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時間”里的拉斐爾、賀友直與動態藝術
一年一度的藝術“上海時間”已經開啟。
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于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舉辦。今年交易周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期間,上海全市將集中舉辦110余場系列活動,包括5場線上線下藝博會、26場拍賣會、50余場畫廊展覽及30項重點美術展覽。
黃浦江兩岸繼續呈現的包括拉斐爾自畫像名作的“烏菲齊的自畫像”特展、“現代藝術100年”“莫蘭迪展”、“來自泰特美術館的歐普與動態藝術館藏”等,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的海派繪畫研究展、賀友直百年誕辰紀念展,西岸美術館的“她們與抽象”,大滬藝術空間的“邃遇而安·薛邃畫展”等都不容錯過。
在北京,北京畫院展出了“滿園青青百草同——齊白石的跨時空對話之一”,清華藝博則呈現了別致的胸針藝術展;海外,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展即將在本周閉幕,迎來的新展有“圣書體:解密古埃及”特展;在美國,則有愛德華·霍普展和維米爾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一周值得觀看的展覽。
澎湃新聞發稿時,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在其官方公號宣布,鑒于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決定中止舉辦本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上海
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地址:上海西岸藝術中心
展期: 2022年11月10日-11月13日

今年西岸博覽會匯聚來自19個國家、43個城市逾百家頂尖畫廊與機構參展,呈現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設計及數字藝術等多種媒介的作品。
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
地點: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2年11月8日起

“海派”是一個在時空經緯交織下誕生的歷史詞匯,從清末民初的上海地區的繪畫進而進入京劇,再傳導到文學、媒體領域。然而細究之下,“海派”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派”?中國近代繪畫史上影響巨大的海派又是怎么形成的?六大板塊集齊了美術史上赫赫有名的“海派四杰”(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蒲華)、“四任”、“滬上三熊”等名家名作,以及黃賓虹、徐悲鴻、劉海粟、潘天壽、吳湖帆、林風眠、張大千等名家名作。
“小人書 大智繪”賀友直百年誕辰紀念展
地點: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2年10月1日-11月20日

今年是連環畫大家賀友直誕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聯合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澎湃新聞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小人書大智繪——賀友直百年誕辰紀念展”展出上海美術館、多家機構館藏以及私人收藏的賀友直各個時期的代表作。
除了世人熟悉的賀老名作《山鄉巨變》,還展出了賀老最為人稱道的連環畫《朝陽溝》等一系列代表作精品。此前從未展出的賀老臨摹敦煌壁畫系列、《儒林外史》系列以及相關文獻、題字的酒瓶等也一一呈現。
會見多彩世界——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
地點:楊浦濱江毛麻倉庫
展期:2022年10月28日—11月13日

2022上海國際攝影節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以“會見多彩世界”為主題,展現世界各地的攝影風貌,更設置了初心·經典流傳單元回眸上海攝影百年征程,通過百年來四代攝影人的代表作,勾勒出上海攝影的發展脈絡,見證上海時代變遷的滄海桑田。
她們與抽象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2年11月11日—2023年3月8日

展覽聚焦女性藝術家對抽象藝術的獨特貢獻,甄選了約35位女性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以全新的角度回溯了從19世紀末至21世紀的抽象藝術史,并將以時間順序追溯這段交織著造型藝術、舞蹈、攝影、電影、裝飾藝術的歷程,展覽所呈現的女性藝術家都是現代主義及其后藝術流派的積極參與者和共同締造者,也為觀眾了解“女性藝術家”在抽象藝術史中的地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野。
動感視界:來自泰特美術館的歐普與動態藝術館藏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2年9月30日-12月31日

展覽呈現英國泰特美術館收藏的近120件藝術作品,涵蓋繪畫、浮雕、印刷、雕塑、裝置、視頻等多種不同媒介形式。展覽將從全球角度重新審視歐普與動態藝術,介紹與此運動密切相關的藝術家,以及奠定歐普與動態藝術發展的重要展覽。
耿建翌作品回顧展“他是誰?”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2年11月10日 - 2023年2月12日

展覽將呈現當代藝術家耿建翌的作品,考察他從1980年代中期至2016年的職業生涯。展覽標題“他是誰?”來自藝術家創作于1994年的同名觀念作品,策展人希望就“耿建翌是誰?”這一問題開啟展覽,期待觀眾能從耿建翌的藝術實踐中找到答案。
“新文化制作人”第一季“手藝再興”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2年11月5日—2023年2月5日

