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換手機號后每月收到還貸短信引妻子誤會,銀行未取消舊短信
家住湖北武漢黃陂盤龍城的張時天與劉曉茹(均為化名)是一對二婚夫妻,他們都非常珍惜這個重組家庭。但自從張時天的手機每月收到一條還貸款短信,而且一年多來始終未能取消后,他們遭遇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去年9月,劉曉茹一氣之下辭掉了武漢的工作,回到荊州娘家,夫妻倆半年來沒有見過一面。
前不久,張時天致電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希望記者能幫助弄清短信的原委,還自己一個清白,助他與妻子重歸于好。
男子換手機號后,莫名收到還貸短信

張時天今年43歲,2009年與前妻離婚后,當時帶著不到1歲的孩子獨自生活。此后他認識了和自己一樣在工地忙碌的劉曉茹,相戀一年后,張時天與劉曉茹結了婚,并在盤龍城買房安家。
張時天本以為,一家三口將會幸福安穩地過日子,但沒有想到,一條來自銀行的房貸還款短信攪亂了他們的生活。
張時天介紹,每年寒暑假,他都會把孩子送到黃陂老家,由他父親照顧。因為兒子要上網,2016年12月,張時天在黃陂的電信營業廳,用父親的身份證辦了一個寬帶綁定手機的套餐,新的手機號由他使用。
換號后沒多久,張時天就收到了武漢一家銀行發來的短信,稱他尾號為9813的銀行卡,有一筆2398元的貸款需償還,還款日為每個月的19日。
銀行否認貸款存在,但遲遲未取消短信
因為自己壓根沒在這家銀行辦過卡,也未向任何金融機構貸過款,張時天一開始并未在意這條短信,認為是對方發錯了號碼。然而,接下來的兩個月,每到17日他仍會收到相同的還款短信。
去年2月,張時天來到該銀行位于黃陂區的一處網點,工作人員通過其身份證查詢后,發現他并未在該銀行辦理過貸款業務。“既然不是我的貸款,就應該幫忙取消。”張時天說,當時他向工作人員提出取消短信,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工作人員表示:“不是你的貸款,直接不理會就行了?!?/p>
此后,張時天又兩次去到該銀行其他網點,工作人員均表示,雖不清楚還款短信是怎么回事,但貸款肯定不是他的。張時天無奈只得作罷,再未因此事而操心。
沒想到,幾個月后妻子劉曉茹偶然看到了這條還款短信,寧靜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整個家庭陰云籠罩。
妻子誤會他有隱情,跑回娘家住了半年
張時天說,去年7月的一天,他用完手機后去洗澡,妻子無意中看到了他手機內的還款短信,便和他大吵了一架。結婚以來,他的工資卡一直都是交給妻子保管,而銀行短信讓妻子誤會他藏了私房錢,甚至在外面買了其他房子。
張時天將實情告訴了妻子,還帶著她一同去了銀行網點。但是,妻子認為他是和銀行工作人員串通好了說辭,一起進行哄騙:“不是你的貸款,為什么一直給你發還款信息?”
張時天對此無力反駁。每月17日還款短信發來后,妻子都要與他大吵一架,平日里也是爭吵不斷。有一次妻子更是直接到了他的單位,當著眾多同事的面對他進行質問?!皦毫φ娴暮艽?,頭發也白了不少。”張時天說,他理解妻子的心情,但自己也是無辜的受害者,他不知該怎么對妻子解釋。去年9月,妻子一氣之下辭掉了武漢的工作,回到了荊州娘家,如今夫妻倆半年來沒有見面。
銀行出具情況說明,妻子答應近日回家
記者電話聯系上劉曉茹,她承認自己因為短信風波回到了娘家,“看到那樣的短信,我很難保持平靜,也無法相信丈夫的話?!?/p>
記者從涉事銀行了解到,張時天收到的還款短信,是另一位客戶辦理的房貸短信提醒服務。由于該客戶更換了手機號,原手機號被張時天買到,而銀行未及時更新信息,才導致了誤會。
3月28日上午,記者陪同張時天來到銀行,工作人員當面向張時天解釋了事情原委,并出具了一份加蓋公章的情況說明:“張時天并未在我行辦理過信貸業務,其每月所收到的還款信息,為我行原客戶楊某名下的房貸還款提醒。”同時,銀行取消了他的短信提醒。
記者又致電劉曉茹,向她講明了事情原委,并將銀行的證明發給她過目。劉曉茹終于釋然,她說將在近期與丈夫見面,日子仍舊會過下去。同時,她也感謝記者為此事作出的努力。
(原標題:《每月莫名收到還貸短信,夫妻發生誤會分居半年;記者找到銀行弄清原委,促使二人重歸于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