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歲的“新概念”,記錄著屬于中國的新事物與新發展
原創 張瀅瑩 文學報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

20世紀末,一項作文賽事的橫空出世,讓許多年輕人嗅到了一種創新寫作的氣息——由《萌芽》雜志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一起舉辦的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首倡“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的理念,號召寫作要有真情實感,要有想象力和創造性,這在當時還是應試教育為主導的環境中宛如號角召喚無數年輕人前來。因大賽涌現出的一大批青年作者中,許多人成長為擁有自己鮮明風格和標志性作品的青年作家:張悅然、周嘉寧、七堇年、夏茗悠、蔡駿、張怡微、王若虛……他們書寫著當代文學新的一頁,也在文學版圖上留下了屬于“新概念”的獨特印記。
目前,“新聞晨報·周到”杯第25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初賽征文正在進行中(截至11月10日,詳見大賽征文啟事)。11月6日,大賽評委倪文尖、青年作家吳越以及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副社長陳蘇帶著新出爐的《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以下簡稱《獲獎作品選》)來到思南讀書會,與讀者分享關于青年寫作的記憶與探索。

“新概念作文大賽二十多年,已經涌現了一批現在很有聲譽的作家,在場就有一位。”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在分享會上說。他表示,倡導一種新穎的,變革的寫作概念,喚起和激發年輕一代自主寫作的熱情和潛能,開辟和拓展新的思想、情感抒發的路徑和平臺,進而為中國文學的未來孕育和培養優秀的寫作者,是新概念作文大賽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在社會環境和世道人心的不斷變化下,寫作的理念和寫作手段不斷更新,大賽堅守初心,承擔使命,為達到原定的目標孜孜以求。“我們將懷著恒心,用好恒力,持續辦好新概念作文大賽,讓更多的寫作者萌芽從這塊園地自如生長,讓‘新概念’這個誕生在上海的文化品牌長久綻放光彩。”新聞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瓊和中國福利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宋鐘蓓出席了分享會并致辭。

除了大賽評委的身份之外,倪文尖教過許多在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中曾經獲獎的學生,最早的這批學生,如今已年過不惑。“這是文學青年成長的搖籃,許多熱愛寫作的孩子,也許在十來歲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寫作夢想,‘新概念’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在倪文尖看來,結集于《獲獎作品選》的這些作品,是一扇觀察當下青年人寫作的窗口。許多自由來稿中,他看到了更自由、更奔放的書寫。“文學作品,是觀察世界非常有效的角度,當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出現在寫作者筆下時,也意味著社會不斷發生的變化——由此,我們可以對文學作品進行信息性的閱讀。想象兩百年后,我們想知道中國發生了什么新的發展,有什么新的事物,每年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精選集就是很好的樣本。”
這其中,倪文尖也找到某種類似于共性的東西,“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中國之大,城鄉關系也好,地域差異也好,也看到了許多和寫作者自身有反差的東西,以及包括愛情在內一些朦朧的東西。同時也感受到,許多孩子相對來說更為自我,寫作更往內心世界走,這個表達非常明確:他們關心內在自我,以青春的視角打量外面的世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比較復雜。”
受疫情影響,今年年初舉行的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復賽和上一屆一樣采取在線限時寫作的形式。在由雜志編輯、作者組成的“監考老師”的遠程監督下,來自全國的191位復賽選手完成了三小時的限時命題創作。譯者、文學編輯方鐵參加了云端監考,“看到很多青春的臉龐,在鏡頭前以三個小時的時間非常流暢地、能夠在很短時間里把自己所思所想和限定題目下表達得非常精彩,這讓我感到振奮和期待。”

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復賽的監考現場 圖自《萌芽》
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獎者、如今的《收獲》雜志編輯吳越憶及自己求學和參與“新概念”的那段歲月。高中時,她獨自在上海求學,曾對自己有很多思考,包括生命、死亡、活著的意義等,也看了很多書,常在深夜的走廊里展開遐思。參加大賽并獲獎對她而言,不僅意味著離心儀的復旦大學更近了一步,也開啟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與文學相關的生活。“‘新概念’20多年的時間里,大家都打了一場‘仗’。這其中會有顯赫的人,也會有平凡的人,但這些共同的經歷對十幾歲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個比賽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堡壘,回頭來看,成功活著打完了這場‘仗’,并且穿越了堡壘,是很珍貴的經驗。在大賽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質疑,但如今它成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老字號’,我非常為它驕傲。”

往屆獲獎作品選
從事出版工作的陳蘇,本就出于職業敏感一直在考慮如何發現和培養原創的新生力量,如何能夠為青年作者打造更大的創作舞臺。在《獲獎作品選》的編輯過程中,她也看到了倪文尖所說的青年寫作的豐富表達,“從閃光的哲思,到創新的表達,那是屬于青春的獨特體驗。在這之中也有一些青澀的地方和一些模仿痕跡,這都是青春文學的模樣。”在她看來,如今的青年作者閱讀完全跟世界同步,能看到寫作中具有寬廣的視野,也充滿了蓬勃的想象力和敏銳的感覺,但仍欠缺部分對生活更深度的關注,或者說獨特的思考。
倪文尖認為,新概念作文大賽之所以被認作一個事件,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為它構成了我們最近20多年語文課改革的外在動力。“事實上,它對中學語文教育,尤其是寫作教學的沖擊是非常深刻的,這種沖擊,到今天仍是有價值的。”他同時表示,在這些年里“新概念”不斷自我調整,也和語文教育一樣,在20多年的時間里產生了比較重大的變化。“中學語文教育和‘新概念’之間還是不一樣的,我認為這個不要混淆,在相向而行,但是仍擁有不同的話語結構,不能以‘新概念’的標準來看作文,也不能用作文的標準來看‘新概念’。”他說,“文學是最方便表達人的創造性的文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概念作文大賽還是會有源頭活水不斷涌現。我期待它和中學語文教育之間擁有更多的良性互動。”
原標題:《25歲的“新概念”,記錄著屬于中國的新事物與新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