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家呂勝中辭世,曾以“小紅人”剪紙為表現(xiàn)符號
澎湃新聞獲悉,知名藝術家、中國實驗藝術領軍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呂勝中于2022年10月26日下午逝世,享年70歲。自上世紀80年代,“小紅人”這個剪紙形象使呂勝中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創(chuàng)作深受傳統(tǒng)民間藝術影響,曾戲謔自己為當代藝術圈中的“今之古人”,他說:“和那些當代藝術家們相比,我顯然有些’土’。”但呂勝中表示,如果別人匆忙趕路騰不出時間接續(xù)傳統(tǒng),那他請愿“坐在昨天的冷板凳上守望,不讓落在我手上的那份遺產(chǎn)遭受霧霾塵埃的腐蝕”。

呂勝中
呂勝中生于1952年,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2004年起,呂勝中受學校委托創(chuàng)辦并執(zhí)教中央美術學院的實驗藝術(工作室)系,之后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新專業(yè)學科的搭建、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教學引領之中。將傳統(tǒng)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考察、當代的創(chuàng)作方法、材料與圖像研究和呈現(xiàn),融匯為中國新實驗藝術教 育譜系。2014年,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實驗藝術學院,呂勝中任首任院長。
同時,呂勝中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一直致力于立足傳統(tǒng)、開拓當代語境。他以剪紙“小紅人”為基本表現(xiàn)符號,1992年參加了第九屆卡塞爾文獻展外圍展“相互認識”、1994 年福岡第四屆亞洲美術 展、1995年第一屆光州雙年展、2003年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
主要藝術創(chuàng)作有《山水書房》、《剪紙招魂》、《彳亍》、《生命 - 瞬間與永恒》、《臘月集》等。主要著作有:《覓魂記》、《走著瞧》、 《再見傳統(tǒng)》、《意匠文字》、《娃崽背帶》、《五彩衣裳》、《造型原本》、《小紅人的故事》、《先鋒班》等。

展覽《上世紀》展覽現(xiàn)場 2015 今日美術館

展覽《上世紀》展覽現(xiàn)場 2015 今日美術館
2015年呂勝中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上世紀”,展出呂勝中的《大公雞》年畫、早期創(chuàng)作的“小紅人”等代表作品,橫跨藝術家創(chuàng)作實踐的三十載。從時間上來看,這次展覽距離他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首次公開亮相的“呂勝中剪紙藝術展”已過去了近30年,距離2005年最近一次在紐約舉辦的個展《推陳出新》也已整整過去了10年。
1990年,呂勝中完成了他最早的剪紙小紅人作品《招魂堂》,這件裝置作品復制了中央美術學院的一間舊工作室,用紅色的人形剪紙,布滿了窄小的房間,讓人感到神秘窒息。這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使“人形剪紙”成為他作品的標志性符號。1991年《招魂》展以剪紙、行為、裝置形式多次在國內(nèi)完成,并飄落到世界很多地方。
2003年呂勝中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山水書房》 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造境”。房間被布置成水墨文化空間,制作的書架上是5000多冊中外各類書籍,以書架的書脊將一幅五代董源的山水畫《夏景山口待渡圖》用電腦分割,再拼出整幅畫面。山水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觀眾、當下生活發(fā)生關聯(lián)。
2004年,呂勝中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人文書》、《人墻磚》參加紐約前波畫廊“呂勝中 人文書”個展。這一嘗試是他對各種技術試驗的總結,他將黑紙紅圖或者紅紙黑圖的剪裁拼貼形成多種變化,并將它們裝訂成書籍,或西方或中國傳統(tǒng)的線裝。
呂勝中的創(chuàng)作深受傳統(tǒng)民間藝術影響,曾戲謔自己為當代藝術圈中的“今之古人”,他說:“和那些當代藝術家們相比,我顯然有些’土’。”但呂勝中表示,如果別人匆忙趕路騰不出時間接續(xù)傳統(tǒng),那他請愿“坐在昨天的冷板凳上守望,不讓落在我手上的那份遺產(chǎn)遭受霧霾塵埃的腐蝕”。

呂勝中用剪紙“小紅人”做出傳統(tǒng)藝術的當代表達

呂勝中在河北武安縣東土山采風
在談及自己的成名作“小紅人”時,呂勝中說:“我也不想一輩子剪小紅人。最早學藝術時,看不上民間美術,心想我剛從農(nóng)村轉(zhuǎn)成城市戶口,怎么又回到農(nóng)村。為什么后來又喜歡上了呢?1985年,我第一次深入陜北,驚嘆陜北的老太太們太厲害了,我們在她們面前大談傳統(tǒng),特別幼稚。千年的文化系統(tǒng)在她們心中裝著,我在她們面前簡直是文盲,像個傻子一樣。”
“安塞有一位剪花娘娘庫淑珍,只要一剪紙的時候,就好像是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好像身邊完全沒人,非常投入。我很好奇,輕輕問了一句:你心里在想什么。她也不回答,繼續(xù)剪。剪完一個單元,抬眼對我說,‘額神馬都沒想,額心里空空的。’”

呂勝中與陜北巧婆婆馬生蘭一起剪花花

呂勝中與陜北巧婆婆馬生蘭一起剪花花
“后來回了北京做展覽,剪小紅人的時候,十萬多個一個一個剪,我突然就理解了這種“心里空空”的境界。完全變成心靈軌跡的動作,心里什么都不想。只有空,才能容下萬物。
她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她們讓我理解了完全不同的一種語言方式,有很多是歷史上記載都沒有,但保存在她們那里,這太有誘惑力了。所以我在陜北呆了三個月,這三個月對我生命極其重要,我通過民間美術一下看懂了西方的當代藝術,民間美術是對原始藝術更高層次的回歸。”
呂勝中說,小人是民間美術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是人日,要減小人貼在門上,驅(qū)邪避災。這個紙人和真人一樣,是有靈性的。杜甫有句詩,剪人招魂。各地各民族都有這個風俗。“小紅人讓我有了新的覺醒。人類文明在最原始的層次是一致的。文化只是一件衣裳,脫掉衣服,里邊的質(zhì)地是一樣的。”

早年的呂勝中在陜北與剪紙大媽們一起交流
(本文綜合自雅昌藝術、artpower10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