展覽將以雙展并行形式,本季兩組獲選方案分別是馮立星、吳有策劃的《狂人之丘》,以及左靖、王彥之策劃的《回到未來:穿越時代的屏障》——它們將以不同的切入點,邀請公眾共同討論中國手藝在當下的境遇與再興的可能。
烏雷:無量之物
展期:2022年11月13日-2023年03月12日
地點:昊美術館

此次展覽是烏雷(1943—2020)離世后的首場亞洲機構展覽“無量之物”,全面呈現他具有開創性的畢生創作。展覽關注三個不同的時期:他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藝術活動、他在1976年至1988年間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合作和他在90年代末的個人創作。
安德羅·維庫亞:噴泉中的海豚
展期:2022年11月10日-2023年4月9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安德羅·維庫亞1977年出生于格魯吉亞,他在黑海沿岸的蘇呼米度過了他的童年歲月,因為內戰而離開了家鄉,前往西歐生活。我們可以在其作品中捕捉到一些他在內戰時期格魯吉亞生活經歷的視覺圖像,它們是個體的、私人的、身份不明的,更重要的是它們拒絕指向、表現和闡釋。它們是碎片化的記憶,處于現實和虛構之間。
烏菲齊大師自畫像
地點:上海東一美術館(中山東一路1號)
展期:2022年9月9日-2023年1月8日

展覽是東一美術館與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的“五年十展”合作計劃之一,聚焦的是500年自畫像發展史。展覽包含拉斐爾、提香、魯本斯、倫勃朗、安格爾、夏加爾等50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拉斐爾自畫像》,這也是該作品首次在上海亮相。
現代藝術100年——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珍藏
地點:上海東一美術館
展期:2022年9月15日—2023年1月8日

展覽展出1865年至1977年歐洲著名藝術家的57件真跡作品,包括克里姆特、梵高、莫迪利亞尼、莫奈、塞尚、杜尚、波洛克等43位聞名遐邇的藝術大師,涵蓋了油畫、攝影、雕塑、裝置、拼貼、紙本等多種藝術形式,跨時代、趣味性地重現現代藝術的精彩瞬間。
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常設專題展更新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2年8月9日起

上博歷代書畫兩館呈現的是目前海內外唯一的書畫分開、系統展示中國古代書畫通史的常設展。通常半年一輪,每次都有一定數量的新面孔精品出現。此次,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館藏書畫精品將呈現。書法館將展出唐薛曜《楷書夏日游石淙詩并序冊》、北宋米芾《行書方圓庵記碑冊》等;繪畫館將展出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華祖立《玄門十子圖卷》等。
宛若儼妙——陸儼少書法藝術展
地點:陸儼少藝術院
展期:2022年10月13日——12月11日

此次展覽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結合院內40米長的陸儼少書法碑廊,挖掘他學書臨帖的經歷,梳理對陸儼少學習書法起到影響的重要人物,將陸儼少的書法按年代、按類型的方式向觀眾娓娓道來。展廳中展示陸儼少臨過的帖、詩抄作品《行草唐宋雜詩百開冊》、陸儼少《畫余雜綴》手稿等。
脊梁——魯迅與新興版畫傳統
地點: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25日—11月12日

展覽試圖在多倫路這一魯迅曾生活、工作過的歷史現場,在美術館的空間中,從藝術的視角回望魯迅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巨大影響。在現場,除了能看到魯迅親自培養的第一代新興木刻版畫家如陳煙橋、李樺、力群等人的作品,也有受魯迅影響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新興木刻版畫家,以及當代版畫家的作品。
一紙書信 萬千情懷——上海魯迅紀念館藏名人書信展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展期: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1日

展覽共展出上海魯迅紀念館收藏的二十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50多位名人撰寫的70多封書信。內容涉及教育、文學、語言、美術、戲劇、出版、翻譯、學術研究等工作領域。書寫者是這些行業中的佼佼者:魯迅、梅蘭芳、陳望道、葉圣陶、范文瀾、巴金、卞之琳、臧克家、蕭軍、丁玲、郭沫若等。
朝花夕拾——館藏查壽興水彩畫作品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22年10月18日-2023年1月31日

