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話亭轉型“悅讀亭”,上海徐匯嘗試打造小而美的閱讀平臺

公共電話使用頻次越來越低,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市政設施,該如何賦予遍布上海街頭的紅色電話亭更多功能?
3月25日,上海徐匯“悅讀亭”正式啟動。首批6個由公用電話亭改造而成的悅讀亭落戶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此后,市民可以在老城區的這些紅色電話亭中,參與一些小型圖書漂流活動,或是通過“悅讀亭”內的書籍,了解其周邊的歷史文化故事和名人故事。

自2017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項目正式啟動、徐匯區文化局與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歷經6個多月的溝通、設計、籌備與改造,終于在2018市民文化節“文化服務日”當天亮相徐匯街頭。

“全民閱讀需要龐大的公共文化資源去支撐和保障,如果說各級公共圖書館是整個全民閱讀體系的主動脈,那么具有閱讀內涵的社會空間、讀書類社會組織就是毛細血管,看似微小,但卻深入肌體每個末梢,活躍機體運轉。”徐匯區文化局副局長傅曉表示,本著將全民閱讀推向城市“肌體末梢”的愿望,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可能性。

將電話亭改造為“悅讀亭”的想法因此誕生,為老城區內公共設施的轉型提供了嘗試樣本。
傅曉介紹,徐匯區文化局與承擔空間設計改造的厘新文化團隊經過6個多月,多次現場踏勘,通過一次次的“掃街”,最終排摸出可用于改造的電話亭數量為80個,均分布在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內。
雙方實地走訪了區域多家名人故居、出版社、閱讀類社會組織,最終確定首批3種主題6個“悅讀亭”,分別為“漂流亭”、“名人亭”、“一本亭”。三種悅讀亭提供的都是小而美的精閱讀體驗,在有限空間內與周邊環境、居民形成互動,提供差異化的精準閱讀體驗。
厘新文化負責人李根介紹,此次推出的三種類型“悅讀亭”中,“漂流亭”與徐匯區“匯悅讀書香聯盟”成員荊棘鳥書會合作,不僅在電話亭中提供閱讀與漂流平臺,市民還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匯讀書漂流”參與讀書、漂流等一系列線下互動。

“名人亭”與巴金故居和柯靈故居合作,多種形式展現名家風采,凸顯徐匯深厚的文脈與底蘊。

“一本亭”通過定期推薦一本好書的方式,在電話亭內部空間用多種形式打造一本書的“微空間”,首批兩個“一本亭”的推薦圖書分別是《時間之書》和《海派再起》,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出版社參與其中,向市民推薦好書。

同時,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專業網絡支撐下,在所有“悅讀亭”內部都接入了光纖網絡,向市民提供更便捷、更高速、更穩定的wifi上網環境,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方便市民在悅讀亭內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

由于將依舊承擔電話亭的功能,所有悅讀亭都將24小時運轉,永不打烊。據悉,目前投入使用的6座悅讀亭采用監控、志愿者值守的方式對圖書進行管理。但未來,策劃者更希望通過市民的素養,讓這些小小的悅讀亭基本實現無人值守,有序互動。
“我們希望,‘悅讀亭’能成為市民了解徐匯海派文脈的窗口,閱讀社交的平臺,深度解析經典的驛站,在潤物細無聲中以文化人,以書會友。”傅曉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