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安徽阜陽一村子堅守村規民約,50年來喪事隨禮最高收10元
問個問題:現在(安徽)阜陽隨份子多少錢?100的有,200的有,300的有,多還是少?300肯定不算多。
可阜陽有一個村,卻堅持喪事隨禮只表達心意,50年來,最高只收10塊錢。
2017年6月的一天,(阜陽)界首市光武鎮黃寨村尹堯自然村貧困戶尹明舉因患食道癌去世了,要是按照當下農村辦理喪事的規矩,火化、下葬、擺席面,一套程序下來,怎么著也要花上個兩三萬元,但是按照這個自然村多年形成的規矩又加上脫貧攻堅的好政策,這一場白事下來基本上沒有花幾個錢。
逝者妻子王秀云說:“俺老公有病以來,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家里都被掏空了,要不是村里有這個好規矩和干部、村民的幫助,真不知道這一場事兒咋頂過去,連火化費800多塊錢,國家都給免了,家里一有事干部和村民都來幫忙,飯也不吃,喝口水就都走了”。
喪事不吃飯,幫了忙喝口水就走,是這個村50年的老規矩,喝口水就算吃了主家的飯菜,幫忙不添亂。
更為特別的是,全村166戶人家,無論親疏,由村干部統一收繳,每家交上10塊錢的“紙份錢”領一條毛巾,既不擺宴席,也不唱戲吹響器,既莊重又節儉。
黃寨行政村村兩委于洪昌說:“1968年我剛從學校畢業就到尹堯生產隊工作了,當時隊委會總共有七個人,那一年我們幾個人商量,村里老人(有人去世)鋪張浪費,不如立個規矩,喪事簡辦,村里兩大姓,哪一姓家里有人老,另外一姓負責打墓、抬棺,紙份錢全村每家兌一毛錢。村里組織了一些有經驗的青壯力成立了抬棺隊、打墓隊,都是幫了忙喝口水兒就各回各家吃飯。后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份子錢不斷地增長,但是現在一直維持在10塊錢。現在50年了,紙份錢從當初的一毛錢,不斷地漲到了兩毛、三毛、五毛、一塊、兩塊,直到2010年漲到十塊錢就再沒變化過,主家從不擺宴席,回給前來幫忙的親鄰一條毛巾、一塊肥皂。”
通過這項村規民約,極大地促進了黃寨村孝老愛親的濃厚氛圍,大力推進了移風易俗、提升了鄉風文明。
殯葬改革政策執行后,通過村民議事會大家又共同商議,哪家如果偷埋土葬,或者不孝敬老人,紙份錢一律不給,村干部也不給派打墓隊、抬棺隊到戶幫忙。曾經有一戶人家,由于夫妻兩人在老人生前極不孝順,自己住著樓房將奄奄一息的老爹放在老宅院內四面透風的棚子里,老人又凍又餓沒幾天便亡故了。出殯那天,所有的打墓隊、抬棺隊都不約而同的沒有去幫忙。老人家的兒子羞愧難當,最后跑到人群里四處磕頭,最后大家才愿意去幫忙。但是按照約定,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沒有去送紙份錢。
一條村規民約,五十載春秋冬夏從未改變,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也在黃寨村不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村民自治,統一操辦、村兩委監督,不僅極大地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巨大的浪費,也引導了社會風氣不斷向善向好,經過不斷的推廣形成了黃寨村喪事簡辦、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尚。
不僅在黃寨村,界首市在全市所有建制村、社區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建立“四會”。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或不辦、“惡俗”陋習禁辦,并要求黨員干部嚴格做到隨禮不超過50元。
(原題為《阜陽這個村,50年喪事隨禮最高只收10塊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