上海是中國水彩畫的發祥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水彩畫吸收了西方水彩技法,大批留洋回來的畫家提倡“洋為中用、重在寫生”。查壽興,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前后至今,海派水彩畫的發展。本次展覽以“花·韻”、“光·影”、“寫·實”、“美·育”四大板塊展開,突出藝術家在海派水彩畫新語言探索和水彩畫教育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也是對上海作為中國水彩畫發祥地回溯、研究、展望后的呈現。
樂趣與智慧:意大利當代設計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2年9月28日起

展覽集中展出超過100件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設計作品,涵蓋桌椅、燈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回顧意大利當代設計在過去70年里的發展歷程。展覽以開放、多元的風格及豐富的內容展現意大利設計的充沛活力,探索現當代意大利設計的本質與靈魂。
2022年中國潑彩畫雙年展(第五屆)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2年11月5日-2022年11月20日

展覽以劉海粟和侯北人兩位潑彩畫名家的16件力作領銜,展出全國各地27位潑彩畫家的50余件畫作。領銜之作劉海粟先生的《重彩荷花》用色高古蒼厚,觀后讓人精神一振。
邃遇而安·薛邃畫展
地址:大滬聯合藝術空間(茂名南路1號二樓)
展期:2022年11月13日-11月20日

生于1931年的薛邃,號婁江、渭塘老漁、驏客,祖籍江蘇昆山,其秉承家學,從父學詩、書、畫,以山水為主,初學董北苑、黃大癡等。后擷取明清諸家多變之法,能自出機杼。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赴德國講課。薛邃先生擅山水兼工花鳥、人物,又能寫一手好詩詞,出版畫集、詩集多部,現為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終身畫師。“邃心所欲——薛邃·九秩畫展”去年曾在海上印社藝術中心展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為江硯,出品人為劉驊。太湖
地點:PRADA榮宅
展期:2022年11月10日—2023年1月8日

美國藝術家Michael Wang著眼于太湖湖區的中國園林文化遺產,以中國景觀藝術的歷史講述太湖和蘇州河的故事,探討在一個大規模環境破壞和變化的時代,從根本上重塑人類和自然的關系。藝術家亦將直接參與太湖與其周邊地區生態恢復的機構合作,嘗試使用可持續的新材料進行創作。
無盡之旋——James Jean簡明
展期:2022年11月12日- 2023年2月12日
地點:藝倉美術館

簡明1979年出生于中國臺灣,并在3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曾就讀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此次展覽是其在大陸的首次美術館大型個展。其三米巨型雕塑《衍生》(Descendent)也率先空降藝倉臨江平臺。
和合共生——李鴻韋的藝術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2年11月10日 - 2023年2月19日

展覽呈現80后藝術家李鴻韋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由龍美術館館長王薇擔任策展人,精選藝術家20余件雕塑、裝置作品,包含稍早的《平衡的寓言》系列、動態裝置《破碎中重生》,持續創作的《玄》系列、《屴》系列,以及最新創作的《嵩高》《未來主義》和《混沌》系列等。
熔古鑄今——現代水墨探索者李厚作品展
地點: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
展期:2022年11月8日—11月30日

展覽共選取84歲的李厚各時期的水墨作品48幅,其中包含10米長的巨幅作品,展出作品創作時間跨度從1997年至2016年,不僅是水墨在紙間的律動,更是生命在畫中的悸動。
2號實驗室:聯合辦公室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2022年11月2日-2022年11月27日

作為劉海粟美術館“青年策展人培養計劃”的首個實驗性展覽, “2號實驗室”展覽項目旨在發掘、扶持具有藝術創造力和鮮活藝術個性的青年藝術家和青年策展人。該項目也是劉海粟美術館兩年一度的品牌展“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的延展,首次展覽以反映青年藝術家創作狀態的“聯合辦公室”為主題,以館內+館外青年策展人聯動合作的形式,打通資源、發揮個性、融合碰撞,呈現出獨具青年思考和時代特點的當代藝術展示。
RAM Highlights 2022:The Good Life(美好生活)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展期:2022年9月29日-11月20日

展覽首次將展示空間從美術館拓寬至安培洋行和美豐大樓,共邀請25位/組藝術家進行對話,重新思考什么是“有深度、有收獲且令人滿意”的生活,以及人們對于這樣的生活的向往是從何而來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董其昌山水特展
地點: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15日-12月15日

