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慶母子把英雄陵園當家,為抗日援華犧牲英雄守陵近60年
重慶萬州城區的西山公園內,翠柏環繞,陽光灑落在長眠于此的蘇聯援華抗日空軍格里戈利·阿基莫維奇·庫里申科烈士陵園里。長方形的墓前,一塊高大的墓碑格外醒目,碑文用中俄兩國文字書寫:格里戈利·阿基莫維奇·庫里申科之墓。
清明前夕,魏映祥帶著家人來到這里,兒孫們聽了10多年的英雄故事,他再次動情地講起。

永遠記住這份恩情
母親主動申請為英雄守陵
魏映祥是土生土長的三峽人,皮膚黝黑,瘦高個。近40年來,他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這里,修枝剪葉,擦拭墓碑,清掃落葉、講解英雄事跡……
為何與英雄墓結緣?這得從他的母親譚忠惠說起。
時光回溯到1939年。這一年,譚忠惠12歲。此時的中國正經受著日寇的侵略。當年5月,庫里申科受蘇聯人民的委托,率遠程轟炸機志愿隊來到中國。1939年10月14日,庫里申科奉命率領機群轟炸日軍漢口機場,不料在武漢上空與敵機相遇,雙方展開空戰,庫里申科駕駛轟炸機擊落6架日機。戰斗中,敵人的炮彈擊中了庫里申科駕駛的飛機,為避免墜機城區傷及百姓,庫里申科用精湛的技術將飛機強行降落在長江水面。機組其他成員全部順利脫險,唯有庫里申科因筋疲力盡,連同飛機一起墜入江水之中。20天后,人們在出事的下游找到了英雄的遺體。英雄犧牲時只有36歲。
“萬縣政府和人民為庫里申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魏映祥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當時,母親的家離飛機墜落的江面只有2公里,從那時起,外公就常常給母親講起那些場景,并告誡她:“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人的和平而犧牲,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份恩情,記住庫里申科。”
1958年,當地政府決定將位于太白巖下的庫里申科陵園遷至西山公園。從此,英雄的墓碑與長江的濤聲相依。在西山公園亭園組工作的譚忠惠聽到這個消息,回想起父親的告誡,主動申請了為庫里申科守陵的工作,這一守,就是19年。

把英雄陵園當家
他接過母親的三個標準
“記憶中,母親每天6點起床,做好早飯后,帶著我來到園里,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剛開始,我不理解,為何如此單調的工作,母親卻那樣認真對待。”年幼的魏映祥后來從母親口里知道了庫里申科的故事,也是從那時起,他對英雄肅然起敬。
1977年,譚忠惠到了退休年齡。誰愿意來做接班人?譚忠惠尋找了很久,都不放心。最終,她決定讓從小懂事、喜愛軍人的幺兒魏映祥接班。
1977年6月10日,魏映祥正式成為西山公園的一名工人。當晚,母親與他進行了語重心長的交談。“幺兒啊,我們三峽人民是感恩的人民,要始終保持陵園里場地整潔,花池無雜草,樹木生長旺盛。”這是母親守陵19年堅持的三個標準。
“去年,母親去世了,走得很安詳。母親當年的字字叮囑,印刻在腦海。”魏映祥回憶,前幾年,母親的身體已有些不好了,但只要還能行走,不管天晴下雨,母親清晨都會來庫里申科墓前走一走、看一看。
魏映祥漸漸多起來的白發,見證了近40年來他和英雄間的濃濃深情。
“老庫,你好嗎?”魏映祥常常習慣地抬起右手,在英雄的墓碑上輕輕地拍拍。這些年來,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清晨,他都會如母親從前那樣:圍著烈士墓碑走一圈,看看有沒有損壞的地方,然后為英雄整理鮮花,爾后擦拭墓碑……每次離開陵園,他都要對照母親提出的3個標準檢查一遍后,才會離去。

莊嚴的承諾
曾與英雄后代“面對面”
當年庫里申科在萬州犧牲后,事跡傳遍了全中國,可在他的祖國卻毫無反響,這是因為當時援華志愿人員的去向是保密的。庫里申科在給妻子的家書中也只是這樣寫道:“我調到東方的一個地區工作,這里的人們對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家鄉一樣。”
幾個月后,庫里申科的妻子接到一份軍人陣亡通知書,上面寫著:格里戈利·阿基莫維奇·庫里申科同志在執行任務時犧牲。至于具體經過和犧牲地點,家人全然不知。直到1954年,一個去蘇聯留學的中國學生朱育理,無意中才幫助庫里申科的家人揭開了這個謎團。
當年,朱育理到莫斯科留學,班上有一個女孩子名叫英娜·格里高利耶夫娜·庫里申科。一聽到庫里申科這個名字,朱育理就想起了英雄庫里申科的故事。“你知道那位為中國抗日戰爭而犧牲的庫里申科嗎?”朱育理問英娜,交談中,英娜才知道了自己父親的下落。
1958年10月8日,英娜和母親來到當時的萬縣,給“失蹤”了近20年的父親掃墓。1989年,英娜又帶著女兒別列謝多娃,參加了萬州區對外友協舉行的庫里申科犧牲50周年紀念活動。
為英雄守陵半個世紀,最讓魏映祥動容的莫過于2010年9月17日那次與庫里申科后代的“面對面”交流。原來,2010年,由中央電視臺與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共同合作的跨國尋親公益節目《等著我》中,通過電視,“您外公的陵墓我們保護得很好,請放心!”魏映祥脫口而出的樸實話語,觸動了觀看電視的英雄后代,即使是通過屏幕,別列謝多娃也能看見他眼角滲出的淚花。

不讓英雄孤單
為英雄守陵薪火相傳
這些年,魏映祥把陵園當作了自己的家。即便退休了,每天他還是會習慣性的到陵園走走,而公園里的保安只用看背影、聽腳步聲,便知道是老魏又來了。
“為英雄守陵,薪火相傳。”魏映祥對母親當時的決定和多年來的堅守,感觸頗深。老魏說,小時候父母講的故事,自己做了父親也給兒子講過,如今有了孫子,他又給孫子講。每年清明,魏映祥都會帶著一家人來到這里,訴說英雄的故事。
清明節前夕,來給英雄掃墓獻花的人也多了起來。西山公園旁的望江小學,這里的師生每年都會來到這里。4月2日上午,望江小學5年級的學生們來到這里,聽英雄故事、為英雄打掃家園并獻上鮮花……“他很偉大,我們萬州人民不會忘記他。”五年級四班的鄧卓林今年已是第三次來到陵園,小男孩告訴記者,庫里申科的英雄故事,他很小就聽說過,每次聆聽,總是肅然起敬。
“其實不只是清明,平時也有很多人來這里。”這些年,老魏很欣慰,因為英雄并不孤單,不僅學校師生、部隊官兵,還有普通的萬州市民,每當經過公園,總要到英雄墓前看看。
四年前,老魏退休。他不愿搬離西山公園,依舊住在離英雄最近的地方,因為他每天都會來這兒看看。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為英雄守陵這項神圣使命中來。“每天早上5點鐘左右,這里都要打掃一遍。白天工作人員巡邏,發現落葉等,隨時清掃。”西山公園管理科科長周春生三年前開始接力,每天他都要來陵園,看看這兒的衛生狀況、綠植生長情況,是否需要施肥,墓碑是否需要修繕維護……
“我們同魏老一起,一定會把烈士之墓管護好,讓世世代代的人前來瞻仰這位英雄。”周春生說。

(原標題:《薪火相傳,不讓英雄孤單,母子為英雄守陵近60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