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經濟日報:上海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在上海眾多的城市標簽中,創新是一張王牌。
十年來,上海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不斷在提升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科技賦能等眾多創新領域成績斐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首只體細胞克隆猴、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誕生于此;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嫦娥探月、火星探測、北斗導航孕育于此;面向重點戰略科技,C919大型客機、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等“大國重器”發端于此……
“2021年,在世界科技創新集群中,上海排名第8位,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主要創新型城市前列?!鄙虾J锌茖W技術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徐楓用一組數據描繪了上海走過的創新十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679.4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819.8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3.31%增長到4.21%,科創中心指數從109分增長到380分,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從4311家提高到超過2萬家……這些數字不僅記錄了滬上不斷涌現的原創成果,也詮釋出上??萍假x能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宣示著一座矢志攀登科技高峰的創新之城正在崛起。
基礎研究新發現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到“十三五”時期末,上海科創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已經形成,為“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作出這樣的判斷,底氣源于持續播撒的科創種子已經在申城大地生根發芽。
以大科學裝置為例,經過10年建設,上海在用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覆蓋光子、生命科學、海洋、能源等領域,設施數量和投資金額均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10拍瓦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的建成,讓上海形成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科學基礎設施集群。同時,諸多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研究型大學加快發展,李政道研究所、量子科學研究中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型研發機構先后在上海成立。在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張杰看來,如今的科學研究已經進入對各科研領域的極限探索,無論是深空、深地還是深海,都要依靠大科學裝置集群,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正是上海成為科創前沿的重要基礎。
大科學裝置支撐諸多領域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笆濉睍r期,上??茖W家在《科學》《自然》《細胞》三大期刊發表論文124篇,占全國總量的32%。上海市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數量(次)更是從2012年的60.6萬次升至2020年的330.3萬次,為我國高水平原始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基礎研究是份苦差事,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短期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往往是推動原始創新、加快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基石。因此,“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成為這代優秀科學家最顯著的標簽。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王文濤就是其中一員。
從30歲做到42歲,王文濤和研究團隊終于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激光電子加速器的極紫外波段的自發輻射放大輸出,對于小型化、低成本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制具有重大意義,該項成果也使得王文濤在去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身份登上了《自然》封面。
產業前沿新突破
今年8月,上海壁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壁仞科技”)在上海發布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創下了全球算力紀錄。壁仞科技創始人、CEO張文表示,這標志著全球通用GPU算力紀錄第一次由一家中國企業創造,中國的通用GPU芯片正式邁入“每秒千萬億次計算”新時代。
通用GPU是一種計算圖形處理器,用以計算原本由CPU處理的通用計算任務,在高性能計算、云計算、AI模型訓練與推理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上海聚焦GPU芯片領域,涌現出壁仞科技、天數智芯、瀚博半導體等一批行業新貴,引領著前沿產業逐漸走向成熟。
GPU芯片是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縮影。如今,上海的先進工藝產能、核心芯片能級、關鍵設備和基礎材料配套支撐能力不斷提升,14納米先進工藝規模實現量產,90納米光刻機、5納米刻蝕機、12英寸大硅片、5G芯片等均實現突破,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約占全國的25%,集聚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吸引了全國40%的集成電路人才。
與集成電路并稱三大先導產業的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也發展迅速。聚焦“張江研發+上海制造”,CART細胞治療、PET-CT、心臟起搏器等技術和產品相繼取得突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1700億元,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國五分之一,創新藥占全國四分之一;聚焦“算法創新+場景賦能”,上海推動人工智能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揭牌運作,原創算法、智能芯片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建設百余個重大示范應用場景,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056億元,產業人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作為當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商湯科技在上海推出的一款帶有機械臂的“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受到了廣泛關注。人工智能產品的落地為何會是一款下棋機器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表示,人工智能包含三個垂直方向,感知智能、決策智能和控制智能。把感知、決策和控制形成一個完整閉環,才能夠對真實世界的一些效率進行大規模的提升。在他看來,可互動的AI下棋機器人,其實是將傳統大型機械臂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把產業級AI帶入千家萬戶,到真實場景中體驗交互,這或許將引領人工智能走向下一個階段。
創意設計新想法
9月中旬,黃浦江畔的中國船舶展覽館外出現了一大片“不會飄走的云”。從浦東隔岸欣賞,就像云朵的分身從天而降,融入水系、裝點岸線,形成一道獨特的街頭風景線。走近觀察,你會發現這是由200多個白色氣球組成的氣球群,地面上一條鏡面材質的“天梯”直通“云朵”,帶你走入夢想之云。
“這是為上海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而設計的公共空間藝術裝置‘設計之夢’,環狀氣球群用拉索固定,既不會飄走又能隨風搖晃,營造出一種奇妙的空間感受?!必撠燀椖吭O計的華建集團上海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創意設計的獨特呈現方式讓人們思考城市與人的關系。
事實上,創意和設計已經成為上海賦能城市發展、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有效手段。自聯合國2010年授予上海“設計之都”稱號以來,上海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設計機構、代表人物和設計品牌。近年來,上海累計認定124家市級設計創新中心,其中13家被評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21年,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總產出達1.6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超10%。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阮力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創意設計呈現出跨界融合的發展趨勢,各類設計的邊界在持續擴展,跨界合作不斷碰撞出新的靈感火花,構建了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橋梁。
可以說,創意設計已經不斷融入上海的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服務、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你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就像晨光文具推出的“磁懸浮中性筆”,原理并不深奧,在筆握處加入磁力緩沖裝置,運用“同極相斥”原理,緩解書寫壓力并保護筆頭,就是這樣的創意讓這款產品獲得了德國iF設計獎。
“晨光文具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專利超900項,產品設計包攬國際四大工業設計大獎?!鄙虾3抗馕木吖煞萦邢薰靖呒壠放平浝磬嵦旎郾硎荆久磕晖度氤瑑|元用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希望未來能夠依托上海設計之都的產業、人才、平臺優勢,提升公司的設計創新能力,將上海設計和上海制造帶向全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