此次展覽將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的12件董其昌書畫真跡,其中最難得一見的是董其昌最早期的作品《山居圖扇頁》。董其昌早期的作品雖然流傳眾多,但能被確認無誤的很少,《山居圖扇頁》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將展出董其昌藝術中后期和成熟時期的佳作,全方位、深層次地展示董其昌山水畫藝術成就。
喬治·莫蘭迪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
展期:2022年7月9日—11月20日(每周五、六增設夜場)

展出莫蘭迪畫作真跡51件,包含39件油畫作品、6件原創版畫、4件水彩作品以及2件素描作品,橫跨莫蘭迪近50年創作生涯。展出作品分別來源于莫蘭迪家鄉的博洛尼亞莫蘭迪博物館、位于首都的羅馬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喬瓦納迪私人收藏以及IMAGO Gallery。
奈良美智
地點:余德耀美術館
展期:2022年3月5日—2023年1月2日(開放夜場)

展覽通過70余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700余幅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回顧奈良美智跨越37年的多產藝術生涯。此次展覽不僅是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大規模回顧巡展。
吉光片羽
地點:UCCAEdge(尤倫斯上海空間)
展期:持續至2023年1月8日

展出27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涵蓋數字影像、電子游戲、交互裝置等形式多元的視聽藝術作品,聚焦多界面切換狀態下的當代生活切片。展覽的特色之一是,觀眾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展”,了解作品背后更多的創作故事。
汲古循道——壬寅?燕居雅什展
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
展期:2022年10月25日—11月27日

展覽呈現了滬上文人、知名書畫藝術家、收藏家雅什把玩的藝術品一百六十余件,基本展示出了當下海上文人們的藝術生活狀態與情趣。
沒頂美術館開館展
地點:沒頂美術館(崇明島西部綠華鎮)
展期:2022年10月26日起

10月26日,由養雞場改造而成的沒頂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伴隨開館的有常設展“登陸1.0”、主題展“我們從別人那里借夢想,像債一樣”以及駐地項目“軟如棉、硬如針”。前者呈現的是徐震的10余件雕塑作品。
理查德·迪肯:海港
地點:里森畫廊(虎丘路27號2樓)
展期:2022年10月29日-2023年1月14日

展出英國雕塑家理查德·迪肯 (Richard Deacon) 創作于2022年的全新作品,包括三件《在海上》系列的不銹鋼雕塑,它們以表面類似波浪的形態和代表海水翻騰動態的暗紋為特色;四件色彩艷麗的全新釉面陶瓷系列,每件的顏色都對應一種自然元素——翡翠、藍花崗巖、皮革和亮銅。
雷諾·奧德霍恩:1.65
地點:Bluerider ART(四川中路133號)
展期:2022年10月29日—12月25日

荷蘭藝術家雷諾·奧德霍恩以構筑空間的極簡雕塑著稱,通過數十年實踐在雕塑和非雕塑之間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展覽將呈現其代表作、最新作品和手稿,所有作品將由一條1.65米高的隱形水平線串連。
你好,時光:科查瑞·斯特&魯丹雙個展
地點:周圍藝術畫廊(四川中路33號703室)
展期:2022年10月29日—12月10日

瑞士藝術家科查瑞·斯特成長于一個建筑師之家。結構與空間等元素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成長記憶,并且成為他藝術創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上海藝術家魯丹多年來致力于表現日常生活場景與事物中精細優美的局部。他最新作品“海上系列”在一系列歷史建筑、名人故居的局部引入了精心布置的光影色調,強化了作品的歲月痕跡與人文氣質。
遇見東坡——金大鵬、錢建忠、徐兵書畫印展
地點:上海市奉賢區圖書館
展期:2022年11月5日—2022年11月29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后人尊之為坡仙。世上各路神仙雖多,然而坡仙則千古一人耳。“海上三閑”金大鵬、錢建忠、徐兵,浸淫書畫印有年,值此東坡先生誕辰985之年,取東坡先生賞心十六事,同題創作,抗心希古,致敬東坡。
鹮美天下和諧家園油畫展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北大廳
展期:2022年11月12日—11月27日

近日,“鹮美天下”中日韓友好交流活動開幕式暨“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中日韓合作”研討會在滬舉辦,期間還揭幕一組以朱鹮為對象的油畫作品。“鹮美天下和諧家園”油畫展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揭幕,展出了中國寫生油畫協會會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晏子的畫作,“生態家園”“翩躚四季”“飛向未來”三個篇章,傳遞畫家熱愛秦嶺、朱鹮和自然的情感。
北京
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28日—2023年1月3日

