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藏狐,狐不歸去

2022-10-25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趙翔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01 與老瘸的相遇

在嘉塘草原,懷慶他們總會和我說起老瘸的故事。

老瘸準確地說是我們的一個研究對象,我們和北京大學合作,希望通過給藏狐帶上GPS頸圈以追蹤其行為活動,從而增加對于這一物種的了解。這家伙在捕捉的時候腿有點舊傷,所以取名為“老瘸”。

“2021年8月14日10:40,在道路附近放置觸發式捕捉籠,使用1只路殺鼠兔放在籠中作為誘餌。

13:12警報觸發。

13:28趕到現場,開始進行裝袋、稱重、保定、帶頸圈、測量頭體長、采樣等操作。

13:38完成操作將其釋放。”

在野外記錄里,同事們用簡短的語言記錄下了捕捉老瘸的過程。

老瘸牙齒完整、顏色發黃,看起來有一定程度的磨平,因此推測是四到五歲。從古生物學來說,牙齒是判斷動物類群的重要依據,現在的食肉目包括了所有長著一對有上第四前臼齒和下第一臼齒組成的裂齒的動物,這樣會更利于撕咬。而對于藏狐來說,磨損的牙齒通常代表著它捕食能力的下降。犬科是現存食肉目里牙齒最為保守的類群,包括藏狐在內的大部分種類都是42顆牙,僅比原始哺乳類的44顆牙少兩顆,牙齒數量的減少通常表明了食性的特化和肉食比重的增加。

給捕獲的藏狐檢查牙齒

捕捉籠一旁的紅外相機,記錄了老瘸在進籠子之前右后腿就是瘸著的狀態,身體檢查更是發現右后腿有嚴重的外傷,關節處皮膚已經完全丟失,我們用酒精棉片做了簡單的擦拭處理。

老瘸一瘸一拐地走進了捕捉籠

不知道是否就是因為這樣嚴重的外傷,讓老瘸在那段時間里沒有辦法正常捕食,因此鋌而走險,進入了我們放置路殺鼠兔的籠子。

作為中小型食肉動物,藏狐在野外要面對諸多的競爭,我們的紅外相機就拍到過藏狐和赤狐、藏狐和狗獾,以及藏狐和荒漠貓爭奪洞穴的影像。除了同類體型的動物,狼以及家犬也是藏狐重要的威脅來源。人類活動一方面可能加速了草地的退化,給藏狐支持更多的食物——鼠兔;除此之外,人類飼養的家犬也成為這片沒有邊界的草原上藏狐重要的威脅。

藏狐與赤狐在一個洞口前對峙GIF

在接下來的四個多月里,從尚且綠草如茵的夏天一直到凜冽寒風積雪里的冬天,老瘸佩戴的GPS頸圈會每隔一個小時給我們傳來一個坐標,超過2300個的精確定位,顯示它一直活動在捕捉點附近600米X1000米的范圍內,這個家域不大,不到一平方公里,并且家域很固定。老瘸的年齡讓它顯得恪守與老派,作為一只成年的雌性藏狐,老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護住自己的領地。

冬天的嘉塘草原,會略顯頹廢和荒蕪,開花的植物早就枯去,目光所及之處,那些還來不及融化而去的積雪點綴在黃色的草地上,像是鑲上白色的紋絡,一陣風吹過,一些干燥的雪珠子甚至會刮在你的臉上。

雪后的嘉塘,來不及融化的積雪點綴著黃色的草地

在這看起來生命力并不燦爛,而自然又冰冷堅硬的時候,隨著老瘸的GPS信息跟蹤一只溫暖的動物,成為我們在寒冷與凄風中微弱的火苗。每一次相遇,都好像是一次驚喜的握手,四目相對的不是恐懼,而是這個世界并不只有我們獨自存在的情緒流動。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時代走到今天的兩個物種,在荒野的盡頭這么相遇,并沒有高低與貧賤,都是這個自然中最平等的存在。

