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治課|“蹭網”類應用有哪些違法風險,使用者會否構成侵權
日前,工信部要求對WiFi萬能鑰匙等“蹭網”類程序開展調查,針對“蹭網”行為存在的違法風險,有專家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分析指出,無線網絡是網絡時代的新型物權或財產權,具有排他性、專屬權,應該明確其權利屬性,“未經允許擅自占用即可觸法,構成民事侵權或刑事犯罪。”
此外,為他人“蹭網”行為提供便利的網絡APP等平臺,如果客觀上為侵權人的違法行為提供幫助,亦或涉嫌違法。
“蹭網”存觸法風險,專家:若違法平臺也要擔責
4月2日,工信部在官網發布關于“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的通報,通報稱,近日據有關媒體報道,移動應用程序“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具有免費向用戶提供使用他人WiFi網絡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網絡和竊取用戶個人信息。
通報還稱,經組織網絡安全專業機構對上述兩款應用進行技術分析,發現兩款應用具有共享用戶所登錄WiFi網絡密碼等信息的功能。
“蹭網”行為是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破解密碼偷偷闖入?!笆且环N未經允許擅自介入他人網絡傳輸通道的行為?!眮喬W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德良直言,大多人認為無線網絡是一種“服務”,但實際上應該是一種信息的傳輸通道,“蹭網”可能會帶來兩大方面的法律問題:一、因占用他人網絡通道,影響他人的網絡體驗;二、竊取他人信息、財產。
不過,現有的法律并沒有明確界定無線網絡的權利屬性?!笆且环N服務還是一種財產?這是認知的起點?!眲⒌铝颊J為,無線網絡應該界定為網絡時代下的新型物權或是財產權,具有專屬的排他性,未經權利人允許不得擅自占用。
如此看來,用戶通過“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等軟件免費破解使用無線網絡服務,這一行為是否涉嫌侵權?
“從法律上講,平臺為侵權人公開提供竊取他人信息、非法侵入的行為提供了便利?!眲⒌铝颊f,“蹭網”行為首先侵犯了權利人對于上網通道的專有、排他權。在非法侵入之后,還可能進一步竊取他人信息、隱私或盜竊財產,客觀對他人的權益造成影響,構成刑事犯罪。
劉德良表示,雖然網絡平臺有“技術中立”的原則,但因為別人“蹭網”提供便利的行為涉嫌違法,“當技術被用來干壞事時,技術中立原則就會被打破,需要承擔一定的違法責任?!?/p>
多個城市將“蹭網”定性為違法違規
澎湃新聞注意到,國內多個城市的無線電管理部門將“蹭網”定性為違法、違規行為,涉嫌侵犯寬帶公司和付費用戶的資源。
針對使用無線網絡所帶來的觸法風險,還有觀點認為,“蹭網”還可能觸及“三宗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盜竊罪。
劉德良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說,在刑事觸法問題上,“蹭網”行為一般不可能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無限網絡使用并不會直接侵入計算機系統,一般也只是竊取用戶信息,可能構成盜竊,但不能簡單套用其他刑事罪名,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包括個人能力、主觀想法、產生后果等進行判定?!?/p>
與此同時,在違法責任認定和追究上,除了民事和刑事責任風險之外,“在行政處罰上,現在的法律也并未專門作出禁止性規定和處罰?!眲⒌铝冀ㄗh,在規制 “蹭網”行為上,應分別從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進行認定,要求平臺和主體共同承擔責任,“輕微的民事侵權,再嚴重一點就要行政處罰,再嚴重則構成犯罪追究刑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