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急救“有車無醫生”,代表建議定向培養急救醫生畢業直接工作
《急診室故事》、《急診科醫生》……這兩年講述醫院急診醫生的影視作品熱播,不過你知道嗎?在急診室的更前沿,還有一種醫生,叫作急救醫生,他們的工作場所很狹小——120救護車。這次全國兩會上,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鑫代表坦言,現在全省平均一輛120救護車上只有半個醫生,很多城市面臨有車卻派不出的尷尬。
“招不來,留不住”,一輛120上只有半個醫生
“早些年救護車就是承擔運輸功能,而現在救護車里的醫療硬件設備已經比較齊全,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以及各種藥物都到位了,但急救醫生的數量非常缺乏。現在很多城市因為沒有足夠的急救醫生,急救車就空在那兒出不了車,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現象。”陳鑫說,江蘇13個設區市(不含獨立調度運行的縣市區級急救中心),共配備了急救車501輛,專業急救醫師僅252人。江蘇對院前急救醫師短缺非常重視,此前在保障急救醫生晉升機制上在全國已經首開先河,但“人難招、留不住”現象還是十分普遍。
陳鑫認為,究其原因在于,急救醫生的工作場所比較特別,主要就是在急救車上,從接到病人到轉運至醫院途中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很多急救醫生看不到自己的職業前景;工作苦、風險高、待遇低……種種原因,導致了急救醫生“人難招、人難留”。就拿南京來舉例,2017年南京共招錄了4名急救醫師,但同期有6名急救醫師辭職,今年初又有2人離職。
可否定向培養3年醫師,畢業了直接當急救醫生?
陳鑫建議,當前要完善院前醫療急救體系的頂層設計,完善薪酬體系,制定符合院前醫療急救特點的績效分配機制,提高急救醫師待遇。他比較看好目前上海、北京等地采取的“定向培養”模式,如果在全國推廣則可以培養更多的院前醫療急救人才。陳鑫還建議,放寬急救醫師的從業資質要求。目前院前醫療急救醫師要求有執業醫師資格,但有執業資格的醫師往往不愿干急救,建議采取“大專定向培養三年制臨床醫師”,讓其畢業后直接從事院前急救工作。
在高速服務區設立救護點,打造“空中120”
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同樣關注急救工作。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劉璠經常遇到車禍急救的病人。他說,交通事故發生后的半小時被稱為“生命黃金半小時”,如果在這個時間內能得到第一時間救助,挽救成功率會大大增加,而在90 分鐘內獲救,其生存率僅為 10%以下。
劉璠說,相對于比較完善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而言,救援體系比較薄弱,對交通事故的發現大多是依靠路旁的緊急電話和交警巡邏,一旦發生事故因車輛堵塞難以通行,或由周邊城市派車難以在最佳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救治,難免造成事故處理的延誤乃至死亡。
為此,他建議,我國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高速公路緊急救援管理方法,按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緊急救援體系,健全緊急醫療網絡。以高速公路服務區為依托,設立醫院救護服務點,配備必要的救護設備,同時對服務區的人員進行急救培訓。一旦堵車后,服務區的工作人員能從另外一個方向,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進行急救處理,為后面的救治贏得時間。
此外,劉璠還建議建立“空中120”體系。大中城市配備專門的救護直升機,在交巡警的配合下利用專業的搶救知識和技術,保證緊急救援系統的有效運轉,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
(原文題為《“招不來,留不住” 一輛120上只有半個醫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