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9.3,TVB一出手,就是年度最佳!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有一片“生命的禁區”——
可可西里無人區。
這里氧氣稀薄,長年極寒,人在這里輕則感冒,重則肺水腫、高山昏厥。
最近的醫院要駕車七八個小時才能到,很多人在這里失救,甚至死亡。


這,就是可可西里巡山員的生活環境。
而他們之所以駐守在此,源于可可西里曾經的一場屠殺。
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地人持槍闖入,對藏羚羊展開了毀滅性打擊。

為了得到最多的羊皮,盜獵分子只用13秒就能把一只藏羚羊的皮剝完。
活蹦亂跳的羚羊,瞬間就成了死尸,剛出生的小羊,只能趴在剝完皮的母羊身上喝奶······


可可西里血流成河,藏羚羊數量急劇下降,從百萬只變成幾萬只,被屠近滅絕。
當地的藏民怒了。
一個叫索南達杰的人站出來,成立了全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隊。
在物資短缺,人手有限的條件下,他們憑著一身熱血,阻止了大量殺戮。
然而,1994年,索南達杰遇到一個18人盜獵集團,身中數槍,失血過多而死。
人們找到他時,眼前的場景令所有人動容——
索南達杰的尸體已經凍僵,但始終保持著一個姿勢,趴在地上,持槍瞄準前方······

而索南達杰背后隱藏的故事,也早已炸翻了豆瓣評論區:
“震撼程度不比去年差”
“年度最佳紀錄片”
豆瓣開分9.5,目前穩定在9.3。
這贊譽,說的正是——
《無窮之路II:無價之保》

#01
利益
-
索南達杰死后,他的妹夫扎巴多杰很痛心。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忙著搞經濟,沒人在意可可西里這樣一個偏遠的無人區。
因此,扎巴多杰只身來到北京四處演講,希望得到全國重視,他說:
“就這樣干下來,將來對人類、對社會有點貢獻,我認為很值得。”

但可可西里牽涉的利益實在太多太廣了。
扎巴多杰的做法得罪了許多人,回到家沒多久便不幸去世,死因不明。

“當時我父親的人頭值200萬。父親出事那天晚上,有一個人給北京打電話:‘你看, 你們的主心骨已經死了。’”

盜獵者猖獗如此,國家終于出手。
90年代末期,國家正式成立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管理局,并撥款增設大量人手,于青藏公路及可可西里腹地,設立5個保護站。
其中一個,便以索南達杰為名。

緊接著,索南達杰的外甥,也就是扎巴多杰的兒子才仁、秋培兩兄弟,一起加入保護站,接棒成為第二代可可西里守護人。
秋培說:
“以前我們對環保沒有概念,從來沒有反思發展對生態帶來多大的災難。就像藏羚羊,只因為它的毛值錢,很多人為了利益,便進行殺戮。我們幾乎只懂得索取,沒有給自己生存的家園任何回饋。”

正如秋培所說,曾經為了脫貧致富,我們一味發展,沒有環保意識,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而后,雖然提出環保,但多數時候,“環保”只是一個口號,“可持續發展”也只是新聞上的一個標題。
更不要說,生態修復繞不開的一個死結——利益。
這也是近年全國性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中最大的難題。
可可西里的盜獵者屠殺藏羚羊,是為了利益;
普通老百姓炸山開礦,同樣是為了利益;
2000年,一部《臥虎藏龍》,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
影片有一段精彩的竹林打戲,讓取景地浙江省安吉縣出了名。

然而,沒人會想到,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全浙江最“毒”的地方。
更沒有人會想到,這里將會發生一起改變中國環保歷史的事件。
#02
-
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安吉縣余村的村民,為了脫貧,決定大搞鄉鎮企業。
余村人偶然發現,家鄉的山上有豐富的石灰巖資源。
于是,村民一窩蜂涌上去,炸山、劈石、挖礦,一座座“金山”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當地建了大批石灰窯、磚瓦廠,事業搞得風生水起。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瘋狂的口號開始在當地風靡。


余村發財了,老百姓平房改樓房,拖拉機換轎車,一下子成了安吉縣的首富村。
而村民也有了更大的雄心壯志,開始大搞土炮工業。
一時間,化工廠、水泥廠、建材廠遍地都是。
小小余村,搖身一變成為浙江工業重鎮。

但與此同時,問題也出現了。
整個余村的天空,變得灰蒙蒙,街道上彌漫著化工廠的臭味。水流過之處,農作物都種不活。
當地的竹林,被大炮打折了,粉塵落在竹葉上,竹子不長了。
村民早上白襯衫出去,回來就變灰,塵肺病來了。
還有的村民,凌晨走著去礦上,晚上被抬著回來,要么手炸斷了,要么腳炸爛了。
礦山開了20年,死了6個人,最小的年齡還不到20歲。

