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8.6,接住這些受苦難的女孩們
最近,有一部話題劇集《她和她的她》上線了。
上線不久,《她和她的她》就拿到了Netflix的臺灣地區排行榜第一,在豆瓣的評分也從8.2分上升至8.6分。
未成年性侵、家庭暴力、職場性別歧視、性騷擾,劇集涵蓋了當下女性被迫面對的種種困境。
稱贊的聲音認為,臺劇再一次“率先突破了這一層紗”,敢于觸碰深重的社會議題,但也有批評聲音認為這部劇只是立意和題材取巧,在劇集節奏和表現手法上都未見新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劇。
*本文有嚴重劇透,以及可能引發心理創傷效應,請謹慎閱讀
01.
又一部臺劇火了,這次是《她和她的她》
“臺劇復興”,是近年來時常被談論的一個議題。
自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結束了“偶像劇”的熱潮之后,沉寂數年,從《一把青》開始,再到《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俗女養成記》……臺劇以一種不那么“臺劇”的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刻板印象。
沒有浪漫到離地的劇情,少見浮夸狗血的臺詞,近年來廣受好評的“新臺劇”多半敘事流暢,剪輯緊湊,用各種類型元素來詮釋社會議題,敢于直面真實的社會。
集美大學電影學副教授黃詩嫻曾撰文探討近年來臺劇的創作轉型。她總結了“臺劇復興”現象的兩點主要原因,一是跨境合作帶來的國際化播映平臺及標準化、精良化的產業化生產模式;其次,也是更重要的,還是在內容創作上題材、類型、敘事模式上的推陳出新。
以《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這可以說是一部敢于剝開鮮血淋漓的現實的現實主義電視劇。其中探討的社會議題是復雜多元而尖銳深刻的,不止呈現了隨機殺人事件所造成的社會恐慌、受害者的家庭創傷,穿插了對于司法體系和律師職業的思考,而討論得最深的議題,還是在傳播方式已經發生劇變的網絡時代,媒體在公共事件上應該擁有怎樣的立場和報道的倫理邊界,多變又易被引導的大眾輿論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當然,這些劇集也許并沒有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剖析和直面這一行為本身已經非常可貴,影像作為最直接、最能擊穿大眾的媒介,每每能穿破圈層和同溫層泡泡,不管是一些大眾陌生的議題,還是被視而不見的“習以為常”,或是那些讓人心有余悸的惡性事件,通過一種虛擬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遙遠但安全的方式,則往往是一個能讓更多人參與和省思的窗口。
3年前《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編劇呂蒔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沉重與社會現實的題材也能被觀眾接受的,前提是做好它”,“你永遠都不能小看一個劇對任何一個人的影響。”作為編劇,雖然她并不知道這種影響“會去到哪里”,“但起碼目前來看,老師帶著同學一起去討論,我覺得這就是很棒的事。會不會衍生出更多,其實我們也無法預測。”
在劇集拍攝的前幾年,臺灣發生了數起隨機暴力殺人事件,即便最終找到兇手、事件平息,但那些駭人聽聞的細節所帶來的集體公共記憶與體驗,仍然會留在人們的心里。這些記憶不會憑空消失,它需要進行重新回顧與梳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臺灣據此首次嘗試的虛構作品。
劇集的原型案件之一,在2016年發生的內湖隨機殺人案中的受害女童“小燈泡”的媽媽曾寫下這樣的話:“好好剖析犯罪者以及整個事件的原因,給社會一個‘理解’的機會,社會才有辦法走的更遠更好。唯有當我們了解這個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犯罪,我們才有機會談改善、談預防。否則,我們就真的只是永遠地活在一個未知的恐懼之中。”
有過補牙經驗的人可能會知道,牙齒上出現小黑點是不容忽視的,這樣的一顆牙也許表面看上去仍然光潔完整,但內里實際上已經脆弱不堪,很可能已經被細菌侵蝕蛀了一個大洞。如果放任小黑點不管,只想著維持表面完整,任由牙齒遭受腐蝕,那到了某一個節點,整顆牙都會脆斷。
社會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只把它輕輕揭過,試圖掩埋,那只是把問題藏得再深一點而已,相同的教訓仍然會在陰暗處重復發生,甚至下一次會以更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
真正科學和健康的處理方式,就是從牙齒的小黑點處挖開,把所有被蛀掉的牙體刮挖干凈,也許這個過程會有難忍的發麻和酸痛,但只有這樣,才能讓牙齒空洞的部分重新被健康的材料填滿,社會問題的恢復也是如此。

在最初構思劇本時,編劇呂蒔媛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試圖梳理和還原不同人物的想法,她在接受采訪時說“要讓觀眾從‘人’的狀態去同理每個角色的處境……已經造成的傷害不可能停止,那我們要不要學著去面對,接住這些受苦難的人?”