而目睹如此未有任何馴化的痕跡、完全屬于自然的動物,就如同第一次登上從未被征服過的山峰,發現一片人跡未至的原始森林。你會開始理解從小就聽說的那些事:曾經,這個世界上沒有機器、商鋪、鐘表和互聯網,而它依舊運轉。

嘉塘彩虹下的野驢群

02 GPS信號消失了

現有的古生物學研究認為,犬科動物發源于北美洲,并于1000萬年前開始繁盛起來。而隨著700萬年前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在高緯度地區連通,以及300萬年前的晚新生代,南、北美洲連通,犬類終于邁出了它們走出北美的第一步。在此之后,犬類在舊大陸演化出來的后裔在后期開始重返北美,與北美留存的本土犬類產生了互動。而目前高緯度的犬類動物群,包括狼、赤狐和北極狐都是起源于歐亞大陸。這些連通最終使得犬科成員成功地跨大陸分布,使得廣泛分布的各個演化支系適應了新的自然和環境活動,和貓科動物并稱為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食肉動物類群。

作為這個成功類群中的一者,老瘸的信息在12月29日突然停止了。

12月28日早上05時,發現其突然離開之前的活動區域,快速活動了超30公里的距離,移動軌跡覆蓋其家域附近大約20km2的范圍。

29日09時發現其活動量驟降為0,位點不再移動。

30日下午14日找到其尸體。

在老瘸的記錄本上,同事們這樣記錄著。

我們前往老瘸發出最后一個位點的位置,這里距離道路100米,距離村子里的聚居點不超過500米,而距離它之前的家域大約1000米。死亡的周圍沒有洞穴,它側臥躺在草地上,體溫已經降到環境溫度。身體的右眼球和肛門應該是死亡后被啄食,身體表面沒有新鮮的傷口或血跡。四個月前捕捉時右后腿的外傷,已經完全愈合。

但是老瘸的腹部有一處愈合結痂的舊傷,并且腹部毛發稀疏,這兩個特征在捕捉并佩戴頸圈之時并沒有,因此或許老瘸的后腹部又受過傷。除此之外,老瘸的左側上下犬齒都有明顯的斷裂,在捕捉時沒有如此嚴重,這代表著此時老瘸或許已經喪失了主要的捕食能力。

老瘸生前最后的影像

我們布設在草原上的一個紅外相機曾經在12月28日10:30拍到了老瘸路過,從這個遠離它家域的地方留下其生前的或許最后一段影像中,依然能看出它行動靈活,但鼻吻部、四肢、尾部臟兮兮的。更多信息當然需通過尸檢了解其真正死因,但基于以上信息,我們做出一個推測:

老瘸的家域存在較為激烈的種內競爭(與其他藏狐)或種間競爭(離人類聚居點近,可能受到更多來自狗的攻擊),導致其多次受傷,于是在不斷的消耗和受傷中,老瘸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域。

對于老瘸來說,它在離開自己的家域,往外漫無目的地游蕩的時候,是否已經感知到生命的消逝呢?老瘸讓我想起小時候家里的傳說,如果狗老了,會主動離開自己的家,死在遠離自己家的地方。和狗一樣,這些犬科動物是否保持了祖先的一些記憶和習慣呢。

藏狐(左下角)前方的道路和人類村莊

但不論是留在自然里的藏狐,抑或是被人類馴化的狗,他們如今的競爭關系是受人類深度影響的。

對于狗的馴化,有一個有意思的推測——正是狼在大規模群體狩獵以及種群合作中表現出的智慧,讓人類學會了如何與這樣一種懂得和其他個體合作的聰明食肉動物建立了互利的關系,而或許正是對于狗的馴化成功,讓人類掌握了馴化其他動物,甚至馴化植物的知識,并最終促成了農業時代的興起。

