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為什么50塊一頓飯你覺得便宜,50塊一本書卻嫌貴
有報道稱,從2016年至今,紙價漲幅超過30%。紙價上漲帶動書價上漲,國內新書價格持續攀升,低于50塊的新書已經不多了。
在相關報道的評論區,又有人抱怨書價太貴,窮人讀不起書了。每次聽到這種聲音,我都會納悶,這些人真的是熱愛讀書卻又買不起書的窮人嗎?事實上很多人收入水平還可以,他們只是不習慣把錢花在買書這件事上。
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買書、看書是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從來沒有覺得中國的圖書貴過。粗略統計,我平均每周買書2-3本。我不是炫富,因為無富可炫。我只是認為,在所有日常消費里面,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沒有之一。
幾個朋友出去搓一頓,兩三百元。一張電影票,三四十元。一件衣服,幾百塊。一張演唱會門票,幾百甚至上千。這些都是一個城市中產階級的正常消費。雖然演唱會一般人不是經???,但聚餐、看電影早已是家常便飯了。
前些年也有很多人抱怨,花幾十塊錢看兩個小時的電影不值,他們喜歡第一時間上網找高清資源。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在電影院看電影跟在電腦上看電影不是一碼事。雖然電影主要是娛樂,但國人在這方面為內容付費的意愿已經培養起來了,這也得力于知識版權保護力度的加大。
但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書的價值。假設一頓飯人均50,即使在小縣城,大家也不會覺得離譜。但是50塊錢一本的書,很多人都會覺得在搶錢。
有人會說,不能拿吃飯跟讀書比,飯少吃一頓就餓,書少讀一本沒什么。但是出去吃飯并不是單純溫飽層面的事,你也在享受餐廳的環境、與朋友聚會的樂趣,這些都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我絕不是鼓吹“讀書至上論”、“讀書神圣論”,現在獲取知識的渠道已經很廣泛了。但讀書依舊是一種高效、低廉、便捷地獲取知識與精神享受的一種方式,舍得吃飯卻不舍得買書的人是愚蠢的。
尤其在知識付費如此火熱的今天,有些人寧愿花錢買一些號稱“教你月薪5萬”的課程,卻不愿意買一些好書來讀,是十足的諷刺。不買書省下的錢,都交智商稅了。
還會有人說,你說中國圖書便宜,那誰誰誰不還是能一年掙幾千萬嗎?這里要聲明,我針對的不是那些超級暢銷書。超級暢銷書完全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賣,薄利多銷。我說的是小眾圖書,每本書或許只能賣個幾千冊、一兩萬冊,但是作者用心寫作的那種。這些書完全應該賣得更貴一些,不為別的,至少讓相關作者和出版業從業者多掙一些錢,過得體面一些。
中國的現狀是,許多職業寫作者不愿意寫書,因為投入產出比極其不劃算??赃昕赃陮懓肽辏僭O起印5000冊,定價40元,版稅10%,作者能掙2萬元,還要交稅。這是怎樣一種低廉的勞動?。〗Y果便是,垃圾暢銷書充斥市場。這里的暢銷書是指出版市場上的一種特定門類,不代表真正暢銷,它們都是由一些水平很差的寫手在很短時間內炮制出來的。因為這個價格只能買到這樣的作者。
不過,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換一個說法就是,垃圾書太多導致人們對出版市場失望,所以不樂意買書。
常識就是,一個健康的出版市場,不能只讓少數頭部作者掙到錢,要讓更多的長尾作者也掙到錢。至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既需要出版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公眾培養閱讀習慣。讀者這方至少有一個優勢,即便你看不上市面上的新書,至少有經典可以買。
對于那些真正貧窮卻又熱愛閱讀的人,社會確實應該提供幫助。但正確的做法是多建公共圖書館,而不是壓低書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