談論這么多《我們與惡的距離》,既因為它跟《她和她的她》一樣,都是直面社會議題的劇集,能夠“接住這些苦難的人”,也因為這些劇集的理念和覆蓋面,都是為了推動更多的社會關注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只是相對來說,《她和她的她》更加聚焦于女性議題之上,未成年性侵、性騷擾、職場天花板、家庭暴力等等均有涉獵。不過,作為一種大的趨勢,近來講述女性議題的影視并不罕見,為何這部劇能帶來更廣泛的討論度?
一部從女性視角出發的影視劇,能否不僅僅是將這些現象泛泛呈現,避免將議題用作消費談資、成為標簽似的作品,而真正打動人、讓人省思呢?我們不妨從《她和她的她》的切入視角和影視表達手法講起。
02.
“我的碎片留在了原地”
《她和她的她》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乍一看可能讓人感到迷惑和模糊,但英文片名的意思就很直接了,Shards of Her,她的碎片。
“我的靈魂某些碎片被留在受創現場,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哪里也去不了。”
在劇集最后兩集,女主角林晨曦(許瑋甯 飾)喃喃自語的這句話,揭示了整個劇的核心關鍵。
《她和她的她》的分類里,帶有“劇情、懸疑”的標簽,故事也開始于兩條虛實交織的故事線:林晨曦是獵頭公司的王牌,看似工作能力超強、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她沒有朋友,工作單打獨斗,既有來自職場的性別歧視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也遭受著對于單身女性的就業歧視。
另一邊,她的家人要么去世要么已經斷絕關系,與男友李皓明(李程彬 飾)的關系也十分僵硬。在日常生活中,林晨曦又會吊詭地在碰到一些元素時,突然陷入一種驚懼的恐怖狀態,甚至會短暫失憶,忘記自己做過什么。

一天,海歸的老板表弟Danny(吳慷仁 飾)空降公司高層,他不但充滿敵意地搶奪林晨曦的工作,甚至試圖用反咬一口的方式將林晨曦塑造成一位“蕩婦”進行羞辱,并試圖侵犯她。又驚又怕的林晨曦向外逃離,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車禍讓醒來后的她仿佛掉進了一個平行時空。
在這個新的世界里,林晨曦變成了住在宜蘭老家的幼兒園老師,已離世的爸爸與弟弟都活得好好的,原本的男友變成了名叫小劉的刑警,正在調查她國中理化老師謝志忠(陳以文 飾)謀殺案,而嫌犯竟是自己學姐顏圣華(賈靜雯 飾)。
可是林晨曦只有自己作為精英獵頭時期的職場記憶,完全喪失了幼年的記憶。林晨曦開始不確定自己的回憶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真實發生過的,她愈是努力拼湊回想,事情愈不對勁。
周遭的一切看似美好,其實全都不堪一擊。隨著真相的不斷發掘,回憶涌起,林晨曦發現了那些被所有人都當作“忘掉了就好了”的童年真相——老師是利用自己的教師身份性侵學生的慣犯。
整體而言,《她和她的她》的懸疑構想并不算“燒腦”,即使是兩條時間線,但劇情至中途,當你看到劇中的女生那些驚懼、欲言又止的神情,就很容易能推斷出當年發生了什么。
