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合肥家長熱議作業該不該簽字,有人吐槽“到底是誰上學”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合肥市教育局出臺文件,要求中小學校檢查寒假作業時不得要求家長簽字。消息一出,各種家長群里掀起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家長叫好,有的家長質疑此消息的真偽,更多家長討論起到底應不應該簽字……
近日,記者采訪了合肥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部分學校的一線教師,對此進行調查。
家長吐槽:
“到底是我在上學還是孩子在上學? ”
孩子寫完家庭作業,然后由家長在作業本上簽字,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家校互動方式,是很多人童年時的經歷,也是成為家長后承擔起的責任。但在近幾年這種方式引發很多家長的吐槽。
家住合肥市的方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沒想到最不適應的竟然是自己。 “因為每天要輔導孩子寫作業,還要按照老師的規定,一一檢查每一門作業后再逐一簽字。如果家長不能按要求完成,就會被老師在網上家長群里點名批評。有一次一位家長沒有把簽名簽在老師指定的位置,孩子還為此挨了批評。 ”方女士還告訴記者,孩子班上有的同學家長工作很忙,經常晚歸或出差,沒有精力每天檢查作業并簽字,就只好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作業輔導班。然而作業輔導班水平良莠不齊,找到一個放心的輔導班是一件既費精力又費錢的事。
還有一些家長抱怨,老師會布置一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作業,沒有家長的幫助根本完不成,比如一年級上學期的練習冊作業中,回答問題中要寫不少二三年級才掌握的生字;有的要孩子辦一張手抄報,遠遠超過孩子的識字、寫字量。這樣,布置給孩子的作業,就直接變成了布置給家長的作業。 “如果在這種家長出力完成的作業上簽字,豈不成幫助孩子作假了? ”有家長在群里訴說著疑惑。
更多的家長感慨:“咱們小的時候家庭作業可簡單多了,沒有這么多家長簽字! ”“只有聽寫之類必須家長參加的作業或者考試試卷發下來才要家長簽字。 ”方女士回憶說。而現在,無論是什么家庭作業都要簽字,每天都少不了。幾個月下來,她不勝其煩:“搞不清到底是我在上學還是孩子在上學?看作業不是老師的職責嗎? ”
主管部門:簽不簽字,由各個學校各個班級視情況決定
今年春季開學之前,合肥市教育局發布了 《關于開展2018年春季開學工作檢查的通知》。其中在規范辦學這一部分中,針對學校提出“檢查寒假期間是否要求家長對寒假作業進行檢查并簽字。”有媒體據此報道:合肥市叫停寒假作業家長簽字。
合肥市教育局宣傳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市教育局對學校是否要求家長進行作業簽字,從來沒有做過明確的禁止規定,通知中檢查此項內容是督促學校切實落實 “增效減負提質”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對家長簽字 “一刀切”,如果理解成教育主管部門叫停家庭作業家長簽字,是不準確的;家長簽字不簽字,還是由各個學校各個班級,視各自情況來決定。
合肥市南門小學王昌余主任表示,讓家長在家庭作業上簽字,這只是一種臨時管理手段,目的是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達到目的,簽不簽字形式并不重要,關鍵是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有一些了解,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如果家長和老師認為簽字可以給學生帶來壓力,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這就本末倒置了。
合肥市西園小學張娟老師明確告訴記者,自己不要求家長簽字,但也希望家長,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在孩子還沒養成良好習慣時多關注孩子的作業、學習情況,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簽字也是向孩子表明一種重視的態度。在簽字時關注的不是檢查對錯,而是通過關注作業等的書寫、是否完成、正確率、是否會訂正并弄懂等情況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和老師溝通,在家里配合幫助孩子改善情況。張娟也給家長們吃下一顆“放心丸”:絕大部分的老師是不會因為孩子有作業不會寫就批評,只要是稱職的老師,都是有足夠耐心反復教會孩子知識。
教育專家:搭好家校互動的橋梁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老師首先都是把讓家長簽字當作是一種家校溝通的手段。現代教育中,家長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旁觀者,給家庭作業簽字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諸如QQ、微信、電話等,加強溝通必然會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到底怎樣簽字才是適度、合理的呢?王昌余認為,衡量的標準應該是,是否過于加重家長負擔,過于轉嫁學習任務,簽字關注點是否過于糾結答案正確而不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答案是“是”,那就是過頭了。至于有些老師不僅要求家長檢查,還要求家長在統一位置簽字,統一意見簽署的格式,如果家長格式不對可能還會被老師批評,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絕對不提倡的。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合理的家長簽字是一架溝通家庭和學校的橋梁。對于學習態度認真,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來說,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簽字,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對于學習不太主動的孩子,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找到其中的原因,與孩子商量,可以用短期的簽字效果來督促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一段時間后,如果孩子有了改變或進步,再與孩子二度交流,不再簽字,以此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學習。總的來說,家長和老師都不能用簽字作為法寶,對孩子進行施壓,那樣,效果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
為了照顧到沒有時間和精力監管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家庭,合肥廬陽區在轄區部分學校開辦了全免費的放心班,安排教師看護孩子在學校寫家庭作業。以合肥市大楊鎮中心學校為例,該校地處城市邊緣,勞動力進城務工情況普遍,因此留守兒童數量較多。大楊鎮中心學校共845名學生,每個月參加放心班的大概在220人左右。放學后,周一至周四放心班的值班老師看護孩子們寫作業,周五下午則帶領孩子們參加社團活動。該校教師范靜告訴記者:“放心班的時間從放學后一直延續到春夏季的下午五點半或秋冬季的下午五點。有效解決了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慢慢地幫助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家長樹立起積極的家校互動意識,這樣簽不簽字也就無所謂了。 ”
鏈接
家長面對家庭作業應該怎么做
記者在采訪中,收集了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和家長的觀點,整理出來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了解:要知道孩子作業完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孩子,要幫助孩子逐漸建立起自己記錄作業內容、按要求獨立完成的習慣,家長首先要做到自己了解情況。
點評:策略性的表揚,勝于粗暴的批評。表揚的內容可以是一個寫得特別規范的漢字,或者是一道獨立思考出來的習題。小孩子需要“哄”而不是罵,有時越挨罵他越擰著做,如果指出一個優點,他就會以此為目標,日積月累,優點就會累加上去。有了表揚的鋪墊再找到問題,給出家長的建議,而不是批評與指責。告訴孩子“怎么做”,遠比空洞的發火更有實際意義。
交流:簽字是一個跟老師溝通的好機會。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心,老師可以從作業簽字中關注到。家長也可以直接把檢查作業時的想法,簡短地寫在簽名后面。
放手:逐步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方法后,特別是升入高年級后,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了,家長對家庭作業就可以適時放手。畢竟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值得提醒的是,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習慣的時候,家長最好還是把家庭作業這部分重視起來,讓檢查作業與簽字成為您與孩子、老師溝通的橋梁。
(原題為:《家庭作業 家長該不該簽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