展覽依托故宮、國博的豐厚典藏,共展出400余件歷代文物精品。此次展覽分為“天地同和”“萬邦協和”“宜民安和”“樂在人和”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上、下兩篇,從不同角度回應主題,形成內容上的并列或遞進關系。結語部分回顧展覽的主要內容,重申展覽的現實意義。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時間:2022年9月24日-12月3日

展覽的重點為展示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收藏的考古材料,追溯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倭王”來統治“倭國”的時代開始,直至脫離冊封體制,從中國學習各種制度和文化后,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令國家“日本”。
銘心——20世紀胸針藝術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

該展覽展品均甄選自Vintage胸針藏家鄭鶯燕女士多年珍藏,其中不乏經典套系及完整海報組,年代橫跨20世紀20年代至90年代,覆蓋著Vintage胸針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呈現胸針藝術發展的時代風貌與觀念變遷。
滿園青青百草同——齊白石的跨時空對話之一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28日—12月25日

適逢“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展覽從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入手,試圖展開一場以齊白石為主體的超越時空的對話。對話的另一端,是有著璀璨文明的美麗國度——意大利。
沈遠個展“垂釣”
地點:紅磚美術館
展期:2022年11月2日起

????該展由羅馬國立21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的藝術總監侯瀚如策展,展出藝術家沈遠的6件裝置作品,其中5件創作于2019至2022年期間,大型裝置《陰性花園》創作于2017年。
簡訊|榮寶齋文藝公益基金在京啟動
2022年是榮寶齋創設350周年,作為紀念活動的重要一環,“榮名為寶,再耀輝煌——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啟動活動”在京舉辦,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正式揭牌。

榮寶齋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東介紹,自榮寶齋文化藝術公益基金慈善拍賣會發布征集啟事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共征集到453位藝術家的477件作品。其中包括馮遠、范揚、田黎明、史國良合作作品《荷柳映清波 釣艇鵝群過》,沈鵬草書(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韓美林《萌萌虎》木版水印,孫曉云行書《溫故知新》,中國紫檀博物館陳麗華女士捐贈的“海南黃花梨圈椅、方幾一套”等。
遼寧
和合中國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8日—2023年1月8日

此次展覽是遼博史上規模最大的特展,旨在通過古意盎然、彬蔚稱盛的文物之美。展覽展出“和合”文化有關文物、古籍402件/組(436單件),其中,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卷》、仇英《清明上河圖》、宋緙絲朱克柔牡丹圖等遼博館藏國寶級文物均有呈現。此外,湖南博物院藏《唐摹蘭亭序(黃絹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代張瑀《文姬歸漢圖》、甘肅省博物館藏東羅馬鎏金銀盤等國寶級文物也將在展覽中亮相。
浙江
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28日—12月20日

展覽在紹興博物館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向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35家文博單位和古籍收藏單位借展,展出陳洪綬書畫作品、文獻手稿,及其師友、后學書畫、古籍等共計100件(組)。
越頌——中華文物中的浙江傳奇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20日—11月30日

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中國歷史和文物圖景上構建了重要的一環。展覽分五個篇章,呈現十類器物。選取全國各地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來自40家考古文博機構收藏的共計148件(組)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元素文物,還原不同歷史時期浙江文物的傳播和交流。
緩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18日——12月4日

“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是由中國美術學院與浙江美術館共同發起,聯合創辦的重大國際性展覽項目,至今舉辦四屆,是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展之一。本屆由來自全球十數個國家60余名藝術家/團體的近百件作品覆蓋了美術館6個展廳及部分戶外公共空間,如藝術家 阿薩杜爾·馬克洛夫為本屆三年展特別創作的藝術裝置《一邊,一線,一空間》,國際知名的視覺藝術家安·漢密爾頓帶來參展作品《線型》等。
行在山水間——南宋視野下的杭州臨安城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2年8月27日-2023年1月3日

此次展覽以近40年南宋臨安城考古發現為主線,組織全國21家文博單位珍藏的青銅器、書畫、金銀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文物,展示800余年前杭州城的社會風情與文化意象。其中,蘇州博物館藏《錢塘觀潮圖》扇頁、浙江圖書館藏刻本《咸淳臨安志》卷二十六散頁等珍貴文物將限時展出。
丁丙與十九世紀的杭州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2年5月18日—11月20日

