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步態識別標準出爐,補齊多模態生物識別版圖
掌紋識別、虹膜識別、以及今天要說的步態識別,作為生物識別中的小眾分類一直以來都不被人們重視,主要是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起步較早,應用已經相對成熟,瓜分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疫情進一步助推了生物識別技術的升級發展,面對“戴口罩”“零接觸”的疫情常態化防護需求,以及生物特征信息頻頻泄露的個人隱私風險,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為代表的單一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逐漸“乏力”,生物識別不斷從單一走向多模態化,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成為市場發展趨勢。
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是指融合或整合人類多種生物特征,利用不同生物識別技術的特點和各自獨特的優勢,并結合數據融合技術,使得認證和識別過程更加精準、安全,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當下多模態生物識別正不斷成為市場主流,被逐漸應用于金融、公安、出入境、安檢以及教育等多個場景。
近日,首個步態識別數據國家標準正式發布,作為一種全新的識別方式,在技術層面上可以打破傳統識別技術對于人面部特征的需求,即在可捕捉的距離內進行無差別的準確定位和追蹤,可以說補齊了多模態識別的另一塊版圖。

單一生物識別技術的特點
步態識別數據國家標準出爐
步態識別是指基于步態所包含的自然人生物學特性和行為特性對自然人進行辨識的技術,步態識別數據涉及步態樣本及其處理得到的步態剪影和步態特征數據。

從技術角度上來講,步態識別是基于運動生理學、人體運動力學等學科原理,運用深度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算法,對人體步幅、步頻、足部擺動周期、關節彎曲度、抬腿高度、擺臂周期等特征進行大數據智能化分析,從而實現對目標進行精準識別的一種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
有了國家標準,證明這一技術最起碼在商業前景方面是不斷前進的。

根據2022年10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2年第13號),由銀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17家單位共同起草的《信息安全技術步態識別數據安全要求》(GB/T41773-2022)正式發布實施,針對當前步態識別數據各類突出問題制定了相關國家標準,推動步態識別技術標準進一步系統化。
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于生物特征識別數據的強制要求,針對步態識別技術的特點,在堅持數據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并重的前提下,銀河水滴牽頭制定出首個步態識別數據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家步態識別數據標準的空白,對于提高步態識別產品和服務的整體安全水平,防范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步態識別的商業前景
當談一項新技術,人們首先關心的不是其技術的優秀程度,而是其商用價值及應用場景的廣泛程度。畢竟不能帶來利益的產品,本身就很難得到大規模的投資。
從安防的角度來說,步態識別相較傳統的生物識別技術首先更為穩定,畢竟一個人的步態是不可能造假或模仿出來的。其次同瞳孔識別等近距離識別技術不同,步態識別與監控攝像機的鍥合度可以說是相當之好,甚至好到了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人臉識別的程度。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由于佩戴口罩的原因,人臉識別相關設備精度就有所下降,甚至不能使用,面對這種局限,以步態識別為代表體態識別以難隱藏性、非接觸性和非侵入性等特點從眾多技術中脫穎而出,成為目前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一匹“黑馬”。
從識別距離上來說,以目前步態識別的技術力來看,該技術最遠可支持50米的遠距離、跨視角、非受控、抗光線干擾、抗偽裝的步態識別,并支持萬路攝像機視頻流的實時處理,是一項極具實用價值的識別技術。 也就是說,步態識別技術甚至可以部署于任何街角,甚至憑借其超遠的距離與攝像機的廣視域可以實現大范圍的人物識別與追蹤,這點再次擴充了其可應用的場景。
隨著中國投入萬億資金打造了“視頻老基建”——部署海量攝像機和聯網平臺等。步態識別作為一種特殊的算法,足以對很多智能化水平較低的攝像頭進行一棧式的功能更新。在這方面目前我國在天網工程時期的超2000萬個攝像頭其實就是不小的機遇。
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家企業識別精度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隨著步態識別的不斷落地與各類終端的融合,可以說補齊了多模態識別的重要版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