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里斯“把脈”新能源熱潮:“車海戰術”有誤區,蔚來戰略失焦
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這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新的商業模式誕生,傳統油車時代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中國車企迎來百年一遇的換道超車機會。同時,高速增長背后也暗含隱憂:是順應風口急速擴張,還是夯實品牌打造護城河?
對于這些問題,目前行業仍處于摸索階段。咨詢公司里斯(RIES)日前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品類趨勢研究報告》中,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提出了一些新洞察。
這一報告深入分析了純電動車品類、混動車品類和新能源銷售模式,識別新能源市場主流汽車品牌的戰略隱患。
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背后的關鍵力量仍是品類創新。行業混戰之下車企更需理性加持,從真正解決消費者痛點角度出發,進行品類創新,形成差異化認知,以達到破局關鍵。

新能源車:百年難遇的“超車”機會
依托政策與產業的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已在新能源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
燃油品類中,中國品牌僅能占據約30%的市場份額;而在新能源品類爆發的短短幾年間,中國品牌已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實現對合資品牌的全面碾壓。由此,里斯認為,憑借全球認知優勢和新能源產業鏈優勢的雙加持,中國汽車品牌將迎來唯一一次實現全球第一的歷史機遇。

里斯《全球定位報告》研究顯示,相較燃油汽車品類較為薄弱的心智認知,海外消費者對中國電動車品類已經產生了高度的認可。
在產業鏈方面,中國擁有電動車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儲備。比如中國鋰產量占據全球50%;多晶硅產量占據全球60%;天然石墨占全球70%;稀土產量占全球90%。在動力電池所需材料方面,中國電池產能占全球77%,電池部件產能占全球60%。
一邊是中國車企擼起袖子干的態勢,一邊是傳統巨頭們轉型猶豫、戰略騎墻,試圖通過母品牌延伸的方式布局純電新品類,希望延續老品牌在燃油車品類中的認知地位。這種姿態上的差異將進一步使得中國品牌在這個新賽道上獲得優勢。
海外市場危、機并存
這種強弱對比使得中國新能源車開始反向輸出海外,并在部分市場占據強勢地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出口211.7萬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8.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目前,中國有十幾個汽車品牌登陸歐洲。
不過,里斯戰略定位咨詢全球主席勞拉·里斯表示,中國車企出海戰略存在巨大誤區,從銷售分布來看,目前避開歐美汽車高勢能市場,以收割弱勢市場為核心目標的貿易模式,貿易領先難以打造全球品牌。在海外市場各車企仍沿用“車海戰術”,直接復制國內產品矩陣。具體來看,比亞迪出海車型超過10款、吉利有18款、奇瑞和長安都各有20款。這將難以幫助品牌在海外消費者心智中建立差異化、統一的認知。
對此,長城汽車前總裁王鳳英給出的建議是,一要進入高勢能市場,二是要打造明星產品。
品類與差異化創新是核心競爭力
由此引申出另一個觀點,里斯提出,品類創新才是新能源市場背后的關鍵力量。例如,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品牌開創智能電動車新品類,提供極致智能和駕駛體驗,推動25萬元以上電動市場的快速增長。
以五菱、歐拉、奇瑞小螞蟻等為代表的產品開創了電動小車新品類,是8萬元級以下電動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核心力量。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憑借超級混動技術重新激活PHEV品類,帶動了PHEV品類的再次爆發。

與一些業內人士看衰PHEV不同,里斯給出的預測是,PHEV雖然是過渡性技術,但至少在未來十年里仍將是主流。其提出,老一代PHEV受到新能源政策因素強行拉動,并未解決消費者痛點,品類規模也隨政策紅利的退坡而逐漸衰退。但進入PHEV2.0時代,新一代PHEV構建起了“低油耗”、“無里程和補能焦慮”以及相較燃油車的“越級駕駛體驗”等獨有優勢,實現了品類發展由政策強牽引向需求驅動的巨大轉變。

不過,該機構指出,與品類創新不同的是,當前的智能化創新則需要“警惕”。現階段,多數車企圍繞智能化開展“軍備競賽”,試圖通過堆砌智能配置提升產品競爭力,導致成本高企,難以進入大眾市場。
品類創新與智能化差異適用于任何檔次的品牌,從歐拉到奔馳,再到保時捷、路特斯,有的追求新奇,有的通過智能“賦能”更多的駕駛樂趣,也有借助智能化實現更奢華舒適的乘坐體驗,這些都是差異化的優秀范本。
領跑者也有隱患
里斯指出,智能化時代傳統BBA已經難以與中國的后起之秀們抗衡。雖然都在努力,但傳統豪華品牌燃油認知包袱與羸弱的產品力限制了BBA在新能源品類的發展,長此發展將淪為下一個“諾基亞”與“柯達”。
然而,即便中國車企在這一輪風口上暫時領先,但對他們自己而言,未來仍是“如履薄冰”。以比亞迪為例,其單一品牌覆蓋品類過多,認知模糊。車海戰術導致嚴重內耗。比如秦+DM-i和海洋系列的驅逐艦都處于11萬-17萬元區間;護衛艦又與漢、宋等同處20萬元以上區間。這樣導致的情況是,雖然月銷量已經突破20萬輛,但里斯報告指出,長期來看,品牌難以成為某個品類的代表。更難以在競爭激烈的高端市場中脫穎而出。
其還提到了蔚來。作為中國最早定位高端的新勢力品牌,其認為蔚來的定位尚未“坐實”,僅靠服務仍顯“空心化”。另一方面,其認為蔚來的戰略失焦,高端之路自設障礙。在蔚來品牌尚未站穩高端之時便匆忙布局大眾市場,將導致資源分散與認知稀釋。比如定位于蔚來之下的“阿爾卑斯”品牌,主打20-30萬元市場;還有更親民的“螢火蟲”品牌,定位于10萬級入門市場。
報告提出,理想與小鵬也各有各的疑慮。前者砍掉One這款招牌車型相當于放棄了認知優勢,踩到品類創新紅利之后卻未把握品類創新的根本,未能持續推廣品類。小鵬面臨的問題則是缺乏清晰的主干品類,從SUV到轎車,從15萬-20萬到30萬-40萬元,品牌終將難以在消費者心智中代表任何品類。
總結而言,新能源賽道雖然是中國品牌實現翻身的絕佳機會,但在當前獲得暫時領先的狀態下,如何走好下一步,如何規劃長遠版圖,才是把握這些來之不易機會的重要課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