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安街知事:今日履新的兩位副國級出身中紀委
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公眾號消息,3月18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國家監察委員會首位主任亮相——他就是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紀委副書記楊曉渡。
同時,司法部部長張軍當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晉升副國級。2012年11月至2017年2月間,張軍擔任中紀委副書記。
日前發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出:“監察部并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國家預防腐敗局并入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楊曉渡的另一個身份為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今起,最后一任監察部長成為首任國家監察委主任。

楊曉渡
楊曉渡出生于1953年10月,上海人,1976年從上海中醫學院畢業后遠赴西藏工作。1998年,楊曉渡出任西藏自治區副主席,2001年回到上海任副市長,后任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2012年5月,他轉任上海市紀委書記,正式進入紀檢系統。
2013年10月,楊曉渡出任中央第三巡視組組長,成為第一位擔任巡視組組長的現職省級紀委書記。他在動員會上擲地有聲地說: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不能讓有問題的人心存僥幸,不能讓腐敗分子有立足之地。
2014年1月,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會議上,楊曉渡增選為中央紀委常委、副書記。2016年底,他接替“救火”民政部的黃樹賢,執掌監察部,后來又兼任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承擔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重任。
2017年10月,楊曉渡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晉升副國級。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在“部長通道”就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回答了媒體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道: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擔心,紀委和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以后,會不會成為超級機構?如何加強對監察委員會的制約?
楊曉渡表示,紀委和監委合署后并非超級權力機關,并沒有過多增權的行為,“我們做的大量工作,大概是日常拉拉袖子、提個醒的工作,是監督的工作,是防止人由犯小錯誤變成犯大錯誤”。
關于監察委如何監督自己的問題,楊曉渡說:“我們內部有非常嚴格的監督機制,有干部監督室,將來要負責監督監察委的工作和監察委的干部;內部有機關紀委,負有黨紀的監察職能和監察法規定的監督職能。十九大以來,我們內部清理門戶,處理數量是很大的。同時,我們還要接受黨中央的監督,全國人大也要依法對我們進行監督。監察委也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包括輿論監督?!?/p>

張軍
出生于1956年10月,山東博興人,他與法律結緣,始于1978年到吉林大學學習法律。
1985年碩士畢業后,張軍進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2001年出任最高法副院長。2003年至2005年,他轉任司法部副部長。2005年至2012年,又回到最高法任副院長。
2007年10月,張軍成為中紀委常委,2012年11月,當選為十八屆中央紀委副書記。2017年2月,張軍轉任司法部部長。
作為一名執紀者,張軍曾多次公開面對媒體,對反腐過程中的熱點問題以及重大政策解疑釋惑,比如“生活奢靡”和“貪圖享樂”怎么定義,何為“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黨組織對黨員用合法收入買豪車、名表是否過問等。
除了楊曉渡和張軍,近年來多位中紀委副書記出任了其他部門領導,包括——
2013年5月,中紀委副書記王偉轉任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正部級);
2014年10月,中紀委副書記李玉賦調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后任副主席。
2015年4月,陳文清不再擔任中紀委副書記,出任國家安全部黨委書記,并于2016年11月任部長。
2016年11月,曾任中紀委副書記的黃樹賢不再擔任監察部部長,被任命為民政部部長。
(原題《今日履新的兩位副國級出身中紀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