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城市群如何協力發展?這場圓桌論壇交流經驗、碰撞觀點
“江蘇南通、浙江湖州、上海浦東新區三個城市或者城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覺得可以叫做長三角的一個前鋒、兩個中衛,三地都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痹诼犕耆馗髯缘慕涷灧窒砗?,北京大學教授沈體雁說。
11月2日,作為“2022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主題活動, 2022全球城市論壇在上海外灘舉行,論壇主題為“全球城市·開放共贏”。
下午,“雙循環背景下城市開放共贏的實踐與思考”圓桌論壇舉行,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潘建華、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長金凱、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呂雪城分別介紹了各自城市和城區圍繞開放共贏的特色實踐與發展經驗。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三位專家學者,也就城市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觀點。

圓桌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張錄法教授(左一)主持。 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東部沿海城市多樣化的發展路徑
潘建華介紹,南通是一個樞紐要地,與上海同處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的T字型交匯點;是創新沃地,2021年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23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370家;也是戰略重地,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于一身,是長三角一體化北翼的中心城市,長三角經濟帶支點城市,是上海1+8大都市圈的核心成員城市。接下來,南通將堅決扛起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重大使命,在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構建協同協作平臺、培育產業集群、擦亮萬事好通的營商品牌等方面持續加力,加快建設令人向往的“北上海”“新蘇南”,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的作為。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湖州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金凱從湖州在歷史上的地位、文化講起,探討了在國際背景下,城市發展如何適應雙循環的問題。金凱介紹,湖州這幾年正在通過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鞏固創新、從改革求動力四方面賦能,致力于在開放共贏的路上越走越寬。
“按照全國的情況算,我們以全國8000分之一的土地,創造了全國80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上海,浦東新區承載著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國家重要戰略使命,呂雪城介紹了浦東接下來的發展當中的兩項重點,即構建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現代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成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實踐地,特別是成為中外客商近悅遠來的創業興業的首選地;建設功能性、樞紐型、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堅持交通先行,為物流人流快進快出提供綠色通道,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的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引領長三角發展的大平臺、大通道、大跳板。
學者探討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清華大學劉大成教授、北京大學沈體雁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陸銘教授作為學界代表,隨后發表了各自的研究觀點。
構建全球城市,劉大成談到兩點,對外建設是通道城市、區域城市、城鄉一體化;對內治理則是宜居城市、產業城市和數字城市。
劉大成舉例,遠東大鐵路、水運、海運等貿易方式的演變發展,讓東北、廣州、東部沿海城市在不同時期成為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道城市,因此,如何能夠構建一個商貿和產業流通的、交易的、換裝的通道城市,這是未來城市發展首要的。而長三角城市群要形成比較好的、完全的區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還需對比觀察日本城市群、倫敦城市群等發達國家的城市群,相互之間如何通過高速交通和信息化等,實現整體流通。
宜居城市,則是要打造吸引人群、資本、數據流入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城市的建設、中國的數字化改造將成為不可逆的過程,數字孿生、城市大腦、網絡城市等發展,都在預示著中國的城市不再似過去的發展速度,“可能未來越來越多的這種高效率,使得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劉大成說。
沈體雁圍繞“打造世界頂級超大產業集群,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進行了分享。他談到,長三角在新中國的生產力的布局、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未來這樣一個地區完全有條件成為世界先進的制造中心、時尚消費中心、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和人才的樞紐。
基于此,要把長三角洲這樣一個暢通全球配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物流和運輸優勢發揮出來,打造陸海貨運大通道;要打造更開放的城市環境,成為一個全球人才洋流進出、轉換、培養的樞紐;進一步發展大制造、構筑大市場、構建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而在長三角世界超大城市群的內部范圍,要進一步處理好核心和外圍,門戶和腹地,以及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網絡城市之間的關系;在都市圈的層面,要致力于構建與現代市場體系相適應或相呼應的現代都市圈的公共服務治理機制,探索公共空間、公共服務等一系列新的治理體系,加快城市的數字化和生態化轉型。

陸銘(大屏幕)在圓桌論壇發言。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最后分享的陸銘,帶來了四個觀點:第一,在經濟發展新的階段,中國城市要充分認識到后工業化城市的時代已經到來;第二,在未來新的全球化進程當中,尤其是后疫情時期,中國一定要意識到服務貿易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第三點圍繞“開放共贏”的論壇主題,探討關于城市群內部城市間的關系。陸銘談到,城市群的一體化進程越來越重要,但是在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關系方面,有必要在理論上做進一步探討,“在中心城市我們喜歡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來界定所謂非核心城市的一些功能,但是其實從城市群發展角度來講,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關系應該走向一種差異化發展、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功能?!?/p>
第四點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陸銘表示,未來消費型服務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一個城市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后,消費型服務業會一方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通過把家庭生產外包到市場上,因此消費型服務業對于城市提高生活品質、吸引人才以及促進勞動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打造有賴于成規模的人流量,這其中也包括吸引周邊城市人口的到來?!爱斘覀冇瓉砗笠咔闀r期,不僅國內的人流非常重要,還會迎來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流。這點上我覺得一些長三角地區的大城市,像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這樣一些城市,在進入到后工業化階段的這個階段,對于要借助消費服務業的發展來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功能這一點,我覺得要有充分的認識,要摒棄掉一些傳統的制造業時期遺留下來的一些想法,總覺得制造業是制造強國發展的產業,忽視對服務業的發展,這個要更新我們的觀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