展覽系“潮起錢塘”城市文化系列的首展,展出藏品共計63套/件,包括信札、圖卷、善本、銅器、絲織品、陶瓷、家具等諸多門類。展現十九世紀后期以丁丙為代表的杭州士紳,在實業、教育、文化、慈善、城市等諸多領域的建設與變革,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一種可資參考的“杭州模式”。
近世通儒——紀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特展
地點:嘉興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5日——2023年2月5日

今年是清末民初的知名學者、詩人、書法大家沈曾植逝世百年。“近世通儒——紀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特展”正在浙江省嘉興博物館舉辦。170件展品圍繞沈曾植的家族、為官、交友、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晚清一代大儒的“為家孝子,為國純臣,為世界先覺”之名。
畫與書歸——明代中期吳門書畫特展
地點:嘉興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日—2023年1月3日

本展是天津博物館藏吳門畫派書畫珍品首次在嘉興亮相,共展出書畫作品52件,作品時代跨度逾百年。展品涵蓋沈周《虎丘送客圖》軸、文徵明《墨竹圖》卷、唐寅《東籬歸影圖》軸、仇英《桃園仙境圖》軸、陸治《梨花雙燕圖》軸、陳道復《罨畫山圖》卷、祝允明《草書杜甫山水障歌》卷、王寵《行書西苑詩》卷、吳寬《題天池石壁圖》卷等。
江蘇
觀妙入真—永樂宮的傳世之美
地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30日—2023年2月5日

此次特展將全面展示永樂宮傳世精品171件(組),涵蓋了永樂宮的建筑、壁畫、雕塑等珍貴藝術,進入山門,置身七百年前,踏上青磚石徑,一起領略永樂宮的傳世之美。
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
地點:無錫博物院
展期:2022年9月28日-2023年1月4日

展覽以“惠山茶會”為主題,聯合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全國十余家博物館,展出百余件展品。丁云鵬《煮茶圖》文嘉《二泉圖(卷)》沈周《碧山吟社圖》、明永樂款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清竹茶爐、清陳鳴遠東陵南瓜壺等明星展品悉數亮相。
現代坐標:龐薰琹與陽太陽——紀念決瀾社成立90周年特展
地點:常熟美術館
展期:2022年9月24日—2023年1月8日

2022年時值決瀾社成立90周年,振聾發聵的《決瀾社宣言》言猶在耳,以龐薰琹、陽太陽為代表的一代中西融合藝術家在曲折中摸索出了不同的中國藝術路徑,為今日之中國藝術提供了有效經驗。此次常熟美術館聯合龐薰琹美術館,展出兩位藝術家多件油畫、中國畫、水彩等作品。
伊特魯里亞人——古代意大利的貴族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2年8月29日-11月30日

此次展覽匯聚了有關伊特魯里亞文明的文物共計332件(套)。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展品包含了種類繁多的生活用品、精致的裝飾品、造像等,從不同側面凸現了伊特魯里亞文明從勃興至完全歸化羅馬的千年興衰。
回眸五十年——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8日— 2023年1月29日

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了震驚世人的馬王堆漢墓,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繪陶器、銅器、帛書帛畫、絲織衣物等十幾個種類,其中1號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甚至手腳指紋仍清晰可見,堪稱延續了兩千年的永生奇跡。
色彩的探索——法國當代繪畫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29日— 2023年1月2日

展覽呈現了立體與抽象主義的創作,運用不一樣的筆觸、線條來詮釋空間、物體和主題。無論何種角度與方式,10位法國當代藝術家的118件作品對色彩的探索都令人期待。
池靜石眠——木心誕辰九十五周年紀念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6日—11月27日

展覽集中呈現一系列木心先生的繪畫、書法及手稿等,共計70余件作品,包括紙本彩墨與石版畫等,都是后期藝術風格的集大成體現。同時,觀眾還將欣賞到木心先生的書法墨跡、致陳巨源手書以及1986年《哥倫比亞的倒影》初稿等珍貴手稿,全面呈現木心先生不同時期文字與繪畫的創作歷程。
四川
百年無極—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藏藝術大師真跡展
地點:成都博物館
展期:2022年11月26日—2023年2月26日

展覽匯集了梵·高、畢加索、德加、馬蒂斯、康定斯基、基里科、莫蘭迪等46位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的62件作品,其中梵·高的《園丁》是其作品首次到成都展出。
山西
魯迅收藏佛教拓片藝術展
地點:云岡石窟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日——2023年2月15日