很多評論也都提到了,看這部劇很難不讓人想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后簡稱《房思琪》)。在小說的開頭,作者林奕含就用文學性的手法表達了被老師李國華性侵的事件,隨后的發展并不難猜測,但當這樣的事實血淋淋地擺在我們眼前時,極其真實貼切的描寫還是讓人帶入感極強。《她和她的她》就有這樣強烈的即視感。
如果你同時看過這兩部作品,應該能看出來,《她和她的她》的編劇一定深入閱讀過《房思琪》,并將之作為某種母題或藍本。不僅是劇集中的女性角色幾乎都遭遇過與《房思琪》中類似的傷害,被老師性侵、被丈夫家暴,就連角色之間的關系都非常類似,想要彼此拯救卻因為社會規訓而猶豫的女性們,年長者的相互袒護,以及那些對受害者說“為什么你不反抗”的人。

而在表現手法上,《她和她的她》使用的敘事方式,其實也跟《房思琪》非常類似。在小說里,林奕含用一種抽離的視角描述了房思琪、劉怡婷、許伊紋等多位女性,也包括侵犯者李國華、錢一維的內心世界。
而在劇集里,第二條時間線里的人物故事,全是林晨曦構想出來的世界,只是一切都是她的期許與現實中扭曲的投射。
比如現實中不敢共同站出來指認性侵老師的學姐,說出“這是真的嗎?可不是開玩笑。”連同最終選擇和解的父親,在虛構幻想中一同勇敢殺了老師;說出她被性侵往事的高中閨蜜,其實是想要去保護她;而種種職場中勇敢、大聲對性騷擾說“不”的情節,雖然劇集中并未直接表明,但大概也都是林晨曦曾經的期盼。
而這一切的幻想,《她和她的她》使用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這都是林晨曦“解離”后幻想出來的場景。
豆瓣用戶@Gwenhwyfar 在劇集的評論區里,對劇集引用的“解離”(dissociation)等概念做了非常詳盡整理和解釋,《關于劇情涉及到的一些心理學相關背景:解離性障礙和復雜性創傷后壓力綜合征等》。
在病理情況下,解離是一種防御機制,這樣可以逃避現實,借此消除意識里的痛苦記憶,令處于解離狀態者暫時獲得情緒或是壓力的緩解。解離性障礙通常與創傷經歷密切相關,比如解離性身份障礙,就被認為是童年時期異常虐待等心理創傷的結果。
根據定義,解離癥狀一般分為四類,其中一種是解離性身份障礙,以前也被稱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這種障礙的特點是可以“轉換”到不同的身份。患者會感覺到有兩個或更多人在自己的腦海中交談或生活,每個身份都可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個人歷史和特征,包括聲音、性別、舉止。

如此就可以簡單理解,《她和她的她》中出現的不同人物,都是林晨曦為了緩解自我壓力所幻想出來的人格,解離后的林晨曦身體像一個敘事容器,將周遭的現實在她的幻想中反映出來。
但比起此前在影視作品中多多少少都將“多重人格”神秘化、浪漫化、驚奇化的作品相比,這部劇集并未在懸疑或驚悚方面過分著墨,甚至連最后揭秘真相的反轉本身都并不過分奪人眼球。
在這樣的劇集里,設定上的bug(漏洞)變得無關緊要起來,就連敘事完整性和推理邏輯的嚴密性都可以被容忍,因為它遠遠不止懸疑和敘事,不止兇手究竟是誰的真相揭露。
我們一起拼湊出來林晨曦的往事,同時也看到了無數破碎的人生的傷痛,而這些講述并未迂回曲折,也沒有過分的說教,只留下一些心有戚戚焉的共鳴和回味。
03.
