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為了“名正言順”地陪伴,他們時隔半個多世紀重逢后決定領證

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2022-10-1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
? 浦江頭條 >
字號
近日,“95歲老人分隔60年后再重逢”登上熱搜。現在,讓我們來聽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拍攝:張呈君 編輯:黃嫣然(03:37)
“阿姊”“阿弟”,現年96歲的曹振威和徐桂珍住在養老院同一間房里,出生時間只相差五六個小時,平時他們這樣稱呼彼此。

老人的結婚證。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2020年9月23日,兩位老人登記結婚,這是他們時隔半個多世紀再重逢后做出的決定。隨即,兩人搬進養老院生活,真正成為“老伴”。

近日,“95歲老人分隔60年后再重逢”登上熱搜,許多人感嘆這份幸運與緣分。10月13日,澎湃新聞記者在福壽康上海康泰養老院見到兩位老人,聽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

得知有人來訪,曹振威穿上一身灰色西裝,打好領帶,恢復當年老攝影師的做派;徐桂珍戴著珍珠項鏈和玉鐲子,精神矍鑠。“雙喜”紅字還貼在房門上。

年輕時的徐桂珍(翻拍)。

年輕時的曹振威(翻拍)。

歲月漫長,許多事情老人已經不記得了,時間、容貌都變得模糊。曹振威的腦海里重復播放一些片段,徐桂珍似乎記得更多,但也很難說清發生了什么。

但他們記得彼此的名字,記得一聲“阿姊”和“阿弟”,重逢后感到親切和投緣,“我們就像姐弟一樣”,登記結婚是為了“名正言順”地陪伴。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和兩位老人、養老院員工的對話:

十六七歲初見面

澎湃新聞:你們是什么時候出生的?

曹振威:我們是1926年“同年同月同日”生,她是陰歷八月初十亥時(21點至23點),在江蘇常州出生;我是陰歷八月十一的寅時(凌晨3點-5點),在上海浦東出生,差五六個小時。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認識的?

曹振威:我們父親是結拜好兄弟,以前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合伙開照相館。我爸爸負責拍攝,她爸爸在暗房沖洗照片,那時和英國人做生意。我六七歲去了威海,她爸爸很喜歡我,從小看我長大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照相館從山東遷到了上海。

澎湃新聞:你們倆是什么時候見面的?

曹振威:我跟她碰面是在十六七歲,當時在靜安區照相館相見,一起吃飯,那次她來上海有兩三天工夫。她爸爸帶她來提親,但我已經訂親了,沒緣分。

老人在養老院活動合影。(翻拍)

澎湃新聞:提親不成,后來還見過面嗎?

曹振威:她弟弟后來從常州到上海,在照相館做學徒,算是我師弟。她結婚以后到上海來,有3個孩子,一開始碰過面,畢竟她弟弟是我師弟。再后來就沒見過,她搬了幾個地方都沒碰頭過。

澎湃新聞:奶奶還記得提親后的事情嗎?

徐桂珍:我娘娘(姑姑)在徐家匯開紡織廠,我就去廠里了。那時還小,也沒婚姻。做了幾年,日本人打進來,我就回常州了。后來我的先生是個教師,我們1944年訂婚,1948年結婚,一起到南京工作。又過了幾年,回到上海。

澎湃新聞:可以講講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嗎?

徐桂珍翻閱老照片。

曹振威:我做了一輩子攝影師,在很多照相館工作過,自己也開過照相館,80歲才退休。我有4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已經走了,還有2個兒子常來探望。

徐桂珍:我1952年到上海找工作,在紡織廠工作了30年。我有4個女兒2個兒子,年紀最大的重孫女現在上大學了。

名正言順一同住進養老院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在六七十年后重逢的?

曹振威:她弟弟是我師弟,我們單位退休工人聚會,我94歲年紀最大。我問師弟,你姐姐還在不在,身體好不好。后來就通電話,她叫我去家里做客。

澎湃新聞:奶奶聽到電話什么反應?

徐桂珍:人早就忘了,但接到電話,一說名字我就知道了。我說你來呀。他坐地鐵,我本來想接他,但我想這么多年不見不認識他了。他很聰明,先去了居委會,然后居委打電話給我,說有個老先生到這邊,我就過去了,弄堂走出去就碰到他了。

澎湃新聞:久別重逢,你們聊了什么?

徐桂珍:聊聊過去的事情,這么多年沒見了,然后吃頓飯,他就回去了。后來就互相通電話。

澎湃新聞:大概多久,兩個人決定在一起?

曹振威:時間不長,(雖然六七十年不見)一談起來就知道,都熟悉。年紀大了很孤獨,她一個人,我也一個人,互相想找個老伴,我們在就在一起了。這也是緣分,想不到的事情。

澎湃新聞:你們為什么決定領證呢?

徐桂珍:到敬老院來,不結好婚呢,同住不正派。我們民政局、居委、街道幫忙打好證明,去開結婚證,兩個人一個房間,住著就比較正派。如果不打好證明,等于不太名正言順。

澎湃新聞:子女們有反對意見嗎?

曹振威: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子女都同意,都覺得蠻好的。

兩人經常手牽著手活動。

阿姊和阿弟

澎湃新聞:兩個人為什么會想到來養老院?

徐桂珍:我女兒說,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問我要不要去敬老院。我就打電話給他說,我要去敬老院了,你不要來我家跑空,這么大年紀,這么遠的路,可不要跑空了,我不在的。他說也要去敬老院,我們就一起了。敬老院布置了新房,發了喜糖。我們就安安心心在這兒度晚年。敬老院就是我們的家了,我們不想找子女的麻煩,就定心待在這兒。兩個人可以互相照顧,可以講講話。

澎湃新聞:你們怎么稱呼彼此?

徐桂珍:他從年紀輕的時候就喊我阿姊,叫到現在,仍舊叫我阿姊,我喊他阿弟。

澎湃新聞:住在養老院還習慣嗎,平時做些什么活動?

曹振威坐在房間看電視。

曹振威:我們蠻合得來,在這里住了2年多很習慣,很適應環境。天氣好的時候,下樓打打太極、散散步,在屋里就看看電視。在養老院就像家里,我們倆等于姐弟一樣。

澎湃新聞:兩位老人平時怎么相處?

老人在電視機旁吃午飯。

福壽康上海康泰養老院工作人員詹昱:爺爺叫奶奶阿姊,奶奶叫爺爺阿弟,有時候直接拍拍他。其實奶奶照顧爺爺會多一點,平常做活動,很多時候爺爺可能手比較笨,奶奶就會在旁邊協助他;下樓開藥,爺爺會幫奶奶代勞這些。奶奶負責比較細的東西,爺爺對外活動多一點。

    責任編輯:高文
    圖片編輯:朱偉輝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淳化县| 民和| 普洱| 专栏| 湖南省| 馆陶县| 沐川县| 昌江| 普兰店市| 洪雅县| 普格县| 卓尼县| 怀宁县| 兴义市| 陆川县| 洮南市| 灌南县| 彭泽县| 乐平市| 蕉岭县| 留坝县| 视频| 简阳市| 民乐县| 黎平县| 武山县| 海丰县| 嵊州市| 丹东市| 通道| 阿克| 定日县| 武定县| 简阳市| 南靖县| 洪江市| 克山县| 托里县| 崇仁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