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20世紀美國大平原沙塵暴給人的啟迪|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一級學科建設文集(08)

2022-10-12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本文來源】劉 恕,田裕釗.20世紀美國大平原沙塵暴給人的啟迪.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百家.2022年10月11日.ISSN2479-9065

編者按:歷史是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今天當我們暢享北京的藍天白云、秋高氣爽的時候,得益于近年來我國環境治理的成果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個北方都市亦曾經飽受春季沙塵暴之苦。放眼世界歷史長河,高強度沙塵暴帶來的廣泛破壞未曾遙遠。那么,如何科學防沙治沙,從根源上防患于未然?這個問題引起我們的思考。筆者近日在梳理關于40年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創新與提升的歷史文獻,拜讀了劉恕、田裕釗兩位先生在2021年的一篇佳作(該文成于去年3月14~15日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一場沙塵暴之后數月)。這篇文章回顧了20世紀上半頁美國西部強沙塵暴并未塵封的歷史,其描述的當時的自然和社會景象、以及持續的破壞性今日讀起來仍然令人心有余悸,其歸根到底的溯源追因更是發人深省。生態興則文明興,“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今天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經作者授權收錄本文作為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一級學科建設系列文集之一,希望讓讀者從中獲得有益的借鑒和啟廸。

按/Linda 審/花花 編/angel

20世紀美國大平原沙塵暴給人的啟迪

劉 恕 田裕釗

2021年6月

2021年3月14、15日,我國北方地區一場沙塵暴再次襲來,受沙塵暴影響下的城市清晨,能見度不及500米,大自然鳴響的警鐘再次引起人們對沙塵暴的關注。沙塵暴天氣過程,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只要具有產生的環境條件(下墊面地表干燥、疏松;較強氣旋提供熱力和動力)就有可能發生。但強度沙塵暴是會釀成災難的,上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西部草原的強沙塵暴,就給人們帶來毀滅性噩運。對這場已過去近百年的沙塵暴災難產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的評估,由于經過實踐驗證和時間檢驗具有科學真理的價值。我們愿借助美國西部強沙塵暴并未塵封的歷史,“以史為鑒”,從中獲得有益的借鑒和啟廸。

1、美國西部草原上的強度沙塵暴

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中西部地區遭到的嚴重干旱,降雨量僅為12英寸左右,從1932年起,在俄克拉荷馬狹長地帶開始遭遇沙塵暴,嚴重時能見度不超過1/4英里。1932年,伸手不見五指的塵暴有14次,1933年據當地農工大學氣象站記錄,發生70天嚴重沙暴。1934年5月9日,大平原刮起旋風,太陽變成橘黃色,第二天沙塵云飛到高空,覆蓋了芝加哥,傾下近6000噸沙土。5月11日凌晨強勁的狂風挾帶著沙塵向周圍迅速蔓延,持續了3天3夜,橫掃了美國2/3的大陸。1935年4月14日星期天,人們以為肆虐數周的沙塵暴終于停止,紛紛出家門,沐浴陽光,但在下午氣溫卻驟降,強黑風暴突然來襲,成為夢魘的“黑色星期天”。4月15日,大平原地,包括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俄克拉荷馬及德克薩斯六個州的部分地區,又一次迎來強度沙塵暴。沙塵暴攜帶了約3億噸塵土,橫掃中東部,形成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500公里、高3.2公里的移動的塵土帶。當天《紐約時報》頭版刊登名為《“黑風暴”——席卷1500英里,持續5小時》的報道。

沙塵暴滾滾而至(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1934年,美全國資源委員會的調查表明,全國有3500萬英畝耕地完全被毀,12500萬英畝土地失去了表層土壤,大平原區的土地荒蕪,饑餓、病痛迫使成百上千人背井離鄉,漂泊四方。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態難民潮開始了。逃難者們從堪薩斯、俄克拉荷馬、阿肯色、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內華達等州涌向加利福尼亞或返回東部。

