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云南昭通“一戶違規全村受罰”,是否逾越了權力邊界
近年來,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移風易俗之風勁吹,“硬著頭皮隨大流兒”辦酒席等不良風氣削弱,農民拍手稱快。
但在這一過程中,個別地區出現了逢舊必反、逢俗必除的苗頭。移風易俗是好事,也要防止“一刀切”。
云南昭通,劉某夫婦違規辦酒席,全村被取消道路硬化工程、危房改造等指標,“一戶違規辦酒導致全村受罰”讓人震驚。
整治大操大辦沒有錯,但如此“連坐”式懲罰,是否逾越了權力邊界?
在鄉土社會,一些常態化生活場景不斷出現,如婚喪嫁娶、起土上梁、喬遷升學等,辦理這些事情民間有各種習俗,雖然各地有差異,但都體現了千百年來的鄉土文化傳承。
當然,由于功利意識和攀比風氣的影響,近年來一些習俗發生了變異,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系,敗壞了社會風氣,天價彩禮、紅白事大操大辦等讓農民群眾深惡痛絕。
這些習俗幾成陋俗,在“慣性”與“面子”的交織作用下混沌前行。
推動鄉村振興,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刻不容緩。
目前多地正在探索的“紅白喜事理事會”制度,不失為推動移風易俗的好辦法。它借助村級自治組織和鄉村賢達的力量,既能避免行政手段推進過強,又能使移風易俗容易落地。
但這也是對村干部、鄉賢的一種考驗和挑戰,究竟哪些風俗需要移除、哪些行為方式需要改進,必須好好思考判斷,切莫逢舊必反、逢俗必除,畢竟有些風俗承載著鄉土文化基因,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道德準則等,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盡量遵從民意,合理引導,不可逞一時之快,留下太多民怨。
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和判斷依據,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為目的,祛除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陳舊風俗,對一些走偏的良好風俗進行清理引導,樹立文明鄉風。
對傳統文化中適合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
移風易俗,要探索符合實際的方式方法,把好事辦好,讓民眾接受、認可。如果一味為革除而革除,很可能事與愿違。
(原標題為《 一戶違規全村受罰,該不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