一百多戶村民這才開始認真考慮,還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一邊說要賺錢,一邊環境也走到最差的邊緣,山不像山,水也不像水。走的走,傷的傷。心里其實也挺矛盾的。”
幾番掙扎后,2005年,當地政府決定:逐步關停所有礦山、水泥廠和一些重污染的化工業。
這就意味著,收入沒有了,許多村民要下崗失業。
關停后第一年,余村全村的年收入由300萬跌至20萬。
很多人滿腹怨言,大吵大鬧:
“明明其他地方都還在開礦,為什么我們余村不能開了?”
“你們當干部的人拿著工資,卻讓我們老百姓喝西北風?”路該怎么走,誰心里也沒底。
2005年,一條綠色經濟的發展之路,逐漸在余村人的面前明朗起來:
● 關停所有礦山;
● 建立農村污水站點,對垃圾污水集中處理,并把污染企業全部從村莊搬到工業區,恢復村莊原有環境;
● 轉型發展綠色經濟,針對周邊大城市的旅行度假需求,在本地開展農家樂、民宿、山谷風景區,并全面興建旅游配套設施······
十幾年過去了,被炸得光禿禿的山上重新出現綠色,死去的草又長了起來,開始恢復過去的模樣。
來余村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民宿、農家樂生意紅火。
2021年,余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回看這些變化,一位村民表示:
“若非有血的教訓,其實無人愿意改變。我們老百姓真正受到礦山污染后才體會到環保的重要。當自己的家人在礦山上傷亡了,我們才明白,我錢賺來再多,不一定有命享受。”
#03
無價之寶
-
生態可以一夜之間被破壞,但修復卻不是一朝一夕的。
盜獵者幾年就可以將藏羚羊屠殺近滅絕,但讓藏羚羊恢復到以前的數量,恢復青藏高原的生態鏈,卻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人們開墾、燒草、放牧,短短幾年,就可以把內蒙古一片茂盛的草原,變成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庫布其沙漠;
但在草原開墾容易,在沙漠種樹難。要讓沙漠變回綠洲,至少要靠三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修復。

這離不開政策,離不開錢,但最離不開的,是人。
作為可可西里巡護員,秋培、才仁兩兄弟,20年來一直堅持走著前人未走完的路。
為了制止盜獵,他們幾乎365天都在高寒、缺氧的無人區巡山,沒路、沒信號,卻從不停歇。

他們出生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因為偏遠落后,很多年輕人都去了大城市發展。
但他們仍然選擇了留下:
“不為了什么,就是為了我父親。我對得起自己的承諾,因為這是用我的青春來做的。”

其實,不僅是秋培、才仁兄弟,索南達杰和扎巴多杰的事跡,像一場蝴蝶效應,影響了無數人的一生。
許多人不遠千里,到青藏高原上當義工。
他們忍受高反、寒冷,忍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在高原上撿垃圾、調查,只有一個樸素的愿望,就是希望這片土地變得更好。

68歲的寒梅醫生,是索南達杰的同學,索南達杰出事后,她的人生也從此改變。
她離開了自己在醫院的舒適工作,二十多年來不斷走進無人區,為來到青藏高原的義工提供醫療照顧。
一個即將70歲的老醫生,本可以過著安穩的退休生活,但依然走在了環保的路上:
“只要別人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做點事,這是我人生最后的一點價值了。”

30年來,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巡護員用生命看守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數量才由九十年代的數萬只,增加到現在的三十萬只;
正是因為有寒梅醫生這樣的普通人,甘愿在這苦寒之地不退不休,可可西里的生態才能逐漸恢復平衡。
2017年,可可西里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這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而在近年全國性的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中,類似平凡卻偉大的事跡,還在許多地方上演。
他們在長江禁漁10年,讓長江的物種得以休養生息;
他們在新疆天山尋找雪豹的蹤跡,讓當地的生態鏈趨于平衡;
他們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種樹、治沙30年,讓“死亡之海”重現生機······

他們以肉體凡胎,守護著人類的“無價之寶”。
在可可西里最后的片段,有一個藏羚羊大遷徙的場景。
它們從西藏開始,一直走向可可西里。
在他們遷徙必經的青藏公路上,巡山員設下路障,防止汽車通過。
這個場面,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
從30年前可能隨時被殺掉,到30年后可以悠然自得地穿過青藏公路,藏羚羊在這片本屬于它們的大地上,重新找回了家的安全感。


原標題:《豆瓣9.3,TVB一出手,就是年度最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