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路博邁亞太區負責人:中國資本市場在多方面具有世界級優勢
【編者按】大江大河,十年奔流,中國經濟躍上新臺階。2012-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由53.9萬億元突破至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也從11.4%上升至18%。
中國經濟闊步向前,對外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巨頭,開始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并從中持久獲取紅利。
那么,這些國際巨擘如何看待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又如何展望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呢?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取得的成績最突出表現在可持續和高質量。”近日,路博邁集團亞太區負責人、路博邁基金(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頌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是持續推進的經濟體制改革,全球化開放的進程,還是創新的宏觀經濟調控方式,都讓中國經濟在量的增長上實現了質的提升。“中國今天經濟社會建設的偉大成就,離不開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
劉頌說,作為一家全球資管機構,路博邁親眼見證了中國經濟十年來的宏偉變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與日俱增,截至2021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連續三年超過1萬美元,因此,中國的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市場也迎來更多樣化的需求,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中國經濟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雙向奔赴的
路博邁由被稱為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的Roy Neuberger在1939年與Robert Berman聯合創立,是一家獨立經營且由員工持股之私人投資管理公司,協助全球機構投資者、投資顧問與個人投資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資與多元資產、私募股權、房地產及對沖基金投資組合。
截至2021年6月30日,這家國際老牌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330億美元(約合2.80萬億元人民幣),管理資產類型涵蓋股票、固定收益、對沖基金及流動性另類資產、房地產。
事實上,早在2008年,路博邁就進入了中國市場,2016年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作為WFOE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2017年在中國基金業協會注冊為私募基金管理人,2018年獲得上海金融辦支持成為QDLP業務試點機構,設立海外投資基金管理子公司,至今已經成功募集了8只產品,為中國境內客戶參與投資豐富多樣的優質海外私募股權類策略提供了機會,躋身中國境內QDLP管理人第一梯隊。
對此,劉頌總結道:“中國經濟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雙向奔赴的。如果說可持續和高質量是中國經濟的優勢,那么中國資本市場的優勢也與之相輔相成。”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金融等領域的開放也進入快車道,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也明顯加碼。
在劉頌眼中,過去十年,中國的金融供給側改革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體系、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金融結構不斷優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需求的適應性大幅提高,直接融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明顯提升,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匹配度增強,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也越來越全球化,外資銀行、券商、基金和保險逐一落子,更加凸顯了中國資本在全球的重要意義。
“中國資本市場在創新、開放和規范化方面都具有世界級的優勢。”劉頌說。
創新、ESG和開放將會是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4月1日,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資持股比限制,多家海外資管巨頭第一時間遞交設立全資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路博邁正是其中之一;2021年9月,路博邁拿到了籌建批文,成立國內第三家外商獨資基金公司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準備開業事宜,包括招兵買馬等。
“中國市場業務是路博邁集團的戰略之一,核心是在路博邁全球框架下,利用中國市場的資源優勢,塑造本土優秀團隊,做出更多融合國際化基因的,但又更適合中國市場的資管產品,更好地為國際和國內投資者提供雙向服務。”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未來,劉頌認為,創新、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開放將會是當前時點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二者是并存的。
具體來看,劉頌指出,創新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驅動力,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ESG投資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經濟發展目標的主要路徑,只有通過ESG相關監管政策和機構投資者的引導,中國企業才能在ESG表現上有所提升,中國經濟才能步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以金融機構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需要在ESG監管政策的指導下,積極推動ESG金融產品和投資策略的創新,“站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中國綠色債券投資市場機會很多,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下一步,劉頌認為,只有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才能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國經濟發展也能夠更好惠及全世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