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不吃肉卻一斤不掉,到底是怎么回事?
問:生活中有哪些“隱形糖”?
答:警惕那些包裝食物,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調制飲品,這些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

世衛組織曾就糖攝入量指南草案公開征詢意見,草案建議成年人每天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當日攝入總能量的5%左右,約25克。但一項調查顯示,每個中國人每年會吃下19.6千克的糖,相當于每天吃50克,是世衛組織推薦量的兩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吳晞副教授提醒,數據顯示,每天攝入1~2份含糖飲料可使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6%,冠心病風險增加35%,卒中風險增加16%。美國研究表明,每日攝入非天然食物本身的糖,包括蔗糖、含糖飲料、醬汁、蜂蜜等,超過總熱量21%與攝入糖占總熱量10%相比,因心臟病死亡風險增加1倍。
對于老年人,食糖過多會導致大腦海馬萎縮,引起記憶力下降,并增加認知損害風險。而兒童食糖過多影響鈣質代謝,增加兒童骨折發生,高糖飲食會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導致佝僂病等。
如今,許多人會有意識地減少糖果、甜點和甜飲料等的攝入。然而,生活中有許多“隱形糖”,吃起來并不甜,但更加值得警惕。
如何避免吃太多的糖,吳晞副教授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其一,警惕那些包裝食物,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調制飲品,這些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糖,卻不含膳食纖維,無法抑制血糖上升。餅干、面包以及蛋糕中,也含有糖。比如每百克面包中約含10~20克糖,還不算本身的淀粉含量。多吃完整的自然食物,比如全谷物、粗糧雜豆,少吃各種加工食品,因為加工食品中為了口感往往也會加入大量糖分,即便像酸奶這樣的所謂“健康食品”也不例外。
另外,不少人認為,純果汁能夠提供維生素等營養素,是一種健康飲料。然而,果汁中亦含有大量糖分。研究表明,飲用果汁與體重增加和罹患糖尿病相關。因此,吳晞教授建議每日飲用果汁不超過100~200毫升。但蔬菜和水果中的果糖并不存在上述問題,可能與蔬果中的膳食纖維減慢了果糖吸收的速度有關。
還有,警惕外食,最好自己做。在中國飲食中,糖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調料。在餐館里工作的內行都知道“糖調百味”這個道理。據有關部門調查;在餐館里一份蔥燒海參大概加糖15~25克,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25~30克糖,紅燒肉大概加40克~50克糖。九轉大腸要加65克的糖,最高的排骨有的甚至每份加75克糖。在加工的肉制品中,也含有糖,比如牛肉干、肉脯等。
還有很多人為了減肥會下定決心,只吃沙拉,但卻一斤沒有瘦,這時候你就要問問自己,吃沙拉的時候有沒有倒入沙拉醬。人們往往對醬汁愛不釋手,吃飯時無醬不歡,但你知道嗎?很多燒烤醬、辣椒醬、番茄醬里其實都添加了不少糖分。如果你真的需要其他味道輔助吃食,可以用新鮮的辣椒作為替代,芥末、醋、蒜、黑胡椒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要減肥,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到你對吃食的喜好。當你缺覺時,大腦額葉特別是控制決策的那部分會受損,同時大腦控制欲望的那部分會被激勵,這樣你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更喜歡高熱量、重甜和重鹽的食物。
還有就是,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了,適當還是需要讓自己保持一定的熱量攝入,當人處于饑餓狀態時,對糖分的渴望會變得更為強烈。
日常飲食中,攝取一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這些成分相對吸收速度比較慢,可以讓你的血糖保持穩定狀態。節食的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情況:說減肥不吃飯,卻還是干了一杯“一點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