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半英國民眾付不起能源賬單,天然氣價格卻跌至負值!歐洲能源怎么了?
01
能源賬單暴漲,天然氣價格卻暴跌了
飽受能源問題困擾的歐洲出現了怪異的一幕:
當地時間10月24日,歐洲天然氣交易中心荷蘭產權轉移設施(TTF)現貨交易價格一度跌至負值,到-15歐元/兆瓦時以下,是有史以來的最低價格。
要知道,由于俄烏戰爭爆發后,對俄羅斯的制裁,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使得原本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的歐洲,天然氣供應不斷告急,天然氣價格持續暴漲。
據倫敦洲際交易所(ICE)公布的數據,早在今年8月22日天然氣期價已經達到每千立方米2861.6美元,達到自1996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價位。同日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TTF上漲逾10%,達到每兆瓦時290歐元的高位。
此時的價格已經上漲至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的14倍之多,而不過四天后,荷蘭TTF即月期貨暴漲至339.2歐元每兆時,刷新歷史最高記錄。
在這種情況下,能源消費愈發成為歐洲民眾難以承受之重。
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宣布,從十月初開始,英國國內能源賬單上限將提升至3549英鎊,創歷史最高。而去年冬天,英國家庭能源賬單上限還只有1277英鎊。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半成英國民眾難以負擔能源賬單。第二季度超234萬戶家庭未繳納電費,超185萬戶家庭未繳納燃氣費。
為節約開支以支付暴漲的能源賬單,法國民眾在一年內消費下降3%,更多人選擇折扣商品用于日常生活消耗。
德國諸多能源與天然氣公司也正在采取措施減少能源消耗,以期消減20%的能耗……
福 卡 智 庫
02
為何會出現如此荒誕局面
當然,天然氣負價格并非首次,早在2019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的20余天,美國二疊紀盆地儲備在瓦哈中心的天然氣現貨價格就出現了負價格,最低曾經到過-4.28美元/GJ。
天然氣出現負價格的基本邏輯,簡單概括就是,由于天然氣生產供應端調整變化彈性較小,當天然氣存儲或運輸在某個時點或時段達到上限,生產出來的天然氣無處存放或遭遇運輸瓶頸,廠商不得不支付費用請買家運走天然氣。
這次歐洲天然氣出現負價格也符合這個邏輯。
由于俄羅斯對歐洲采取了能源限制,歐洲各國自夏季就開始囤積天然氣。
目前,歐盟平均儲氣水平到達93.4%,德國的天然氣存儲水平則已經達到97.5%。
德國能源儲存倡議協會數據顯示,德國天然氣儲備滿量時,可供應256萬億瓦時電力當量,大致相當于該國一年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
與此同時,歐洲仍然在大量進口LNG(進口液化天然氣)。
據中國天然氣信息終端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歐洲當月LNG進口量約740萬噸,全月進口量有望達到1170萬噸,超過今年4月份高點水平的1128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源源不斷涌入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使得歐洲天然氣存儲能力已逼近上限。
而目前仍有大批LNG油輪駛向歐洲。
媒體統計顯示,歐洲10月有望接受82艘LNG油輪,較9月增加19%。MarineTraffic的追蹤圖像還顯示,目前大約還有60艘LNG油輪在歐洲西北部、地中海和伊比利亞半島閑置或緩慢航行。
而西班牙周邊海域已經有數十艘LNG運輸船等待卸貨。
儲氣水平已接近臨界值,難以再吸納更多的余貨;LNG儲氣庫的制造也無法在短期內完成,供給能力超出存儲能力的矛盾在一個特定時點集中顯現,天然氣負價格應然而生。
福 卡 智 庫
03
歐洲能源體系結構性困境
直觀上,歐洲這輪能源危機是俄烏沖突惹的禍,但根源則在于歐洲脆弱的能源結構體系,以及在發展新能源方面激進的措施。
歐洲化石能源匱乏,以天然氣、原油為更甚,對外依存度均超90%,其中超30%部分為從俄進口,原本就容易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沖擊。
而歐洲在發展新能源政策上相對激進的步調也放大了歐洲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
上世紀90年代,英國社會主義理論家皮特·迪肯森提出“環境問題是現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必須加以解決”,此時的歐洲雖然已經實現了原始積累,但是也吃夠了高污染、高耗能帶來的環境污染的苦頭,致使歐洲各國先一步成為了環保減排領域的領頭羊。
但一口吃不下一個胖子,在沒有解決能源需求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情況下,就急于求成,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上步子邁得過大過快。今年,可再生能源的不可靠性和不穩定性從過去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以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為例,近年來,它就一直在大幅削減煤炭和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但風能和太陽能在低碳環保的同時,也在成本、可靠性上、穩定性上存在不足。它們不同于化石能源,儲量難以準確探測,產能更難以預測。
近兩年歐洲的風速、光照量遠低于正常時期,原本計劃由其承擔的能源供應因此出現缺口。但這些國家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一直不斷控制和壓縮煤電、核電等傳統能源,而這些傳統電力很難短時間恢復,也不能去恢復。這就導致,缺口必須依靠天然氣來彌補,進而不斷加劇天然氣資源的供給壓力。
開弓沒有回頭箭,歐洲也只能選擇一邊硬著頭皮在能源的道路上走下去,一邊試圖修補存在的問題罷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