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經濟痕跡︱特朗普先生的煩惱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主張一向是“美國優先”,具體是要解決美國工業和制造業空心化問題。為此,他打了三張牌:減稅、基建和貿易。去年底“減稅法案”通過后,特朗普的施政重心自然轉向基建和貿易。如何解決基建所需要的資金問題?除了增加財政赤字之外,更需要像蘋果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回流美國。
止不住的失衡
怎樣吸引這些公司回流?特朗普的策略主要就兩條:減負(減稅)和降低跨國公司在境外的投資回報率。目前減稅已經順利通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降低跨國公司在境外的投資回報率。在“美國優先”的原則下,修改貿易規則,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修訂、對于TPP的模糊處理以及對中國的“301”調查等,一個目的就是做高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成本。
具體到中美貿易關系,特朗普要降低對華貿易逆差(至今特朗普也沒有說扭轉),還給出了今年的定量指標——縮減逆差1000億美元。那么讓特朗普耿耿于懷的對華貿易逆差有多大呢?在2012年突破3000億美元之后,這個數字基本就以每年200多億美元的幅度擴大,截止2017年中已高達3753億美元。

特朗普自詡有別于“光說不練”的建制派,在多次宣稱要修復貿易失衡后,這種“失控”的局面是他無法忍受的。為此,他宣布擬針對中國等貿易對手加征關稅并加以投資限制,這是觸發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短期因素。
上不去的勞動生產率
讓特朗普頭疼的,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美國經濟失衡的問題。在之前的專欄里,我們也談到過。長期的高消費率和低儲蓄率,導致其經濟結構畸形。1977年美國國內購買的最終銷售額就超過了當年的GDP總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今。也就是說,美國自身的產值根本無法滿足其消費需求。
并且,美國投資率和儲蓄率的差距不斷擴大。上世紀最后二十年,這兩者的均值之差為2.7%,到本世紀頭十年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4%。這種失衡的經濟結構反映在數據上,就是美國經濟的“雙赤字”(貿易赤字+財政赤字)。
“雙赤字”局面之下,美國聯邦債務余額目前已突破21萬億美元,隨著大規模減稅政策的執行,聯邦債務狀況還會惡化。與此同時,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卻遲遲上不去,過去幾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速一直在1%上下徘徊。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之所以沒有破產,境外資金之所以繼續流向美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國的創新能力。這也使得美國的資本項目能夠一直保持順差狀態,彌補了“雙赤字”造成的資金缺口。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的創新吸引力下降,那么巨額的債務就會變得難以忍受。
讓美國人備感焦慮的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根據最新的彭博創新指數排行榜,美國首次跌出了前十名的位置,列第11位;而中國則上升兩名至第19位,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不論在技術還是體量上,都已經不輸于蘋果、亞馬遜等硅谷巨子。
簡言之,美中貿易失衡,源于美國自身失衡,這是醞釀中美貿易爭端的深層原因。
怎樣打贏貿易戰?
特朗普在推特上宣稱,美國將輕松打贏對華貿易戰,辦法很簡單,“不做買賣”就行了。對此,我們實在不必太較真——別忘了今年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年,更不必去賭民族主義那口氣。畢竟魚死網破,無論如何也談不上勝利。
就像前面所說的,特朗普先生的煩惱根源于美國結構失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跟誰做買賣都虧錢。而中國的國際收支則基本平衡,經常賬順差占GDP的比重穩定在2%左右(國際公認的國際收支平衡標志)。也就是說,跟中國打貿易戰解決不了美國的問題,就算贏得一時,也贏不了太久。
對中國而言,固然要認真對待眼前這場貿易戰,但應知我們更重要的戰場在內部——調好自身結構,改善基礎教育,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這或許才是民族復興正確的打開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