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打好人才競爭戰?上海各區針對人才實際需求“精準出招”
最近,一份來自某國外人力資源咨詢機構的統計報告,看得小研有點焦慮,報告顯示:上海的生活成本列全球第七。杭州、蘇州一類的長三角周邊城市,與上海的薪酬差距正逐步縮小,與此同時,人才吸引力度卻在加大。
對上海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打擊,因為優秀專業人才,招聘起來越來越難,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流失幾率加大。如何打好這場人才競爭戰?上海出招了。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李強書記特別強調:“ 要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發展的良好生態。優化政策環境,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性障礙。”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區、各委辦局也在大調研中,群策群力,積極探索。

寶山區委組織部、區人才辦、區人保局聯合調研重點園區,通過主動深入園區、企業,直接與人才對話,了解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具體困擾主要有政策獲取渠道不明。比爾安達(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汪鴻濤表示,企業中一名持有居住證且積分達120分的技術骨干,就子女是否能在上海參加高考一事向企業求助,但企業對政策不了解,且不知政策獲取渠道。
專業技術人才緊缺。有經驗、懂技術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不足,影響技術和產品的開發使用。一般性專業人才也滿足不了企業實際需求,與專業對口高校缺乏順暢有效的溝通對接平臺。
周邊生活配套設施不足。位于顧村、羅店的部分企業地理位置偏遠,周邊缺少公共交通、商業網點等基本生活設施,尤其是合法、安全、整潔的園區宿舍供給不足,很大程度影響了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引進。
人才子女就學憂。由于重點園區的幼兒園、小學的教育資源比較緊張,優秀人才子女入托入學問題成了一大困擾。

對于企業引才難,區委組織部、區人才辦、區人保局經研究,將于年內圍繞寶山區“1+4+4”重點產業體系,與開設有符合區產業導向相關專業的高校加強聯系,有針對性幫助企業走進對應高校開展系列專場招聘,為企業搭建引才聚才平臺。
對于周邊設施不配套,對需協調其他職能部門共同解決的問題,區委組織部、區人才辦、區人保局將有關問題和需求提交區委、區政府,依靠全區的力量,加大力度解決企業周邊生活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對于子女入學入托難,寶山區委組織部、區人才辦、區人保局計劃于年內啟動寶山“123”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即“1本菜單、2個平臺、3級聯動”服務),整合區內教育、衛生、文化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優勢資源,為人才提供就醫、就學、文化等多項“綠色通道”。

承載著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建設的浦東新區在大調研中,發現了本市海外人才引進工作面臨的問題。
具體困擾為政策統籌和獎勵力度有待加強。上海人才政策缺少“組合拳”,在團隊或項目獎勵、企業引才獎勵和扶持方面力度較弱,獎金額度多年不變,獎勵方式較為單一,缺乏股權激勵等支持方式?,F有人才政策散落在各個部門,缺乏連續性和有效整合,削弱了政策吸引力。
服務思路需要再突破。子女教育、住房、醫療等主要傳統服務政策少有突破,平臺搭建、資源對接等新式服務也無跟進。
市場主體在人才評價中缺少話語權?,F行人才評價體系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機構、行業協會、行業領軍企業等市場化機構參與度不高,尤其是對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市場主體的評級權重極低。

平臺引才。在新區層面,由政府去海外搭建多元化的引智平臺,并定期進行企業崗位需求的發布。充分利用“國家實驗室”平臺發揮引才的作用,建立相配套的柔性引才機制。進一步引進國際知名高校在浦東設立分?;蜓芯恐行?,與研究院所、國際醫院、國際研發中心等機構合作建立分支機構,搭建海外人才的境內發展平臺。
服務引才。增加創業投資相關事務的受理。將與海外人才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在物理上實現集中,實現“一門式”受理。提供多種形式的住房優惠政策,增加國際化教育機構供給,擴大國際醫療結算的服務范圍,統籌政府部門的服務力量。
市場引才。通過設立引才大使獎、企業引才獎、貢獻度獎勵、獵頭服務費補貼等方式,獎勵和支持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入海外高層次人才。鼓勵公益組織和學術機構深入參與到引才工作中,淡化行政色彩。

市審計局近期對科技人員收入增長、雙向流動及出國管理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調研。
具體困擾為科技人員收入增長受限。根據人才“30條”政策,事業單位科技人員雖能享受一定的“政策紅利”。但一些科研人員反映,績效工資“政策松綁”力度仍顯不足。鼓勵科技人員雙向流動的政策執行存在障礙。
科技人員引進受到戶籍、編制、職稱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由于政策規定在崗創業、離崗創業需所在單位同意。接受調研的單位中,過去三年僅10人在崗創業、離崗創業??萍既藛T因公出國管理的便利政策執行還存在困難。科技人員持普通護照因公出國的政策不夠細化,政策雖允許特殊情況下可持普通護照因公出國,但對何為“特殊情況”規定不明晰,不同單位的操作口徑寬嚴不一。


(原標題為《生活成本高居全球第七!上海該如何吸引人才?李強書記這么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