逃難的人群(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約翰.斯坦貝克在1939年出版的《憤怒的葡萄》中,形象描述了深受“大蕭條”和“沙塵暴”打擊的難民慘狀:“無數無家可歸、饑寒交迫的人們被迫背井離鄉。數以萬計的逃難者,或坐汽車或乘馬車,翻山越嶺日夜兼程。他們像慌張的蟻群,東奔西跑,走街穿巷,到處尋找工作;東挖西采,左鋤右刨,尋找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孩子們在饑餓中掙扎,找不到棲身之地”。到 1940年,沙塵重災區的許多城鎮被棄為空城,有250萬人外遷。記者厄尼·派爾描寫他在1936年夏,所見到的美國大平原地區,已是滿目瘡痍的苦難之地,“光禿禿的土地,幾座孤零要空蕩蕩的農舍,……沒有一棵樹、一根草、一條狗、一頭牛、一個人……”

2、對環境的無知和利益引誘下的大規模開墾草原是沙塵暴產生的主要原因

美國歷史上“塵土飛揚”十年,從表面上看,是因為美國西南大草原地區在十年間一直干旱,加上受極地強冷空氣影響,常常遭遇大風天氣,“大風起兮土飛揚”;其實,美大平原民眾招受重度沙塵暴帶來的毀滅性噩運有其深層原因。

美國西南部大平原本為典型的干草原,在穩定的群落中分佈著針茅、冰草、早熟禾、野麥等禾本科植物,野牛悠然其間。正是所謂”上帝創造這片土地不是讓人耕種的,而是讓印第安人和野牛生存棲息的”(邁爾特.懷特)。在1867年的“梅迪辛洛奇條約”承諾草原狩獵權,據當時的一名官員估計,約有2500萬頭野牛被殺。沒有了野牛和印第安人。1870年后,美聯邦政府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陸續頒布《宅地法》、《造林法》、《擴大宅地法》等法令的鼓勵,大批東部居民西進開發大平原,在此建設夢想中的家園,自此,每年有100萬英畝的草地被翻耕。進入工業化時代的美國,農機作業發達,一臺拖拉機可抵10匹馬,被稱作“大草原的毀壞者”的單向犁,破壞草原的效率堪稱奇跡,翻耕草皮可連根拔起,鏟光天然植被。到了1931年底,天然草被消失在鐵犁之下,以至3300萬英畝草原,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片光禿禿裸露的土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農業嚴重受損,國際小麥價格暴漲,種地成為賺錢的最容易方式。1920年,人們以每蒲式耳超過2美元的價格把小麥賣往各處,賺錢后買回更多的拖拉機,加速開墾更多的土地,在1917至1919兩年間,麥田4500萬英畝增到7500萬英畝,增加了1.7倍。市場利潤如同揮動著的魔棒,瞬時間把天然大牧場變為”麥田農業帝國”。到了1931年夏天,整個大平原被麥浪淹沒,雖然伴隨華爾街金融市場崩潰,過剩的種植導致小麥的價格降到每蒲式耳25美分,但小麥市場的崩塌并沒能減緩對草地的破壞,大平原上的農場主仍然以當地低廉的種植成本,增加他們的競爭力。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1931年到1940年整整十年間,大平原恰遭遇干旱天氣,大規模拖拉機犁開的,富有有機質的呈絮狀結構表土層被粉碎成粉狀,被大風熱浪吹揚,形成了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強沙塵暴。

大風起兮土飛揚

雨果曾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在大平原地區的自然界從“母親”到“屠夫”的轉換過程,干旱不是致命的,托拉機的犁頭也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傲慢的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和受市場利益的誘惑做出對草原生態無節制破壞的結果。沙塵暴吹蝕掉農田表土,使麥田荒蕪,棵粒無收導致的饑荒,加上塵肺病痛困擾而逃荒,民眾生活在漫長的黑暗中。

3、與肆虐的沙塵暴進行抗爭的措施

美國學者洛基山地理和地質調查所的負責人約翰·鮑威爾早在1878年《關于美國干旱地區土地的調查報告》中,對草原開發可能引發嚴重的生態危機提出預警。但是,智慧的聲音往往被世俗觀念和利益沖動所湮滅,科學的預警并未引起關注。

