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聆聽勃拉姆斯的內心獨白,上海室內樂勁旅“弦舞勃拉姆斯”
有人曾形容勃拉姆斯為“偉大的凡人”,因為這位如此有建樹的音樂大家,在生活中卻有點孤僻、不擅社交。內心的敏感和脆弱、痛苦與煩惱,間接促使他終生未娶,情感的宣泄通過音符轉變成一首首細細打磨的樂曲,其中就包括以“內心獨白”而著稱的室內樂作品。
今年恰逢勃拉姆斯逝世125周年,11月3日-5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的兩組室內樂勁旅——上海友人室內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漢四重奏,聯手帶來“萊比錫-漢堡縱貫線:德國室內樂音樂節”:以音樂巨擘勃拉姆斯為線索,通過兩場主題音樂會、一場專題講座,一展德國室內樂的燦爛輝煌。


“弦舞勃拉姆斯II”,藍漢成與漢四重奏主演。2021年12月,藍漢成和漢四重奏聯手上演 “弦舞勃拉姆斯”音樂會,由此開啟了呈現勃拉姆室內樂珍品的系列計劃。
作為音樂節的重頭戲,“弦舞勃拉姆斯II”聚焦于勃拉姆斯的室內樂珍品。中提琴演奏家藍漢成聯手漢四重奏,激情演繹了勃拉姆斯的《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一弦樂五重奏》。
勃拉姆斯的創作態度一向謹慎、嚴格,這也讓他在弦樂四重奏的創作上大大延遲。他的弦樂四重奏創作開始于1866年,但直到1873年,才完成并公演《第一弦樂四重奏》。問世之前,他連續撕毀了四十多稿,均因不滿意而丟棄。
《第一弦樂五重奏》創作于1882年,寫滿了春日里的悸動,春光洋溢。當時的勃拉姆斯已經是49歲的成熟作曲家,他的室內樂創作也走過了一半的路程。由于勃拉姆斯在每個樂章中都寫到“1882年的春天”,這部作品有時被稱為“春天”,這個綽號同樣適用于音樂的清新和多彩的情緒。
勃拉姆斯在豐富的室內樂體裁中找到了自己的路。他一生留下了26部成熟的室內樂作品,包括二重奏鳴曲、鋼琴三重奏、弦樂和鋼琴四重奏、鋼琴和弦樂五重奏、兩部六重奏,以及最后四部以單簧管為主角的作品。
他是一個激烈的自我批評者,在出版什么和何時出版方面相當精打細算。也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他銷毀的室內樂作品比最終出版的要多,留給后人的都是精品。
不少樂迷以“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室內樂大師”來稱呼勃拉姆斯,“性格會影響作品的色彩,甚至決定風格。勃拉姆斯多愁善感的個性讓他的音樂黏性十足,似乎有述不完的心里話。悲,源于對美好的向往和等待;悲,也會帶來激奮、狂暴,甚至逆轉成熱情,而這些情感在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作品中都得以體現。”


“3B之夜”,上海友人室內樂團主演
提起勃拉姆斯,人們的腦海中往往還會涌入另一個好玩的詞:3B。
巴赫(Bach)、貝多芬(Beethoven)、勃拉姆斯(Brahms),這三位德國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因首字母相同,常被稱為“3B”。橫貫德國200年音樂發展史,他們的創作構成了德國古典音樂從巴洛克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傳承和發展。
音樂節上另一場吸睛的音樂會,即以“3B之夜”為名。上海友人室內樂團從巴赫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恰空》、貝多芬《六重奏》演到勃拉姆斯《鋼琴五重奏》,以音樂為筆,為“3B”這個作曲家群像勾起了素描。
值得一提的是勃拉姆斯《鋼琴五重奏》。這首作品是樂迷鐘愛的經典,傳承古典主義時期的結構感、規模宏大的四個樂章,堪稱一首五個人撐起來的交響曲。上海友人室內樂團在演奏中注入了極大的專注度和熱情,全程高能行進。
“很久沒有聽到曲目分量極重,現場表現水準又高的表演了。”聽完兩臺體現純正的德國音樂風格的室內樂表演,有觀眾如此感慨。
“室內樂或許人數不眾,卻以四兩撥千斤的向心力,將觀眾拉到舞臺上,拉到演奏者之間,形成巨大的共鳴場域。”在樂評人顧超看來,兩場音樂會烹出了室內樂藝術的真味,“國內舞臺上,這樣的高水準演出還可以更多,有緣走進音樂廳的觀眾,也一定會愛上這門藝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