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圓桌丨新型儲能成本疏導不暢、盈利困難?專家:階段性問題

研討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儲能產業迎來重要風口期。10月31日,在中國能源研究會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推出的“新型電力系統沙龍——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儲能發展路徑”上,多位業界專家聚焦儲能發展面臨的挑戰和路徑展開了研討。
要促進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協同發展
自“雙碳”目標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目標提出以來,我國的抽水蓄能建設蓬勃發展。抽水蓄能行業專家張云飛表示,抽水蓄能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體而言,抽水蓄能有六大功能,分別是調峰、調頻、調相、儲能、系統備用和黑啟動,其擁有容量大,工況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經濟性好等五大技術優勢,可以發揮保障大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和提升全系統性能的三大基礎作用。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電力系統后,其隨機性、波動性對電能質量將形成挑戰。抽水蓄能本身是調節的工具,能夠提升供電的質量,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適應互聯互通需求,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包括配合其他機組運行實現節能減排,保障特高壓輸電的安全。(抽水蓄能)是智能電網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配合我國核電大規模發展,減少系統調峰調頻的壓力。”張云飛稱。
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火電機組有序退減、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有序滲透、靈活性資源合理配置三方面的關系。我國提出2030年風光總裝機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按照15%配置儲能的規模估算,至少需要1.8億千瓦的儲能。
張云飛表示,目前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的發展規模都相對滯后,需要促進抽水蓄能與新型儲能的協同發展。截至2021年底,國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3693萬千瓦,而核準在建的總規模為6153萬千瓦,規模幾乎翻倍。“十四五”期間已核準抽水蓄能電站共計35個項目,裝機規模合計為4509.8萬千瓦,項目投資金額合計約為3451億元,抽水蓄能迎來了全面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此外,張云飛還表示,抽水蓄能的多元化發展也應得到重視,應加強中小型抽水蓄能的開發、因地制宜開發混合式抽水蓄能以及探索海水抽水蓄能的開發和應用等三方面的工作。
新型儲能成本問題或在“十四五”末期得到解決
當前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的現狀如何?又面臨哪些挑戰?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李臻表示,2021年我國儲能市場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發展。其中新型儲能市場累計規模達到573萬千瓦,新增規模突破200萬千瓦,同比增長74.5%。新型儲能可分為用戶側、電網側和電源側三個領域,目前新增的項目是以電源側為主,主要是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政策激勵下裝機增長非常快。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對于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的規則都帶來了新變化和新挑戰。李臻表示,應對這些變化和挑戰,新型儲能要發揮快速響應、快速調頻的作用。容量時長更長、頻率響應速度更快是未來新型儲能的發展方向。
談及新型儲能發展面臨的挑戰,李臻表示有兩個方面:
一是供應鏈價格波動傳導至下游儲能市場。2021年至今,在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影響下,儲能電池成本上升超過20%。項目初始投資相應增加、項目收益率下降,很多項目不具備商業可行性,導致目前一些已經招標的儲能項目暫緩執行。當前受原材料、供應鏈等因素制約,新型儲能價格下降的步伐相較預期有所滯后,成本疏導沒有形成很好的途徑。
二是我國新型儲能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收益模式。國內的新型儲能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無論是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新型儲能還是輔助服務市場等,都受政策影響非常大,目前商業模式不清晰,盈利比較困難。
“成本問題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可以在‘十四五’末期得到有效解決。”談及未來,李臻預測道,到2026年,新型儲能總裝機可以達到48.5GW,五年增長負荷率可以到53.3%,理想場景下,總裝機將達到79.5GW,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9.2%。此外,新型儲能還是發展中的技術,目前是百花齊放的態勢,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關注新型儲能與抽水蓄能的競合關系
“按照‘三步走’的構建,預計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量比將到2030年占超過20%、2040年達到35%左右、2040年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主體電源。要實現從現在的12%到超過20%、35%,甚至將來在碳中和情景下達到60%左右的比重,其中非常重要的支撐條件是儲能的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衛斌表示,從成本層面考慮,未來不可能建兩套系統,再配套傳統能源系統備用。
電力系統的電源側和需求側發生的變化,對儲能的發展提出要求。電源側接入大量靠天吃飯的風光發電資源,以及需求側終端部門的電能替代,極大地改變了負荷曲線。
北京智中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白建華表示,需要綜合考慮電力需求總量、特性、區域分布等特點,對負荷曲線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和分析,從而確定所需要的儲能規模。據粗略估計,到2060年,電力系統需要的儲能約10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電動汽車的V2G將扮演重要角色。
對于儲能發展,白建華表示重點要關注幾方面:一、關注混合型儲能的發展趨勢,即水電、抽蓄、風光電的組合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二、關注兩部制電價的發展,相比較于輔助服務市場定價簡單易行,可以有力地調動新型儲能的積極性;三、從全生命周期角度,關注新型儲能的安全、壽命和成本問題,并判斷與抽水蓄能的合作和競爭關系。
NRDC清潔電力高級顧問王萬興認為,儲能是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靈活性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支持儲能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前期政府推出政策,調動社會積極性,實現儲能的快速發展。加強政府規劃,從區域角度統一規劃新能源裝機規模、送出工程和儲能設施建設。儲能的健康發展需要合理的市場機制與可行的商業模式,雖然新型儲能技術成本下降很多,但目前從經濟性、安全性角度來看,還沒有達到與其他技術公平競爭的階段。同時,由于市場主體立場不同,對“兩部制電價”的認識不一致,需要加強與企業、市場主體等深入交流,探討社會轉型成本最小的方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