1933年3月,美國迎來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就在新政府成立后第9個月,11月11日,一場強沙塵暴從天而降,南達科他州農田的表土被風暴揚起;1935年4 月14日,飛沙走石,暗無天日的“黑色星期天”到來,大平原上沙塵暴肆虐不斷。面對現實,羅斯福新政府在應對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同時,接受美國“土壤保護之父”的休·哈蒙德·貝內特的觀點,將治理沙風暴引發的自然災害,納入在羅斯福新政中。自此,美國政府和民眾開始向自然服輸,竭盡所能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生態保衛戰。

⑴ 1933年5月12日政府頒布了《農業調整法》,后又陸續頒布《農場信貸法》、《農場救濟法》、《棉花控制法》、《煙草控制法》、《農場租佃法》等系列農業調整和扶持的法規政策:采取政府補償的方式,鼓勵人們棄耕休牧還草,恢復天然草原;政府同農場主簽訂減少耕地的合同,拒絕執行簽約者不得享受貸款和援助;控制農場的發展和小麥、棉花、玉米、水稻、煙草、豬等農副產品的生產,以保持農產品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某種平衡;政府實施購牛計劃,收購并宰殺矮小多病的牛,既減少牲畜數量,又挽救瀕臨破產的農民。政府在以法制和補償方式,推進棄耕休牧還草,恢復天然草原的同時,興建國家自然保護區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⑵1935年4月初,美國第74屆國會全票通過了《土壤保持法》,一致同意在美國農業部下成立永久性水土保持局,實施了聯邦土壤保護計劃。按土壤保護計劃要求,改變了大平原地區原有的不合理耕作方式,以發展條帶狀種植、免耕法、輪作制度、秸稈還田和作物留茬以及營造防風林帶等做法,減少沙塵暴帶來的破壞。新的耕作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施行并行之有效,農民的信心逐漸恢復,并建立起社區民間土壤防護委員會,走上自覺歸避、防治災害之路。

⑶ 美國政府1933年5月頒布《田納西河流域管理法》,1936年6月頒布《洪水控制法》,1939年8月頒布《哈奇農田灌溉法》,這些農田灌溉水利工程法規,既有效預防了洪水泛濫,又確保了重新造林和農田灌溉的水源合理使用,特別是將天氣預報和地面治理結合起來,對強風方向的裸露耕地,提前進行噴灌,有效地切斷了起沙塵源頭。

⑷ 1933年3月31日,剛上任的羅斯福總統,敦促國會頒布了《民間護林保土隊救濟法》,成立了民間資源保護隊,主張建立一個巨大的防護林帶,給美國的腹地束上一條綠色腰帶,以堵截來自西面的干旱風,被稱為"羅斯福防護林帶工程"。"羅斯福防護林帶工程"從北達科他與加拿大的交界處一直延伸到得克薩斯的阿馬里洛南部,縱貫了6個大草原州,沿100度經線形成一條寬160.9千米,長1850千米防護林網。羅斯福總統賦予防護林帶實現三大目標為:隔斷風力;阻止風蝕;數千人就業。他認為,這是一個崇高的使命,要求為年輕的、穿著制服的民間資源保護隊工人進行有償植樹,先后有超過300萬美國單身男子參加了民間資源保護隊,他們在國家林區工作,任務是植樹造林,開溝挖渠,修建水庫,進行各種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有償勞動。"羅斯福防護林帶工程"也被稱為美國林業史上最大的工程,總計植樹2.23億棵,造林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防護林帶已隱約地展現。

美國在羅斯福新政期,由法規支撐下逐漸形成:退耕還草、禁耕休耕、以及應用新的耕作技術,建立防護林帶和自然保護區等全方位的綜合措施到1939年,適逄大草原進入新的一輪濕潤氣候期,天公作美,人退草進。至1940年,短短5年時間,還草面積就達到15萬平方公里,約占耕地10%,在此基礎上建立起144個自然保護區,至此,與強沙塵暴的抗爭獲得初步勝利,結束了十年沙塵暴噩夢。

4、上世紀30年代,美國重度沙塵暴災難給人的啟示

“歷史是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當我們用“事后諸葛亮”的目光審視美國上世紀30年代強沙塵暴這段歷史,似在讀著“一本教科書”,從中得到啟示和教益。

