路線,使電視劇、網劇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而制播模式、劇集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書中對這些變化也做出了適時的回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在核心創作方法上,本書依舊同時適用于電視劇與網劇的創作。

原標題:《關于電視劇編劇的那些事兒,都在這本書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