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緯31°? |映秀公墓守墓人:十年,從未給孫兒祭奠
【編者按】
汶川,北川,綿竹,都江堰......
穿越北緯31°的這些城鎮與村莊,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為沉重的關注與哀傷。
十年生死兩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聞沿著北緯31°那些觸動心弦的地名行走,尋訪一個個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度盡劫波再回望,為不負逝者,更為不負生者。
守過一年零三個月公墓的胡建國,至今不知道孫子埋在公墓的哪個位置。
作為地震的親歷者和遇難者家屬,汶川地震后,胡建國當起了汶川映秀遇難者公墓的守墓人。

2008年6月25日至2009年10月,每天從清晨7點到傍晚7點,胡建國在漁子溪村旁的公墓里迎來送往一批批前來祭拜的人們。他要打掃公墓的衛生、聚攏撒落四處的紙錢、重新點燃熄滅的蠟燭,還要勸導悲痛欲絕、擅自立碑的祭拜者……
而至于近在咫尺的孫子,他“視而不見”?!翱粗敲炊嗳藖斫o自己親人祭拜、燒紙,我就想我的孫子,每天要掉眼淚,但我沒有燒紙祭拜,我不知道他具體埋在哪兒?!焙▏嬖V澎湃新聞(www.thepaper.com),現在也只有孩子的媽媽偶爾祭拜一下,但祭拜的位置也不是埋孫子的地方。

這10年里,他沒有在公墓祭拜過一次,生怕再觸景生情。
如今,胡建國已經五世同堂,連重孫女都有了孩子;老兩口搬進了新居,現在每月還能拿到3000元社保金,日子過得平淡而滿足,不再為生計奔忙。

“爺爺,我走了”
77歲的胡建國,花白頭發間夾著一副老花眼鏡,看上去精神抖擻。他是一名有著45年黨齡的老黨員。
地震發生前,胡建國的三個兒子已各自成家,一大家子加起來共有14口人。其中,老幺的兒子胡正軍,當時11歲,就讀于映秀小學五年級。
2008年5月12日中午,因孫子胡正軍不聽話,被母親打了他。飯后,他跑來給胡建國打招呼:“爺爺,我走了。”
“你要聽話?!焙▏卮鸬?。
孫子沒走幾步,又轉頭說:“爺爺,我走了?!?/p>
“去吧,你要乖點?!焙▏貞獣r稍帶有責備。
“爺爺,我真的走了啊!”沒走多遠,孫子繼續念叨。
“你這娃娃怪得很,你要走就走嘛!”胡建國覺得孫子不太聽話。
沒想到,孫子在拐角處轉了個彎,走到快要看不見時,又喊了一遍:“爺爺,我可真走了!”
胡建國清晰記得,孫子接連招呼了四遍,最后一次,他沒有再回應。
然后,與往常一樣,他在屋子里開始午休,老伴兒馬福蓉在一旁洗衣服。
沒過多久,一陣地動山搖。胡建國下意識覺得地震了,他翻身一把拉著老伴馬福蓉往外跑,“轟”一聲巨響,一根木頭砸在了老伴的肩膀上,身后的房子,頃刻間倒塌。
與此同時,老幺媳婦劉秀群抱著一對3歲的龍鳳胎往外跑,大的孩子臉頰被劃破;在地里干活的二兒媳婦劉雪芳跑回家,從剛垮的房子下把自己女兒拽了出來,女兒所幸無事,但她后背被砸傷。
家里的人雖然有受傷,所幸都沒有大礙。老幺和侄子們,和其他家長一樣,從漁子溪村向山下的映秀小學沖去。
獨自從映秀小學跑回家的另一位孫女泣不成聲,當時她只有14歲,就讀映秀小學六年級,“她自己從二樓的教室如何出來的都不知道,教室全垮了,她沒有受傷,一個人就往家里跑,一路上碰到太多遇難的人,把她給嚇哭了?!瘪R福蓉說。
沖到學校的老幺當晚在廢墟下找到了兒子,但只能看到下半身,卻無力挖出,直至5月14日,救援的消防官兵挖出了胡正軍的遺體。
沒有墓堆的公墓
漁子溪村坐落在半山腰上,山下的老國道213線是通往阿壩州的必經之路,公路一側就是映秀鎮中灘堡村和岷江,映秀小學、漩口中學坐落于此。


