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在深山里遇見一場冷雨

寫作者語 | 遇見樹,遇見自己
作者 蘇滄桑
“我希望自己的眼睛是文學意義上的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
寒露時節,我在深山里遇見一場冷雨。站在空林小屋的落地窗前,我長久地凝視一場雨,確切地說,是欣賞雨的演奏——雨在一些較高的樹葉上凝結成很大的雨滴,落到一些較低的樹葉上,呈現在我眼前的畫面是:枝葉在大雨滴的重力作用下,輕輕彈跳,又恢復如初,于是,枝枝葉葉琴鍵般此起彼伏,仿佛雨滴是指尖,彈奏著滿山枝葉。于是,我聽見了雨滴聲和無數種天籟的和鳴,而整個山林顯得愈加靜謐。然后,我看見我正在讀的一本書里,走出了三頭美麗的長角鹿,走向深林,優雅地彎下腰飲著泉水,它們尚未被殺害,被砍碎眼珠,被割下鹿角,它們的瞳孔里映著江南十月雨霧蒙蒙的天空。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死于多年前的長角鹿,通過一條“密道”來到了彼時彼刻,又通過另一條“密道”傳遞給了此時此刻的你——親愛的讀者朋友。這一條難以描述的“密道”,讓人與鹿相遇,與樹相遇,與萬物相遇,與最真的自己相遇,無論是林深見鹿般的驚喜,艾灸般療愈型的暖意,還是靜水深流般寧靜的力量——都是我想通過自己的文字給到你的。
“假如一個人知道余生還會遇見多少場雪,便不會為一場雪如此激動和執拗了吧?那么,有誰能保證自己的生命里還能遇見一場大雪呢?”這是我的新書《遇見樹》里的一段話。生命是無數場偶然的相遇、必然的告別。人生路上,我們不斷遇見樹、遇見沙、遇見海、遇見人、遇見萬物,又不斷告別。誰也不知道,是何時何地,我們已經完成了與Ta的最后一面,如同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生命是否還能遇見一場大雪。在不斷的相遇和告別中,量子糾纏,能量交換,我們遇見的其實是自己,最后回歸的亦是自己。

《遇見樹》是我散文創作三十五年來第一本最全面的作品精選集,所選的三十余篇散文都是我自己覺得最走心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近幾年的新作。故鄉海島的山山水水,江南大地的古村古鎮,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是我與世間萬物的深情羈絆,也是自己與內心的對話。
“時光篇”里,我遇見一江水、一棵樹、一粒沙、一場初雪、一場日出、一個驛站。“一粒沙,不會告訴你它去過多少地方,藏著多少秘密。一粒沙,不會告訴你它有一千歲還是一萬歲。一粒沙看著我時,像一位亙古老人看著一個嬰孩兒,一個會轉瞬即逝的生命,因此,它的眼神里充滿悲憫和慈愛”。
“故土篇”里,我遇見一條老街、一座孤島、一碗海鮮面、一個從未真正回得去也從未真正離開過的海島故鄉,“每一個故園的夢里,徹夜回響著游子的腳步聲”。
“鄉野篇”里,我遇見梯田、船幫、古村、碗窯、一只會笑的山羊、一群不堪重負的騾子。“千年不朽的不是星辰,也不是歷史,不是河流,也不是人心,或許只是一條大江奮勇奔流的方向,是人類舉起火把和鋤頭、絕不放下的那個動作”。
“如果一張元書紙開口說話,它發出的聲音,一定是水的聲音,水聲里,是比古井更深的寂寞”。在“手藝篇”里,我遇見海島冬釀、古法造紙、西溪船娘、草臺戲班、龍井茶農和器官捐獻協調員,每一份勞作里深藏著難以想象的艱辛和無奈,也深藏著生生不息的古老美德。
“古跡篇”里,我遇見謝靈運劉勰李白杜甫,遇見蘇東坡賀知章,遇見一把舊銅鎖上拴著一枚銅錢和一個繡著蓮花的藍荷包,遇見我的第二故鄉西湖、河西走廊的駝鈴聲、焉支山下兩匹隔著欄桿親吻的馬,遇見湮沒在時光深處的中國李莊,它將自己化作了一枚帶露的草葉,醫治著中華文脈的傷。

“遇見樹”是一個文學意像——遇見萬物,遇見萬象,遇見最真的自己。
《遇見樹》全書配有五十余幅與文字相關的風景場景相片,都是我和我的家人,我的攝影家朋友們所拍。封面圖片拍攝于西藏林芝的嘎朗村,一樹桃花、一頭老牛,其實在畫面不遠處,還站著一位藏族女子,她身背一個男孩,身旁依偎著一個女孩,天地靜美安詳,就像我們內心向往的世外桃源。書中有兩幅是我故鄉的娘家小院和對我生命有著深遠影響的桂花樹。一到深秋,小院就會鋪滿金色的陽光和桂花雨。相信,無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娘家小院,它是兒女最好的療傷地、心靈的港灣。還有一些是我近幾年沉浸式體驗生活的即時記錄,比如和草臺戲班演員及六個月大就跟著戲班流浪嬰兒的珍貴合影。

作者和父母在一起。攝影 | 鄭達躍
“守赤子之心,信萬物有靈,接人間地氣,書天地大美”,是我的文學理念,亦是人生理念。我希望自己的眼睛是文學意義上的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通過敘述視角的多元變量,敘事時空的自由切換,融匯成一個靈動幻美、文質皆勝、和諧統一的審美世界,抵達宏大和深邃,抵達讀者的內心。
希望《遇見樹》這本圖文并茂的書于素未謀面的你而言,是“精神自我居住其中”的蝸居,是“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新書推薦




原標題:《我在深山里遇見一場冷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