本次展覽分為魯迅收藏與民國美育、鈔碑與吶喊、魯迅與山西三個單元。展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魯迅先生在北京工作期間的收藏和擔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職務時的美育教育活動、展示魯迅先生所鈔錄的碑帖、展現魯迅所收藏的山西石窟寺與造像碑拓片。
廣東
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30日-2023年3月26日

展覽將首次集中展出廣東省博物館“中國外銷畫”藏品系列近20年來的征集成果,同時匯集粵、港、澳多家文博機構的歷史繪畫藏品,共陳列約150件(套)展品,從畫藝、畫技、畫材三個維度入手,講述18、19世紀中外藝術家共同創造的中西方視覺藝術對話與調適的“廣州時代”。
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文藝季主題群展——水墨更開新象”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藝術中心
展期:2022年10月23日—2022年12月18日

該展覽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大學藝術中心承辦的第三屆文藝季主題群展,將呈現王天德、王舒野、張詮、李戩、李中誠、劉少媛、劉婷、肖旭、姚浩、葉紫、于瑜、曾志欽、趙鵬十三位畫家的三十一件精彩作品。通過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沉浸體驗,形成新的見解,以期校園活力文化與經典國粹產生新的碰撞和火花。
香港
香港故宮(輪換展)
地點:香港故宮
展期:至2022年12月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第二批共69件珍品已于10月起在香港故宮亮相。69件珍貴文物均屬故宮博物院的珍寶,用作輪換自香港故宮開幕起展示的包括書畫、紡織品及其它脆弱且對光線敏感的作品。重點展品包括描繪乾隆在木蘭圍場騎射的《威弧獲鹿圖》、傳奇動物繪本《獸譜》、宋官窯粉青釉洗等。出于文物保護的考慮,這些材質的作品僅展出三個月。
臺北
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2年10月5日—12月25日;2022年12月28日—2023年3月21日

展覽以133件(組)院藏珍品,通過展現明代重要的史家與文學家王世貞(1526—1590),精彩的一生與他的志業,進而一窺晚明的文化盛況,認識當時充滿創意與多元競爭的文化生活,并經由王世貞的史家之眼,透視繁華下的文化底蘊。
此次展覽中有8件屬臺北故宮博物院限展書畫,包括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懷素《自敘帖》、董源《龍宿郊民圖》、趙孟頫《鵲華秋色》等,均為美術史上的赫赫名跡。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時間:2022年9月16日—12月18日

展覽以“閑情四事”為主題,并劃分花、香、畫、茶四個展區,希望通過相關文物與情景模擬,展現宋人對“四事”的想法,以及付諸行動的各種表現。
國寶聚焦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時間:展覽持續至2023年1月

該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均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此次展出的是宋代馬和之的《古木流泉》。展期為三個月。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時間:2022年9月16日—12月18日

1528年,明代畫家文徵明與忘年交王寵共游共宿于江蘇上方山楞伽寺,雪飛近尺,王寵以佳紙求畫,文氏乘興作《關山積雪圖》。這是文徵明前后耗時五年完成的得力之作。《關山積雪圖》與唐裴休《圭峰禪師碑明拓本》、宋代米芾《書尺牘》、傳明代仇英《百美圖》以及清代陳鴻壽《隸書八言聯》等共同展出。
海外
英國
圣書體:解密古埃及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3日-2023年2月19日

特展展示該石碑破譯的歷史傳承全過程——從中世紀阿拉伯旅行者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最初努力嘗試到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和英國的托馬斯·楊更加針對性的破譯。同時回顧古埃及文字解密過程中的各種艱辛和考驗,以及這一突破性成果所帶來的啟示。
《女史箴圖》展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3日-11月13日

《女史箴圖》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書畫藏品,因絹畫質地脆弱不宜長時間光照,每年限定展出6周。此次陳列的展品包括《女史箴圖》及中國近代畫家傅抱石的兩件作品《困頓中的文人》和《金剛坡》。
盧西安·弗洛伊德:新視角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1日-2023年1月22日

為慶祝盧西安·弗洛伊德誕辰100周年,英國國家美術館將舉辦近10年來的首個大型弗洛伊德個展,共展出超過60件作品,呈現藝術家逾70年來的創作歷程及對繪畫技藝的不懈探索。
塞尚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5日-2023年3月12日

