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否認負面情緒,小心抑郁來找你
原創 Kristy Strauss 神經現實 收錄于合集#深度 | Deep-diving 404 個 #認知科學 139 個

胸口如同壓著石頭,眼睛充滿淚水,喉嚨干疼……這些悲傷相關的身體感覺十分強烈,因此并不受歡迎。
但多倫多大學米西索加分校心理學副教授諾曼·法布(Norman Farb)和多倫多大學斯卡伯勒分校杰出教授津德爾·西格爾(Zindel Segal)發現,在面對壓力時,保留身體感覺對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從抑郁癥中康復的人來說。
在迄今規模最大的預防抑郁癥復發的心理治療神經影像學研究中,研究者們發現抑郁癥病史與個體在面對情緒壓力源時關閉感覺處理的較強傾向相關。
同時他們發現,封閉感覺與更高的抑郁癥復發風險相關。

- IllustrationX -
法布說:“我們不喜歡感覺到負面情緒,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么做的后果,那就是為了短時間的解脫犧牲了長期健康。”
“我們的研究闡述了努力保持覺察的重要性。研究為了解情緒壓力和感覺之間的關系奠定了基礎——情緒壓力會奪走我們的感覺,而要想對抗壓力,我們必須直面這種抑制現象。”
這項研究[1]于2022年2月發布于《神經影像:臨床》(NeuroImage:Clinical),研究作者包括法布和辛格爾,以及多倫多大學斯卡伯勒分校心理臨床科學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菲利普·德索爾莫(Philip Desormeau)、康奈爾大學教授亞當·安德森(Adam Anderson)。

論文題目:
Static and treatment-responsive brain biomarkers of depression relapse vulnerability following prophylactic psychotherapy: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DOI:
https://doi.org/10.1016/j.nicl.2022.102969
實驗招募了166名從抑郁癥中恢復但存在未來復發風險的被試。被試被分為兩組,在8周時間里,其中一組參加了聚焦于身心健康的認知治療,而另一組參與了基于正念的認知治療。
在認知治療之間的間隔,其中85名被試會連續觀看4個通常不會激起情緒波動的電視片段作為實驗基線,例如HGTV*的生活方式類節目,以及情緒充沛的電影片段,例如1983年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被試在觀看這些片段時,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會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
*譯者注
*HGTV是美國華納兄弟探索頻道(Warner Bros. Discovery)旗下的美國付費娛樂頻道,其中HG表示Home & Garden,即居家和園藝頻道。
在此后的兩年內,研究人員每兩個月對被試進行回訪。
法布說,他和同事們通過研究抑郁癥復發患者的大腦成像,發現了非常有趣的一點:他們更傾向于封閉自己的感覺。

- etsy.com -
面對情緒充沛的視頻片段時,抑郁癥復發的人大腦中控制感覺的區域比那些沒有復發的人更經常“罷工”。研究者們還發現,那些在觀看電影片段時自我報告的悲傷程度更高的人,復發的風險未必更高。
法布說:“真正決定他們抑郁水平的其實是試圖通過關閉感覺來處理悲傷情緒的頻率。”
他補充道,如果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的大腦停止處理感覺信息的話,那么我們只能用理性思想來理解當下的事情。而思想通常無法對事件提供更宏觀的看法,剝奪身體感覺只會把人們關進一個充斥著自己負面觀點的“回音室”。
法布解釋道:“我們的思想是為了將事件細節確定下來以備長期使用而存在的,如果思想不停地被更新的話,這個機制就沒問題。但是我們需要新的感受來更新思想。”
研究者們說,這些發現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一些負面的日常生活情景(例如在工作會議中受到指責或與伴侶爭吵)可能導致抑郁癥初愈的人復發。
辛格爾說,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情,可以導致有抑郁史的人感到深層的錯位感和價值感缺失。

- sleepyymoo -
辛格爾表示:“這樣的負面情緒會禁錮關于這些情緒的思想,這種局面很容易持續下去,讓人感覺越來越糟。”他補充指出,這些思想通常會引發身體感覺。
“如果一個人壓制了自己的身體感受,那么他的思想就會聚集起來,導致越來越多的抑郁反應。”
法布補充道,這項研究發現可以幫助臨床研究者建立一套新的評估標準:將感覺抑制作為抑郁癥風險標志物。實驗結果也有助于開發有針對性的療法,幫助正從抑郁癥中恢復的人更密切地關注自己一天中的感覺,進而幫助他們戰勝負面情緒。
法布說:“我們不需要等一個人表現出嚴重的抑郁情緒(才開始幫助他們),那將會需要大量的資源、時間及精力,才能把他們拖出泥潭。”
“當一個人展現出回避感受的跡象時,我們就可以提高警惕了。我們可以立即開始處理問題,而不必等到患者無法上班或者照看子女的時候。”
作者:Kristy Strauss | 翻譯:Santo Stefano | 校對:瑪雅藍
編輯:M. W. | 排版:?Anneliese | 封面:Repeller
原文: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sensation-depression-20431/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