公開資料顯示,映秀小學是5.12地震中整個映秀鎮受災最嚴重的地方,473名學生有一半遇難;而胡建國所在的漁子溪村,有49名遇難者。
胡建國孫子胡正軍的遺體被挖出來后,和其他遇難者遺體一樣,用尸袋包裹,從山下的映秀小學,搬運到漁子溪村旁的公墓里。
胡建國說,遇難者人數多,擔心瘟疫,遺體處理掩埋速度快,因此,孫子胡正軍到底埋在了公墓的哪個位置,家人無從知曉。公墓是三條長百米、寬5米、深3米的大坑,“當時所有的遺體抬進公墓里,埋一層遺體撒一層石灰,一個坑里多的埋了六層,少的也有三層,不知道具體埋在哪個地方,墓堆也沒有?!?/p>
映秀震中紀念館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漁子溪公墓共埋葬約7800名遇難者,包括映秀鎮的長住人口和外來務工者、游客等。

2008年6月25日公墓正式命名后,胡建國開始了守墓工作,一起守墓的還有同村另一名老人馬福羊。兩人都是老黨員,胡建國1972年入黨,馬福羊小胡建國4歲,黨齡還多一年。而馬福羊12歲的孫女馬紅月,跟胡建國的孫子胡正軍一樣在小學遇難,最終連遺體都沒有找到。
胡建國說,當時由政府提出,由漁子溪村黨支部推薦兩名老黨員義務守墓,每個月有550元的生活補助。彼時,他們還住在約300米外漁子溪村的活動板房里。
守墓的日子里,清掃公墓、給祭拜的人帶路,是兩人最主要的工作。每天傍晚,還要聚攏因祭祀撒落四處的紙錢、重新點燃熄滅的蠟燭,“本來規定說傍晚6點下班,但有時候走不了,那時候來祭拜的人太多了?!?/p>
胡建國印象深刻的,是兩名來自浙江的老太太。2009年1月的一個傍晚,兩名老太上山來祭拜,抱頭痛哭,從傍晚哭到了天黑,第二天天還未亮,她倆又相互攙扶到公墓痛哭,持續了三天時間。
后來了解得知,兩位老太的親人是一對在映秀灣電站上班、剛結婚不久的新人,在地震中遇難。“兩名老太非要花5000元錢,在公墓給子女立一個碑,但那么大的公墓,人都不知道埋在什么地方了,哪里能立碑呢。”
那段日子里,前來公墓祭祀的人來來往往。守公墓的1年3個月的時間里,胡建國對這種情景已經習慣了,他知道自己的孫子也埋在公墓里,心里難受極了?!翱吹竭@些,我就忍不住掉眼淚。”
2009年10月,胡建國和馬福羊守墓的任務被其他村民替換了下來。
時隔10年,胡建國沒有在公墓祭拜過一次。他說,現在不愿再走進公墓了,怕觸景生情,“去了又想起來這些。”
家里已五世同堂

2012年5月12日,漁子溪村旁占地8000平米的震中紀念館落成開放后,一旁的公墓也由紀念館統一管理。
與紀念館一同新建的還有他們的新居。如今,胡建國老兩口單獨住在一棟兩層90多平米的房子里,按每平米770元的價格,老兩口需要交7萬多元錢才能搬進新居。胡建國給澎湃新聞算了一筆賬,這7萬元錢,由紅十字會按戶頭每戶補貼了兩萬元,按貧困戶、困難戶等家庭情況,政府給他們補貼了2.2萬元,他們自己貸款兩萬元,自己湊了1萬元后,終于搬進了新房。
既不能外出打工,又無法種地的老兩口,開支全靠每月的社保金。“我倆現在一個月能領3000元養老金。”胡建國說,地震后,漁子溪村村民們都轉為了城鎮居民,納入城鎮社保,2011年起,老人們開始領上了養老金。
漁子溪村的婦孺老幼也試圖靠公墓和紀念館來謀生計。地震讓他們失去的不僅是親人、房舍,還讓他們失去了耕地。映秀鎮的漁子溪村、中灘堡村、張家坪村,這些在地震中受災最重的村子,村民們已失去了耕地。
胡建國一家也不例外,失去兒子的幺兒媳劉秀群、地震中受傷的二兒媳劉雪芳,都曾在公墓旁擺攤賣5元一束的鮮花和3元一掛的鞭炮等祭奠用品。
“前幾年人多,有時候一天能賣兩三百元,現在一天不開張也很正常,在家也是閑著,每天就過來擺攤,男人們就在映秀鋁廠上班。”在公墓旁賣花的漁子溪村民說,現在他們基本下午四點鐘就收攤。
10年來,胡建國一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初,二兒媳婦劉雪芳跑回家從廢墟下救出的女兒,如今已結婚生子;地震時,從映秀小學獨自哭著跑回家的孫女,也長大成人婚嫁?!拔掖髢鹤咏裉於?6歲了,老幺家那對雙胞胎都快14歲了,目前在七一中學讀書,一家人其樂融融?!毖援?,胡建國笑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