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小鎮付費自習室里的每一份拼搏都值得尊重
前不久,“河北一縣城開辦超10家共享自習室”引發熱議。在一二線城市經歷了數輪激烈競爭,已經走出“風口”的付費自習室似乎在縣城“起死回生”。有記者采訪發現,與一二線城市的付費自習室不同,四五線城市及縣城的自習室用戶多為回鄉考研、考公的年輕人,但人數遠不及大城市。
付費自習室最早興起于日本、韓國,后來也傳入我國。此前在大城市曾經火過一輪,2019年就被稱為中國付費自習室的元年。數據顯示,僅那一年時間全國就“冒”出約5000家付費自習室。
但隨后這個商業模式開始降溫。據相關數據分析,到2021年的時候,付費自習室的用戶規模增速已經從2019年的170.6%收窄至34.8%,不少城市自習室開始出現“冷清”的狀況。而眼下付費自習室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藍海——縣城,在這些圖書館、書店、咖啡廳相對稀缺的地方,付費自習室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靜謐空間。
有意思的是,在這個新聞成為熱搜之后,在網絡上卻遭遇了不少冷嘲熱諷。“去圖書館不香嗎”“花錢自習,不就是自律性差嗎”“在哪不能學,儀式感太重了”“找個安靜的地方還不是玩手機”……
說實話,這些言論未免太高高在上了。就比如圖書館,且不說縣里財政能支撐多少公益圖書館,圖書館又如何能像付費自習室提供“安靜自習區、出聲背書區、用餐休息區”這種細分需求?再比如“自律性差”“在哪不能學”之類的指責,其實也是低估了每個人生活空間的復雜:安靜空間真的那么容易得到嗎?在縣城生活過、和幾代人住在一起的年輕人,應該有自己的體會。
這個商業模式好不好、能不能持續且另說,付費自習室至少給縣城里的小鎮青年的努力和拼搏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付費自習室提供了一個讓他們可以專注埋頭學習的地方,讓他們可以短暫地與生活空間隔絕,與自己的夢想聯接。
縣城自習室里的小鎮青年其實面臨著不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從報道中就能看出,他們就算是準備考研,一般也是“二戰”;考證的也很多,這多是為了找工作或換個工作;自習的年輕人的學歷也不能算高,大多在二本以下,其中不少是民辦大學。
這說明,需要縣城自習室的,往往是學習梯隊里并不是最靠前的一部分人,但他們同樣努力,為了學習寧愿付費。所以,這不僅是付費自習室“下沉”,更是一批小鎮青年想“上行”。
無論如何,他們的夢想與拼搏都應當被尊重,部分網友們不應該輕佻地嘲笑他們。付費自習室背后一定有真實的需求,還有許多小鎮年輕人不甘于現狀、積極進取的愿望與理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