⑴ 上世紀30年代,在市場利潤誘惑下,進行掠奪式開墾,把草茂鳥集的美國西南部大平原變成“小麥玊國“;美國“土壤保護之父”貝內特說,“美國人已經變成世界上不管是野蠻的還是文明的種族都作不出來的人類土地的最大破壞者”,“僅僅在這片土地上耕種了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卻奪走了它維持生命的保護層”。可見,這場強沙塵暴災難,不只是“天災”帶來,更由“人禍”所致;是人類以自身的狂妄、貪婪和對環境的無知而招致的噩運。那個黑色天空籠罩下充滿蕭條與絕望的十年,具有警示性的意義。它告訴我們,在人類為生存與發展而不斷地與大自然打交道時,當務之急是要理智地去認識自然,把握自然規律,把開發利用建立在合理和持續的閾限內,不能為追逐利益,而為所欲為。

⑵ 美國與沙塵暴抗爭中采取的綜合性、系統性的治理對策和措施才獲成功的。這取決于:一是有科學儲備。19世紀末期,美國就有學者指出大平原開發存有問題;1920年被譽為美國“土壤保持之父”的貝內特就警告,“人們已經播下了一場巨大災難的種子”,開墾草原會自討苦吃,需要“改變人類的行為,而不是改造天氣”的鮮明觀點,為與沙塵暴抗爭對策,砸實了科學基礎。二是以“立法“作為實施綜合防治措施的保障。法規是防治措施的保障,又是教育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的利器。三是,在防治沙塵暴措施,有退耕還草,噴灌阻沙,推進抗風蝕的帶狀種植、免耕法、輪作制度、秸稈還田和作物留茬等完整的農藝措施,多管齊下,發揮多項互補綜合的功能。四是政府支持。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總統后,接受了貝內特等7位學者共同簽名的內容為:①大草原的干旱自古以來就是如此;②錯誤的政策導致了過度開墾種植;③草皮被連根拔起,災難接連發生,觀點鮮明的報告。可見,在科學儲備,法規,措施的綜合性與領導者的明智相結合,使上世記30年代,美囯大平原上強沙塵暴肆虐得以結束。這啟示我們:①面對生態災患,采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應具有系統和綜合的特征,原因是你所應對的大自然是一個綜合體,它的任何一個自然要素都不容忽視。不能指望以任何一種單一措施取得成效。②重大的生態修復工程需要以兼容并蓄、平權寬容的精神進行科學論證,以期保證修復工程具備堅實的科學儲備而發揮效益。

⑶ "羅斯福防護林帶工程"是羅斯福總統親自提出的作為應對強沙塵暴的植林計劃。1935年5月經專家建議,原設想的防護林帶縮短為,北自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6個州3萬余個農場的私有土地上。1944年對防護林工程進行普查,結果顯示,有10%林帶已消失或因放牧遭受破壞;十年之后1954年再次凋查,保持良好防擴作用林帶已降至近半;至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農場興建噴灌系統林帶再度遭毀。進入21世紀,有關美國大草原上的"羅斯福防護林帶工程"的信息,我們從莫西.伊根撰寫的《骯臟的三十年代,沙塵暴中的美國人》書中獲知,作者2002年4月進行了實地考察后寫道:“富蘭克林羅斯福宏大的喬木夢而種下的樹大都消失了”,“1940年代出現有規律的降雨而且小麥價格飆升,農民砍掉防風林帶種糧食。其他樹木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干旱周期中死亡。游客偶爾能遇到一排榆樹或毛白楊,盡管盡管被風吹得扭曲變形,卻依然矗立著。這可能是一幕令人費解的景象,一個謎。”

羅斯福總統曾寄希望防護林工程實現“隔斷風力,阻止風蝕和數千人就業“的目標,“以工代賑“300萬失業工人組成的植樹造林大軍,就業目標已完成,余下的目標如何?這正是作者莫西.伊根提的一個待人破解的“謎”。眾所周知,林帶具有減低風速作用,其防風效益與林帶的高度和結構相關。通常在透風系數為0.3的稀疏結構,在迎風面林帶的5倍高,背風向林帶高度的20倍的范圍內,風速可減低近半,林帶防風效益最佳。超過林帶影響范圍,風速逐漸恢復,所以林帶在大范圍發揮減低風速作用,必在風速恢復前,再有林帶出現,形成互補作用的林帶網。但美國西部大平原年降水量低于300毫米的干草原,干旱出現的變率,決定了樹木不可能持續生長。其實,在羅斯福總統提出植林工程初期,就有學者指出,“人類無法改變大平原的基本自然屬性”,提醒“要慎行”。“時間是最好的驗證”,歸根結底,“人類無法改變的大平原的基本自然屬性”成為林帶難以持續生長的根本原因。

