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們這十年》:聚焦小人物的主旋律作品

本文首發于時代面孔全媒體平臺
撰文|煦然
編輯|波仔
校對|老怪
“音樂一起來我怎么眼眶就濕潤了”
“一瞬間就恢宏壯觀了”
“真的很感動,感動的是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
“真實是最能打動人的”
……
剛剛欣賞完舞蹈表演的觀眾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這并不是某一出大型歌舞表演的現場。這些驚艷、感動的評價,來自一部主旋律電視劇的彈幕。
由廣電總局指導,華策出品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目前正在播出。播出當日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廣東衛視這四家衛視的收視全部進入了當日省級衛視電視劇收視前十名。
《我們這十年》和以往的多數主旋律劇集似乎多少有些不同。
劇集從現實取材,從生活切入,一共十一個故事,每四集講一個故事,每個故事獨立為一個單元,十一個單元共同組成了大時代之下平凡個體的群像。
文章開頭的那些彈幕就來自第一個故事《唐宮夜宴》。

鋼琴、鐘磬和戲曲場面依次奏響。十幾個古典舞演員舞姿婀娜秀逸,形象生動可愛,舉止詼諧輕松,仿佛博物館里的彩繪陶俑穿越過千百年的時光,幻化成了各具性格的唐宮少女。
這個單元由導演劉海波執導,以“文化建設”為主題,以河南衛視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的創作故事為原型,講述了舞蹈從創作、排練到成型過程中的幕后故事,塑造了一群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形象。
鄭州歌舞劇院舞蹈編導陳冉為了收集舞蹈創作靈感日日流連博物館,終于在某天從唐代樂俑的姿態中獲得了靈感。她用想象力穿越千年的時光,將陶俑的舞姿通過舞蹈演員的身體重新帶到了觀眾眼前。
故事里有摻著血淚的熱愛,也有無比現實的壓力與誘惑。

首席舞者小艷天資不夠出色,在汗水和淚水里熬了十幾年才熬成了首席,丈夫是她合作多年的男舞伴。她的形象更符合多數人對于舞者的想象,能吃苦。但不止如此,劇中也呈現了她生活中的另一面,年齡增長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以及來自家庭的生育壓力。
年輕的舞者林蓓蓓則與之相反,她擁有人人都夸的天賦,預備首席的大好前程,卻在到手幾千塊錢的工資、日復一日無盡的訓練,和富二代男友提供的優渥生活之間搖擺不定。是辭職結婚還是留在舞臺?對于她來說,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你說奮斗這么久奮斗不上的生活一下全來了。”她搖擺過,甚至傾斜過,最后才選擇留在了舞臺。
網絡春晚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希望能讓沒有舞蹈基礎的當紅女明星加入《唐宮夜宴》,原本各具性格的十四個舞蹈演員轉眼就成了伴舞。是配合節目為劇院賺來維持運營的經費,還是堅持原有的編舞放棄參加春晚?擺在編導陳冉面前的,也是難以兩全的選擇題。

正是這些不那么光鮮亮麗的一面,讓角色鮮活了起來,也讓故事真正落了地。
在這些細節之中,觀眾才看見了平凡,看見了一個個有欲望也有掙扎的普通人。這份瑣碎與不完美,正是一份在主旋律劇集中珍貴的煙火氣。
縱觀這幾年來的優秀主旋律影視作品,基本都遵循了這種將大化小,又以小見大的創作模式。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備受好評的《萬里歸途》同樣也遵循了這樣的創作理念,聚焦于撤僑事件中的個體經歷,以具體的經歷折射出更為宏大的主題。
這樣的變化,一方面是來自觀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來自創作者們對主旋律作品的理解層次的豐富。單一的,臉譜化的角色早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也無法讓主旋律劇集突破“標簽化”的瓶頸。只有更加真實的角色和故事,更反套路的拍攝手法,才能讓主旋律影視作品“好看”起來。
除了第一個單元《唐宮夜宴》以外,《我們這十年》里還有許多故事。

《熱愛》,漢族教練張雷到新疆某鎮中學任教,發掘學生的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人生命運;《一日三餐》,一對靠腸粉發家父女,開起了高檔酒樓,最后在“八項規定”影響下,重新轉型做平民美食,重獲老百姓喜愛;《西鄉明月》,年輕刑警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長達六年的交鋒與纏斗,最終在督導組和掃黑辦的協助下破除了當地的黑惡勢力……
每一個,都與十年間的大事有關,每一個,都與平凡卻不凡的普通人有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