展覽以80余幅作品著眼于塞尚作品中的張力與矛盾以及神秘感 ,試圖以其本人為背景,理解這位藝術家。
品味印象派:從米勒到馬蒂斯的現代法國藝術
地點: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2年7月30日—11月13日

展覽探討了蘇格蘭如何成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重要的藝術收藏地之一,剛剛發現的梵高肖像也在展品之列。
德國
不完整的美:殘缺藝術品背后的故事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30日—2023年1月15日

藝術品的殘缺有多種原因,部分是材料自然老化的結果,部分遭遇意外事故或人為破壞,還有部分則是藝術家故意中途擱筆。然而殘缺藝術品亦有其獨特的魅力。展覽專門展出“殘缺的藝術品”,探索其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法國
愛麗絲·尼爾:堅定的目光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2022年10月5日——2023年1月16日

愛麗絲·尼爾(1900-1984)是一位與20世紀同步誕生的非凡畫家,在她生前長期被忽視,今天卻因其對美國社會不同階層的巨大敏銳度受到廣泛贊譽。展覽以“階級差異”和“性別差異”為兩個部分,突出她的社會承諾。
靜止的物體:靜物畫從古至今
地點:盧浮宮
展期:2022年10月12日 - 2023年1月23日

展覽以“靜物”為主題,共呈現近170件繪畫、雕塑、攝影和視頻作品,全面梳理靜物藝術從史前時代至21世紀的發展演變歷程。
美國
愛德華·霍普的紐約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展期:2022年10月19日——2023年3月5日

紐約是愛德華·霍普許多作品的主體、背景和靈感來源。他將紐約生活進行濃縮后放入作品,通過描繪各種日常生活場所,例如加油站、旅館、餐廳、劇院、鐵路等,記錄他對紐約的城市印象。本次展覽以“愛德華·霍普與紐約的淵源”為主題,展出他的速寫、版畫、插圖、油畫作品以及包括信件、照片、日記在內的多件私人物品,詳細介紹愛德華·霍普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作品包括《華盛頓廣場附近的天際線》《曼哈頓橋》《夜窗》《周日清晨》《朝日》等。
維米爾的秘密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2年10月8日—2023年1月8日

展覽揭示維米爾及其創作過程的新發現,并展示策展人、研究者們是如何調查華盛頓國家美術館館藏四幅維米爾畫作和兩幅20世紀贗品的幕后故事,以了解“維米爾何以成為維米爾”。
見證:小畑千浦作品選
地點: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期:展至2023年1月31日

展覽展現了作為藝術家的小畑千浦對1906年地震和火災的第一手描繪,以及對二戰時作為日裔美國人被監禁經歷的記錄。小畑千浦是20世紀活躍于加州的藝術家,他將日本水墨繪畫技巧與美國現當代抽象藝術相結合的風格在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展品包含早期的描繪地震的水彩作品,加州風景畫,以及他對戰爭的嚴肅思考。
荷蘭
金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地點: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展期:10月7日——2023年1月8日

這是在荷蘭首次舉辦如此規模的克里姆特作品回顧展,展出了克里姆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代表性作品,如《朱蒂斯Ⅰ》(Judith)(1901年)、《艾米麗·弗洛格》Emilie Fl?ge(1902年)和《水蛇II》Water Serpents II(1904年)等。展覽也重點聚焦克里姆特在同時代人影響下的發展,對比展出包括梵高、羅丹和馬蒂斯等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日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大集結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10月18日——12月11日

為紀念開館150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推出本次展覽,從近12萬件館藏中遴選約150件藏品展出,包括館藏的全部89件日本國寶,輔以相關歷史資料,追溯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介紹其在典藏、研究、展示等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展出的國寶以日本本國文物為主,從古墳時代的埴輪武裝男子立像、飛鳥時代的金銀鍍龍首水瓶,到平安時代的《孔雀明王像》、室町時代的《秋冬山水圖》,再到安土桃山時代的《松林圖屏風》、江戶時代的《洛中洛外圖屏風》,觀者得以一覽日本各個時代的藝術杰作。
中國書畫精品?宋代書畫及其傳承發展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2年9月21日—11月13日

這一展覽將分兩期展出,多件展品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名跡。在第一期的展品中,令人矚目的有黃庭堅《王史二氏墓志銘稿卷》、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軸》等;而第二期展品中,則有時隔三年多再次展出的李公麟《五馬圖卷》、梁楷《李白吟行圖軸》、米芾《行書三帖卷》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