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些干部帶的“調研神器”,讓上海大調研每個環節都留有痕跡
大調研開始近3個月,越來越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問計問需。不過小研最近發現,楊浦、黃浦某些干部去基層調研走訪,居然連本筆記本都不帶,不帶筆記本怎么做調研呢?
原來,這些干部攜帶的是最新的“調研神器”
“我在一線·楊浦大調研”數據平臺
數據平臺集成手機App“楊浦大調研”和電腦客戶端,讓全體機關干部帶著手機進家門,每次調研、每個問題的處理、每項建議心得都現場實時記錄,云端實時可查,促大調研走深走實,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
APP的后臺和“12345”市民熱線平臺進行對接,保證每個問題建言都落實解決。平臺還完善了科學派單、限時處理機制,即簡單的問題一個工作日,復雜的問題五個工作日,特別復雜的問題最多十五個工作日內處理。

一天下午,延吉新村街道干部袁銀花敲開了延吉四村26號的家門。居民程長山馬上建議道:“我代表居民們提個建議,就是前幾年突發寒潮冰凍天氣造成消防管破裂,通過居委會反映后,政府部門馬上就派人來修理,目前破裂管子全部修好了,但其它部位遇上突發情況是不是還會出問題,居民還有后顧之憂?!弊詈孟?8號一樣,全部更換樓道內所有的消防管子。


與此同時,在楊浦區委大調研辦后臺的電腦上,袁銀花錄入的編號信息內容已經清晰可見。
大調研辦工作人員將信息點對點發送到楊浦區綜管中心“12345”平臺,按照相關內容分類派單至責任部門承辦。半個小時后,楊浦區公安分局電腦平臺即接收了程長山反映的情況,納入大調研問題辦理清單。

社區治理大數據應用平臺
社區治理大數據應用平臺包含:“黃浦瑞金APP”以及后臺網格中心工作人員可以查看的“社區治理數據庫”,能幫助街道摸清了轄區內居民與社區情況的“底數”,在社工走訪、養老服務、受理大廳、社區巡檢、自治共治、黨建等15個社區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了社區治理的精細度與效率。

在茂名南路某號一戶居民家門,居民曹阿姨接待了社工小王的走訪。走訪前,小王已經通過“黃浦瑞金”APP查看了曹阿姨的信息:發現她是一位高齡孤老、僑眷,非常熱心,經常參加社區自治活動,對社區為老服務有所了解,此前已經享受過代為烹飪、陪同看病、洗衣洗被等社區養老服務。
小王在與曹阿姨聊天后,得知她希望能獲得更多貼身照料,就向她介紹了不久前上海推廣的長護險。曹阿姨問得非常仔細,小王對照著APP中“數字全崗通”欄目中關于長護險的政策內容逐條向她解釋,并代她在APP中申請了長護險。

對巡檢中發現的問題,街道工作人員都可以通過APP進行匯報,后臺收到后將協調人員進行處置。比如,發現違章搭建,可以拍照上傳,由街道網格中心派單,將數據信息同步推送城管、房管和綠化等相關部門,進行及時處置。
也正是通過“社區治理大數據應用平臺”,街道理清了轄區內165處文保與歷保建筑的具體位置與情況,并安排人手每日進行重點監控與巡查,確保歷史文脈的完整留存。

在自治辦指導下,居委動員骨干力量成立弄管會,形成居民公約,勸導居民定點堆放建筑垃圾。黨建辦打造“樂安坊黨建特色項目”,以項目化鞏固自治成效。如今,南昌路暴露垃圾發生率明顯下降。通過“會診”,進一步提升街道各部門相互工作支撐的效率。
功能3:為街道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如今,街道在制定民生政策、社區治理規劃時,都會比對一下數據庫中的數據再進行決策。比如,通過對網格案件數據的分析,街道發現環衛市容事件發生率較高,為40%以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暴露垃圾事件,占環衛市容事件近一半。通過數據與地圖比對,可以鎖定發生暴露垃圾最頻繁的街區——長樂路、南昌路等等。
街道分析,這些街區上小餐飲店集中,因此協同條塊部門進行了綜合治理,并增加了社區巡查力量,以鞏固治理成果。

小研希望,各級政府部門,能進一步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讓大調研走訪的每個環節都留有痕跡,每個數據都有統計,每個問題都有落實。
(原標題為《去居民家走訪,這些干部居然連個筆記本都不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