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闖入育兒世界的“全職奶爸”


主動承擔育兒任務的奶爸,似乎真的塑造出了“喪偶式育兒”的反例,但這個反面并不意味著由父親全然承擔所有的育兒任務。而正像淦淦所說的,他們只是盡可能參與到了育兒過程中來,主動承擔起了那些“不是必須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育兒工作。

本文首發于時代面孔全媒體平臺
撰文|煦然
編輯|波仔
前幾天,巴西國寶級的超模吉賽爾·邦辰離婚了。或許你并沒聽說過她的名字,但你可能看到過這張她標志性的“辣媽時尚大片”。

辣媽名模:吉爾賽邦辰(圖片來源于網絡)
彼時的吉賽爾·邦辰剛生下女兒后不久,正在身體力行地倡導母乳喂養。在五六年前,這張照片以及一系列辣媽們“一手抱娃,一手工作”的照片曾在互聯網上瘋傳,那時候互聯網上的主要論調是:看,女人并不是生完孩子就人老珠黃了,當媽也可以光彩亮麗。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職業辣媽”,她給出的離婚的原因是:作為橄欖球傳奇球員的丈夫過于專注事業,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一直感到在育兒過程中丈夫的缺位。在網民們的語境里,就是所謂的“喪偶式婚姻”。
“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在大概兩年前走入了大眾視野,這個詞以一種夸張、戲謔,充滿情緒的方式切中了媽媽們的痛點。與此同時,疲憊的媽媽們也開始反抗“辣媽”一詞帶來的枷鎖,“生孩子帶孩子就是很累啊”“不要用女明星的輕松和美麗來要求我”“老公跟死了沒什么兩樣”。在許多家庭類、育兒類公眾號里,關于這個主題的文章層出不窮,文章的評論區里,總能看到許多母親痛陳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孤立無援。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育兒性別平等”的概念漸漸也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主動承擔起育兒任務的父親也開始被更多人看到。
他們的模式,會是“喪偶式育兒”的反面嗎?

李承鉉(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承鉉和戚薇這對明星夫婦就是父親育兒的典型,在生完了大女兒Lucky之后,戚薇迅速復出回到了鏡頭前,由作為丈夫的李承鉉承擔絕大多數的育兒工作。有人罵他吃軟飯,也有人說女方太強勢,甚至有人說他是女霸總的“小嬌夫”。
直到去年李承鉉憑借《披荊斬棘的哥哥》重新獲得了很高的人氣,這樣的輿論才逐漸消失,獨自帶娃的經歷,成了“好男人”的標志。
在李承鉉跟女兒Lucky一起參與的一檔親子類真人秀里,相較于其他的父親,李承鉉照顧起孩子來明顯顯得得心應手許多,“一看就是真照顧孩子的爸爸”。
明星夫妻以外,互聯網上我們還能看到許多素人夫妻也在展現育兒方式的新可能。
前幾個月,在短視頻平臺上一條名為“沉浸式體驗已婚男人的上午”的視頻,突然火了起來。175萬的播放量,11萬的評論,讓網友們在瀑布般的信息流里駐足的,是一位新手奶爸的育兒視頻日記。
視頻里,這個長相帥氣的新手父親為了帶娃,在家里忙得腳打后腦勺,從早到晚都在追著兒子轉。

你在他臉上能夠找到那種年輕人面對工作時的“喪”感,他用“怨種”兩個字指代兒子,給兒子洗澡他叫“洗怨錄”,把兒子放進座椅叫“怨神歸位”,跟兒子深情相擁叫“怨怨相抱何時了”。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這種詼諧的、自我調侃的方式,將育兒過程中父母的暴走時刻,轉化成了十足的喜劇效果。
隨后各種各樣的爭議聲也隨之而來。有人批評他抱孩子的姿勢不標準,不懂育兒心理學;有人覺得他傳播焦慮,不是每個爸爸都那么幸運可以一邊當奶爸一邊賺錢養家;還有很多的媽媽對他的妻子表示羨慕,覺得他是互聯網上稀有的好爸爸。畢竟在互聯網的語境里,“育兒博主”基本上就等同于女性博主,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媽媽們的天下。
闖入媽媽世界的育兒博主淦淦是個95后,潮汕人,本身就是個短視頻博主。他的兒子邱彼特去年出生,一歲多,從兒子出生開始他就跟妻子一起帶娃,共同分擔壓力,并將帶娃的日常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網友戲稱他是潮汕男人的“變異種”,他自己聽了也覺得有趣。確實,全職奶爸的形象跟大家對潮汕男人的“刻板印象”相去甚遠。
淦淦的父母就是非常傳統的潮汕人,在家庭觀念和育兒觀念上跟他有很大的不同:“在潮汕,大多數父親的角色會很強勢,有點大男子主義,說一不二的感覺。他們覺得男人就應該在外面工作,出去走南闖北,女人就應該待在家里,當賢內助。”
從小父母對他偏向于打擊式教育,很少在外人面前夸獎他,家庭成員之間也很少表達愛意,因為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他也沒感覺有什么問題。直到遇到妻子之后,他才意識到,原來可以有另一種方式。
淦淦的妻子生長在一個相對開明的家庭里,父母和子女之間更平等,長輩不會有長輩的姿態,家庭成員之間也更擅于表達對彼此的愛意,淦淦的岳父岳母即便已經當了爺爺奶奶,出門散步的時候也要手牽手。
在他們的家庭氛圍中,伴侶之間的親密并不會因為家庭角色的轉變而消失。更像是一種疊加,原本我們僅僅是丈夫和妻子,如今我們還是父親和母親,多了更多的紐帶和連接,但原有的那個親密感和愛意,并沒有被生活的瑣碎和責任湮滅。

跟妻子組成自己的小家之后,淦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妻子一樣,生長在一個相對平等、自由,充滿愛的家庭里。他欣賞妻子身上的樂觀、直率、有原則、有主見,覺得或許正是因為家庭給了足夠的生長空間和安全感,才養成了妻子如今的性格和狀態。
雖然視頻當中多數時候都是淦淦在帶娃,但實際上,鏡頭之外,妻子同樣也承擔了很多的育兒任務。育兒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既不是妻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丈夫全權承擔的事,而是需要他們兩個人共同承擔的事情,對于這一點,兩個人早就默契地達成了共識。
視頻火了之后,很多人覺得淦淦是“好爸爸”“好丈夫”,他聽到這樣的評價,覺得開心的同時,也重新思考了這兩個詞的定義:“其實我也沒有很會教育孩子,也沒有很會帶娃、懂很多育兒知識。我覺得做一個好爸爸,其實說白了就是能夠給予自己的老婆一定的自由,讓她擁有不被孩子支配的時間。”
同樣,妻子也會在事業上和生活上,給予淦淦很多肯定和支持,愛意從來都是相互的,流動的。

主動承擔育兒任務的奶爸,似乎真的塑造出了喪偶式育兒的反例,但這個反面并不意味著由父親全然承擔所有的育兒任務。而正像淦淦所說的,他們只是盡可能參與到了育兒過程中來,主動承擔起那些“不是必須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育兒工作。
對于奶爸們來說,不拘于傳統角色的限制,形成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或許并不是一件太輕松的事情,它需要突破傳統價值觀對自己內心的束縛,還需要有接受他人目光審視的勇氣。
這是一場細水長流的冒險,奶爸們樂此不疲。
(除標注外,圖片來源于博主@淦淦鴨微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