讓悲劇劃下句點的唯一方法是說出真相
“他一直跟我說過去不重要,過去怎么會不重要?我的傷口從來沒有真正好起來,我用意志力讓自己日常回到正軌,而我的靈魂無時無刻都在分崩離析”,在揭露所有視角是“解離”導致的最后,林晨曦反觀自身,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她和她的她》最讓人動容的,不止我們跟著林晨曦的視角,一起找到了過往被掩埋的真相,更重要的是找尋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療愈的過程。并且這種療愈并不是簡單空洞地復述“你要好起來”,而是給予受害者足夠的空間和包容,直面痛苦,再一同慢慢走出來。
看似大光明的結局也并不是編劇開的金手指,林晨曦就像是平行世界長大了活下去的房思琪,她經歷的美好其實是我們對房思琪的一種期盼。
而結尾的愛情也并未俗套地變成男性拯救女性的故事(盡管不免還是存在一些傳統愛情的刻板印象),林晨曦真正走出來靠的還是自己,只是她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后,也依然值得被全世界所愛。
劇集最后引用了來自臺灣詩人林婉瑜的《世界的孩子》的詩句,她的詩歌同樣以溫柔和療愈見長,“我也是被愛的/被整個世界所愛/被日光所愛/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被柔軟適合躺臥的草地所愛……雖然經常/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我是世界的孩子/有人喜愛的孩子”。

劇集并不止于將《房思琪》用影像拍攝出來,再給予了一個“好結局”如此簡單,可以說《她和她的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于《房思琪》身體力行的書寫與傳遞。
正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后記評論,蔡宜文所寫下的,
“思琪、怡婷與伊紋那珠寶一樣的時光,是女性知識的傳送,而這些傳送,都在努力地與象征正統有著更權威的李國華進行近乎沒有的斗爭,但也幾乎都斷送在男性的暴力、社會的暴力之下。
不過,我覺得仍然是帶有希望的,即使這個希望很渺茫。我這邊的希望指的并非房思琪或任何角色的‘希望’,而是女性知識傳送的‘希望’,就好像是前一代攻克魔王失敗的村民還能夠留下一點存檔給下一代。
或許是作者奕含書寫的動機來自真實世界的故事、惡意,而這本書的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傳遞的可能。
……我相信奕含這本書寫得極其痛苦,我無法在文中更多提供一些什么,更無法提供怎樣的安慰。唯一只能感謝她,在這一刻,讓我們一起幸存于這個時空,擁抱那些被社會謀殺了的女人的思緒與感受,牢記這些感受,然后,好好地活下去。”
在《她和她的她》里,借由角色的一句臺詞點明了主題,“讓悲劇劃下句點的唯一方法是說出真相”。
《她和她的她》這個名字的意味,并不只是在說林晨曦和她的“靈魂碎片”的分身,也更是在說,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林晨曦和房思琪,她們在遙遠的時空里被互相鼓勵,并帶動更多人大聲呼喊出了女性視角的聲音。
在漫長的歷史里,尤其在文學史里,女性的視角大都是被噤聲的,老男人與小女孩的“愛情”被單方面美化成了洛麗塔式的故事,不管是女性的身體、痛苦、情欲或是自主性,都是被剝奪的。

假如不曾書寫,她們的知覺,她們的痛苦,她們的掙扎,都將驟然煙消云散。但現在,不管是林奕含,還是我們前段時間討論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爾諾,她們用自己的經歷書寫出的觸目驚心卻但實際上不算罕見的畫面,是她們確確實實經歷過的體驗和傷痛。
這些書寫,捅破了所有日復一日被習慣、被鞏固、被縱容的社會假面,總要有人書寫,正如林奕含在書中所說,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參考資料
1.《臺劇復興,近年來臺灣電視劇創作轉型研究》|黃詩嫻,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2.《在本土,去對岸,臺劇最能成功輸出的是什么?》|賈選凝,the Initium media
3.《關于劇情涉及到的一些心理學相關背景:解離性障礙和復雜性創傷后壓力綜合征等》|Gwenhwyfar,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33238/
4.《Netflix冠軍臺劇〈她和她的她〉女子困境圖鑑,窒息又治癒》|黃韻庭,天下
5.《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
撰文:蘇小七
監制:貓爺
配圖:《我們與惡的距離》《她和她的她》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