在干草原平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興建防護林帶得到亊與愿違后果的雷同事例,還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后期的蘇聯。當時,蘇聯政府決定實施,“向旱災進攻,并徹底戰勝旱災,獲取農作物高產、穩產,為發展畜牧業建立堅固的飼料基地”計劃,就是通常所說的“偉大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計劃規定在1950到1965的15年中,除實行草田輪作、修建水庫和池塘等措施外,營造總長度5320公里,面積達11.79萬公頃的大型的國家防護林,在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的田間,營造570萬公頃的防護林帶。在1949—1953五年間,動員千軍萬馬營造防護林289萬公頃,已完成計劃近半,據有關數據到1960年變為6萬公頃,僅存2%。誠然,“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中林帶的損毀與政局變換、人事更迭的社會因素有關,但是早在1955年,防護林帶營造最為轟轟烈烈的頭5年時,蘇聯科學家在進行大量實地觀測已得出如下結論“在干草原的平原上用播種或種植營造片林不見得是合理的,因為在這種條件下生長不好,既沒有保護土壤,也沒有涵養水源的作用。在這個地區,林地最好種植在河谷地帶和大型水庫的集水地上。”;“在荒漠草原主要限制因素是缺少降水,在沒有灌水的條件下應拒絕營造林帶。“( Труды института леса, том ⅩⅩⅠ)。

美國和前蘇聯營造人工林帶,從轟轟烈烈地興師動眾,到事與愿違的結局,“戲劇性變化“的事實說明,在干草原的平原上,人們出于自身美好的意愿,以營造人工林帶改變、改造自然環境的基本屬性(包括大氣環流、水熱分布),期望“永遠地擺脫天氣的偶然”是行不通的。科學家預測,每隔20年部分地區就要遭受一次大旱災;民間諺語也有,“10年一大旱,5年一小旱”之說,地帶性特點決定了干旱必會按韻律出現。早在百余年前,俄國著名的土壤學家,防護林學說的奠基人,道庫恰耶夫認為, “應當研究統一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大自然,任何一個自然因素都不容忽視。” 他提倡 ,要準備一個完整的作用于草原大自然的措施綜合體,而不是任何單一措施。

實踐活動是知識的來源,實踐也檢驗科學的真理性。近百年以來,那些帶有時代特色,被稱作“大型整治自然工程”其業已展現出的得失成敗后果,為人們提供學會擺正人與自然關系的課件,豐富了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規律,遵循規律把握開發利用閾限的知識。“自然界中所有五光十色的美景,所有的我們從事的農業活動的敵人:風、風暴、干旱、干熱風,對我們而言是可怕的,只是在我們還不會掌握它們的時候。但它們不是禍害,對它們只是需要研究,我們應當學會掌握它們,到那時它們將會為我們的需要服務。”(《道庫恰耶夫選集》,322頁)。時至今日,當人們面對生存與發展的挑戰,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進行經濟開發活動時,前人的成功經驗和失誤的教訓,都值得人們學習、思考和認真體會。

本文作者:劉恕 田裕釗

成稿:二零二一年六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兰坪| 株洲县| 沛县| 清丰县| 得荣县| 十堰市| 喀什市| 抚宁县| 海盐县| 绥芬河市| 孟津县| 武穴市| 北流市| 徐闻县| 岳阳县| 康乐县| 精河县| 裕民县| 奉节县| 唐河县| 含山县| 禄丰县| 百色市| 宜丰县| 阜宁县| 阳信县| 宜川县| 锡林郭勒盟| 辽阳市| 信阳市| 合阳县| 荔波县| 昌图县| 吴旗县| 突泉县| 太和县| 凤城市| 综艺| 千阳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