只是人類和狗之間燦爛而互利的馴化和被馴化故事,如今呈現出了對于自然以及依然生活在自然中的動物非常深遠的影響。

藏狐廣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從尼泊爾、中國、錫金和不丹,一直到海拔5000米以上,都有藏狐的身影。顯然進化讓它適應了青藏高原嚴寒的氣候,但也同時帶來了更多的消耗。艱苦的環境、疾病、流浪狗,讓藏狐生命的周期并不長,五年到六年或許已經儼然是藏狐的一生。

縱使傷痕累累,總要堅韌過活

03 式微,式微,“狐”不歸

老瘸的死亡讓我們感到難過,當一個曾經和自己發生過交集的鮮活的生命在此刻乍然而止的時候,一種特別的孤寂從遙遠的山巒上一直吹到這里,你站在那里,眼前的空白即是雪色的蒼茫,也是你對于生命深奧且不可揣測的慌張。但幾位藏族同事卻顯得很平靜,在他們看來:在青藏高原,死亡從來不是一件難以言說的事情,它存在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里,在這里,死亡是一切的起點,并不是生命的終結,如果你不可逆轉的前行方向,其實是一個新的起點,那你還會感覺到恐懼和孤獨嗎?在藏區的多重世界里,藏狐只是一種生命形式,和人類以及其他所有非人的生命通過轉世、寄生、共存等聯系在一起,你很難想象這么一種燦爛的文化形式,是在不斷的弱化生命的階級和高低貴賤,因為眾生本就平等。

在這里,死亡是一切的起點,并不是生命的終結

所以對于老瘸來說,雖然它的死亡帶來了身體和物質的消失,但它以及其他的藏狐個體,依然給予了我們很多生物學的信息。

比如一只藏狐的家域估計只有1-2平方公里,這一估計大大低于之前的其他區域的研究,或許和嘉塘的鼠兔密度有很大的關系。作為捕食者,鼠兔占據了藏狐食物的絕大部分,也會影響藏狐的家域大小、活動節律等方面。和大部分哺乳動物僅母親撫育后代不同,犬科動物通常為雙親育幼,甚至哥哥姐姐也會參與對弟弟妹妹的照顧,根據我們的觀察,藏狐也是一對父母共同哺育后代,并且呈現出較為穩定的伴侶關系。

在“走出青藏高原”的假說里,有人提出類似于西藏披毛犀(披毛犀的祖先)、布氏豹(雪豹的祖先)、邱氏狐(北極狐的祖先)、喜馬拉雅原羊(盤羊的祖先)都是在青藏高原演化,首先適應了寒冷的環境,之后隨著冰河世紀的到來,擴散到北極圈附近。

這一假說一方面說明了青藏高原對于動物演化的重要性,而除此之外,也說明了在未來新的氣候危機以及自然條件的影響下,青藏高原依然可以在這些動物退縮后,扮演著“庇護所”的作用。

積雪覆蓋的青藏高原

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增加在這個區域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呈現這個區域最絢麗的那部分生命,這些生命有生物的,也有文化的。

最后,感謝這些陪伴我們在這里一直觀察的伙伴們——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玉樹州和稱多縣政府,以及螞蟻森林、中華環保基金會,山水的戰略合作伙伴華泰證券。

希望在時間的長河里,我們能夠記錄下短暫但可以被回憶的一段。

狐不歸去。

原標題:《藏狐,狐不歸去》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宁县| 邛崃市| 平南县| 苗栗县| 石景山区| 温泉县| 九寨沟县| 隆尧县| 河南省| 大方县| 永安市| 永福县| 唐海县| 天镇县| 乌拉特中旗| 尉犁县| 永济市| 龙南县| 南木林县| 武陟县| 都江堰市| 双江| 兴和县| 龙游县| 晋江市| 博兴县| 佛山市| 江北区| 丰顺县| 封开县| 炎陵县| 黄石市| 瑞金市| 寻甸| 宜兰市| 车险| 和平区| 大新县| 永州市| 杭锦旗|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