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問答|天氣一熱就犯“香港腳”,淺部真菌病為何反復發作?
問:淺部真菌病為何反復發作?
答:患者有一些治療誤區,另外生活方式也要注意預防復發。

淺部真菌病由是真菌侵犯皮膚、毛發、甲板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甲真菌病、手足癬、體股癬等,全球范圍內皮膚真菌病發病率為20%~25% ,且逐年上升 。那么對于淺部真菌病患者有哪些治療誤區?在生活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南方人半數有腳氣?
我國淺部真菌病發病率高,其中以甲真菌病(“灰指甲”)和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的發病率最高。甲真菌病的發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 ,60歲至79歲人群的患病率更高。我國南方足癬的患病率高達50%~60% ,同時足癬的復發率也很高,約84%的患者每年發作2次以上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指出:“淺部真菌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傳播途徑廣泛,致病菌不僅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還可以在動物與人,污染物與人之間傳播。例如與患者共用生活用品,混穿鞋襪,裸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場所都可能被感染或將病菌傳染給其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淺部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之間也會自身傳播,如足癬可引起手癬、體股癬及甲癬,如約1/3足癬患者常伴有甲真菌病3。張建中教授指出,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糖尿病繼發真菌感染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4倍,同時甲真菌感染可增加糖尿病患者手、足感染的發生率,是發展成糖尿病足的重要環節 。
注意個人衛生和寵物管理
患者在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溫海教授建議,患者要注意個人衛生,手足部洗浴后應及時擦干趾(指)間,穿透氣性好的鞋襪,手足避免長期浸水,掌跖出汗多時可局部使用抑汗劑或抗真菌散劑,保持鞋襪、足部清潔干燥。注意浴池、宿舍等場所公共衛生、不與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襪、浴盆和毛巾等。積極治療自身其他部位的癬病,同時還需治療家庭成員、寵物的癬病。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皮膚科顧軍教授提醒,寵物和淺部真菌病也明確有關系,門診常常可以看到由于養寵物而導致病人患頭癬的病例,所以寵物的管理非常重要。
缺乏規范治療加重病情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朱敏教授指出,淺部真菌病是一種頑固而不易徹底治愈的疾病,不及時、不規范的治療會導致病情反復,輕則影響日常生活,讓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自卑、尷尬,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重則繼發細菌感染,帶來皮膚過敏反應,引起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或蜂窩組織炎三種嚴重的并發癥。
然而,目前我國公眾對淺部真菌病仍存在很大的治療誤區,導致就診率低并且依從性差。我國足癬患者大多數自行購買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療前到醫院進行確診,并且患者往往在癥狀消失后就自行減藥、停藥,沒有堅持規范治療。這些治療誤區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延誤或加重、治療無效甚至復發。
此外,根據調查顯示,由于淺部真菌病和其他皮膚病一些癥狀類似易混淆,許多患者往往自行判斷用藥,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加重。
以手足癬為例,手足癬和濕疹都有痛癢的現象,部分患者往往會因皮膚表層出現皮疹且奇癢現象的發生便輕率地以為是患上“濕疹”,自行用藥加以治療。但由于這兩種病的致病源不同,治療方案也完全不同。濕疹患者如果使用了激素類軟膏治療一般效果都會很不錯的,而手足癬患者外用激素軟膏反而會讓病情加重。
多種治療方式如何選擇
根據淺部真菌病流行病學調研發現,淺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為皮膚癬菌,念珠菌、霉菌等,多菌種混合感染近年呈增多之勢,因此醫生需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診斷。同時調研指出,應根據菌種的不同合理選擇抗真菌藥物。若病原真菌不明時,建議使用能同時針對皮膚癬菌、霉菌和酵母三大類真菌均有效的藥物。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真菌科主任劉維達教授指出:“患者一旦發現疑似該病癥狀,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嚴格遵照醫囑并堅持規范治療。目前,淺部真菌病的治療方式較多,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藥物治療和系統抗真菌口服藥物治療。中國手癬和足癬診療指南(2017修訂版)5指出,系統抗真菌口服藥物治療與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相比,具有療程短、用藥方便、不會遺漏病灶、患者依從性高、復發率低等優點。適用于局部治療療效欠佳、反復發作、鱗屑角化型、受累面積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療的患者,及伴有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另外,頭癬和體股癬 診療指南均指出對于外用藥治療效果不佳、廣泛或反復發作,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使用系統抗真菌口服藥物進行治療。”
近日,“要真情不要真菌——全新啟程,為愛護航”疾病教育系列活動暨2018年“中國皮膚關愛周”啟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教授表示:“‘中國皮膚關愛周’是皮科領域公益品牌‘中國護足護膚周’的全新升級,活動主題從‘護足護膚’擴展到‘全身皮膚健康’,旨在加強公眾健康意識,呼吁關愛自己及家人健康。”另外,鄭捷教授也指出,對于基層醫生的培訓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嚴格按照甲真菌病進行規范治療,希望通過不斷的醫生培訓實現淺部真菌病的規范治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