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那些經常吃晚餐與夜宵的人,怎么樣了?
原創 祝您健康雜志 祝您健康雜志
對于“打工人”來說,晚餐或許是一天中最正式的一餐。
對于“養生人”來說,晚餐或許是一天中最有“罪惡感”的一餐。

晚餐究竟是不可辜負的美食,還是導致肥胖與疾病的“元兇”。
這或許關系到,你是否在有意無意中把晚餐變成了夜宵。
1
戒晚飯,還是戒夜宵?
每個勵志減肥瘦身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晚餐要少吃,最好別吃。
但不吃晚餐真的能瘦身嗎?
答案是:
效果有,但可能沒有你想得那么有用。
研究
晚餐 Vs 健康
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提及,他們對139名研究參與者進行了為期1年的指導干預,將參與者的總能量攝入加以限制,其中男性控制在1500~1800千卡,女性控制在1200~1500千卡。
結果顯示:
在控制總能量攝入后,所有參與者的體重均顯著下降;
無論單純限制熱量,還是額外限制進食時間,體重下降情況沒有顯著差異。
通俗來說,少吃會瘦,但不吃晚餐(或者其他餐)并不能讓人瘦得更多。

不過,當研究對象從晚餐轉換成夜宵后,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研究
夜宵 Vs 健康
美國西北大學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揭示,深夜進食與誘發糖尿病、體重增加的背后機制。
研究者表示,生物鐘對人體的進食時間很敏感,即便是吃下相同數量的食物,也應該選擇在活動狀態下進食,而不要在睡前進食。
因為胰島素有調節生物鐘的作用,相反,在深夜進食,不僅打破了原有的進食生物鐘,也會造成身體晝夜節律的改變,并引發多種不良結果。

從這樣的結果來看,吃不吃晚餐可能問題并不大,但吃不吃夜宵影響卻非常之大。
不過可能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在不吃晚餐后,我的體重以及各項指標確實好了,難道我“天賦異稟”嗎?
真相可能比你以為的更簡單。
2
你吃的是夜宵,還是晚餐?
進餐時間有早有晚,入睡時間也是如此。
而判定你每天最后吃下的那一頓,究竟算晚餐還是算夜宵的,是進食時間,更是距離睡覺的時間。

一般來說,吃晚餐的最佳時間是晚上6點左右,而睡前2小時內進食都算夜宵。
無情的現實是,很多人這時候剛剛下班,等到家怎么也得晚上7點之后;若是再自己做飯,晚上8點之后用餐都是常態。
這樣的晚餐怎么都不算早,要是睡得比較早,那更是名為晚餐、實為夜宵。
所以對于關注這個問題的人來說,我們有兩個選擇:
通過自帶便當、在外吃等方式,將晚餐時間提前到晚上6點左右;
適當后延睡眠時間,確保睡前3小時內不進食。
3
或許可以試試10小時進食法
現在有一種比較流行的“10小時飲食法”,相比胡亂吃夜宵或者干脆連晚餐都不吃,這一套飲食管理法或許更有借鑒價值。
所謂“10小時飲食法”,其實就是將一天的進食時間控制在10小時內。在10個小時內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而在此之外的14個小時就只飲水,不吃其他食物。

10小時飲食法參考版

進食時間:早八晚六
6:00 起床
起床后可進行適量的運動,提高代謝率。
8:00 早餐
早餐要足夠豐盛,全天營養與能量占比在40%左右。
12:00 午餐
和早餐同樣占比40%,注意營養搭配。
18:00 晚餐
晚餐份量少,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優選一些蔬菜和優質蛋白類食物(如雞胸肉、魚肉、乳制品等),之后禁食。
22:00 入睡
早睡早起本身就很健康,同時也可以預防因熬夜后感覺饑餓而過度進食。
除了別把晚餐“拖”成夜宵,在晚餐的選擇上,大家還要注意兩個細節。
別吃太飽。晚餐吃太多,食物中的蛋白質無法被充分消化,還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風險,且易導致失眠多夢。
別吃太葷。晚餐常吃葷食的人,比晚餐吃清淡素食的人,更容易出現高脂血癥。而高血脂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誘因。

民以食為天,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之緊密,毋庸置疑。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祝您健康》編輯部出品 -
內容策劃 / 排版:朱菁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