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油期貨來了|歷時17年的重生:自貿區創新機制創造機遇
歷經數年的等待,“中國版”原油期貨終于在2018年3月26日于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2017年,中國的石油表觀消費量達6.1億噸,進口量4.2億噸,對外依存度近70%,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形成了價值逾6.5萬億元的巨大產業鏈和消費體系。近年來,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中國石油產業鏈相關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敞口,經營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中國急需一個成熟的期貨市場為原油貿易提供定價基準和規避風險的工具。
即便以2013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立的時間來計算,原油期貨的推出也經歷了4年多時間。如果從2001年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始研究論證開展石油期貨交易算起,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已歷時17年。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南京石油交易所等,它們也曾推出石油期貨合約。國內期貨市場,尚未有任何一個品種經歷了如此漫長的上市歷程?!爸袊妗痹推谪浀耐瞥觯烤棺哌^了一個什么樣的歷程?
前世今生
中國的原油期貨推出,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彼時曾出現過多家石油期貨交易所,第一家是南京石油交易所,1993年3月6日開業。隨后,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繼推出石油期貨合約。但從1994年4月起開始,國家對石油流通體制進行了改革,加上早期期貨業發展不規范,使得我國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的石油期貨于1994年畫上了一個句號。
“有人說,我們國家是從2001年開始準備原油期貨上市。實際上,這個工作的開始還要更早十年?!币晃婚L期從事石油交易行業的專家回憶到,上世紀90年代石油交易所關閉之后,交易所內有一批專業人士就開始學習期貨交易,有的“從本科一直學到博士畢業”,可以說為推出原油期貨進行了非常精心的準備。
由于當時上市原油期貨的市場條件不夠成熟,交易所對石油期貨產品的上市路徑作了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的策略:先從石油產品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起步,開展燃料油期貨交易,積累經驗,創造條件,逐步推出其他石油期貨。
資深期貨人士、億信偉業基金首席顧問江明德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2004年開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到要發展期貨市場,沉寂了近十年的期貨市場開始慢慢恢復。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燃料油期貨——這是石油期貨的第一個品種。
“燃料油期貨上市后,運行很好,在當時的情況下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效果明顯,這促進了交易所和各方推動原油期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某次公開講話中這樣回顧。
姜洋表示,原油期貨設計中最大的問題是國內原油現貨市場高度集中,“三桶油”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在高度集中的現貨市場基礎上是無法開展期貨交易的,只有在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市場才可以。
“因此,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從一開始就定位為國際化市場,向全球開放,讓全球眾多的原油生產商、貿易商、金融機構、對沖基金進來,這樣市場各方才能達到一種平衡,市場才不易被操縱,運行才能健康。”姜洋稱,原油期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定位為一個國際化市場,對全球的投資者,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金融機構開放。
2012年,“中國版”原油期貨計劃正式提出。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的要求。當年,時任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在湖北省資本市場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將在年內推出繼美國、英國后的第三個全球性石油期貨市場,以爭奪石油定價權”。
自貿區金融開放步伐加快創造機遇
原油期貨作為中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其在平臺建設、市場參與主體、計價方式等諸多方面與國內現行期貨品種有所不同。
“原油期貨合約設計方案最大的亮點和創新可以用十七字概括,即‘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參與交易,報價為不含稅的凈價,外匯可用作期貨保證金?!鄙掀谒嚓P負責人表示。
參與原油期貨上市的前期研究工作的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力波教授也表示,我國原油期貨從籌備開始,就高度重視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的選擇,一方面要使原油期貨的設計有效發揮中國市場區域性定價中心的作用,盡可能吸引國際市場主體參與;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階段性特點,有管制、有節奏地開放市場,確保風險可控。
江明德認為,自貿區創新機制帶來的金融開放步伐加快,為原油期貨的“重生”創造了機遇,也為國際石油商和金融機構參與我國原油期貨市場鋪就了道路。
2013年11月2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全資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貿區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原油期貨的上市邁出了關鍵一步。
“上海在建設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這為原油期貨的交易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支撐,而自貿區以及未來的自由港發展為原油期貨的國際化提供了制度保證。”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指出,只有自貿區的制度才能保證原油期貨真正發揮其價格發現的效用和功能。
隨著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落地,原油期貨的上市步伐加快。
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原油期貨上市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
2015年6月26日,證監會在發布會上表示,原油期貨進入上市前最后3個月的準備期。
“2015年本已準備掛牌交易的原油期貨,因當年的股市異常波動而延后。2018年3月26日開鑼交易的原油期貨實際上延后了2年多?!苯蠓Q,原油期貨上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可謂是改革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
政策準備和反復試驗
“原油期貨上市,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個期貨品種,要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因此所以的問題主要是對外開放的政策突破,這就需要包括海關、財稅、外匯、質檢等部門,為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原油期貨制定特定的政策?!苯鞯聦ε炫刃侣動浾弑硎?。
近年來,從允許外資參與境內期貨市場,到解決交割環節征稅問題,再到解決境外交易者怎么開戶、資金怎么進出、外匯如何兌換等問題,財稅部門、海關總署、外匯管理部門等多個部委都相繼修改了規則,制定了完善的制度體系,打破政策壁壘,為原油期貨上市提供配套政策支持,為境外投資者參與提供了方便。
此外,在國家層面上,據姜洋介紹,在1999年《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基礎上,國家分別于2007年、2012年兩次對《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行修改。2012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的要求。同年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限制外國人參與原油期貨交易的規定做了刪除,允許外國人參與境內特定期貨品種交易。這就為國際化原油期貨上市,也為以后的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期貨的國際化打開了大門。
而期貨公司作為一線的參與者,更體會到了原油期貨推出的艱辛與不易。
以換匯為例,據南華期貨總經理助理夏曉燕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由于引入了境外客戶和機構參與特定品種交易,從境內經紀會員方面增加相應的美元貨幣質押成保證金,相關特定品種的日常盈利、交割貨款等資金的結購匯業務,因此經紀公司需對接的機構業務范圍增加?!叭缭黾恿藢ν鈪R管理局的報送業務;增加了與銀行的換匯業務等。”
此外,在備戰原油期貨的過程中,換匯規則也幾經修改,從開始的T日換匯,到現在的T+1換匯,交易所和外管局為了原油上市以后中國金融市場能夠正常、穩定的發展,不斷完善換匯制度。“在充分理解交易所的換匯邏輯這一點上,存在的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為何要頻繁修改?新的換匯制度在執行上會遇到哪些情形?在引入境外投資者以后新的換匯制度如何規范市場投資者的行為?”華泰期貨風控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華泰期貨組織人員多次參加能源中心的培訓,經過溝通,最終完全理解了交易所和外管局對外匯管制的中心思想,為原油期貨的上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是在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之下,原油期貨的漫漫上市路終于走到終點線。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從一般規律看一個產品上市后,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5年或者10年,才能逐步成熟,其功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如果這樣,未來這一標志性產品,可以建立反映中國及亞洲市場供求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苯笾赋觥?/p>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歷程大事記:
2001年,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始研究論證開展石油期貨交易。
2004年,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貨上市。此后,上期所、鄭商所、大商所先后上市了PTA、LLDPE、PVC、甲醇、瀝青、PP等石油化工產業鏈相關期貨品種。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貨上市。
2012年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原油等)。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原油期貨的上市邁出了關鍵一步。
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這標志著國內首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原油期貨上市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
2017年,證監會批準上期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章程規則。
2018年2月9日,證監會發布會宣布,原油期貨將于3月26日掛牌交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