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衰仔”小鵬,股價下跌80%

出品|大摩財經
如果說蔚來李斌曾經是“2019年最慘的人”,小鵬汽車何小鵬會不會是2022年最“衰”的人?
小鵬汽車的市值高點出現在上市后不久的2020年底,不過很快股價從近80美元開始下滑;2021年,小鵬如愿成為新勢力交付量第一,市值在年底縮至約430億美元時,仍排在”蔚小理“的中間。
步入2022年之后,小鵬汽車的總交付量雖然仍排在第一,但在第三季度已出現明顯停滯,7-9月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環比下滑,當季股價也是大幅下跌,在三家新勢力車企中市值明顯掉隊。
截止10月7日美股收盤,蔚來、理想最新市值分別為233億美元、204億美元,小鵬汽車市值則僅剩85億美元,已不到理想汽車的一半。從年內股價跌幅看,理想跌幅39%,蔚來跌幅57%,小鵬汽車跌幅高達80%。
何小鵬持有小鵬汽車約20%股權,按最新市值計算,不到一年時間身家縮水了近500個小目標。9月23日,何小鵬在新車G9風波爆發后花了3000萬美元增持以示信心,增持平均價13.58美元,但10月7日小鵬收盤價已跌至9.89美元。
資本市場越來越不待見小鵬汽車,自然是有原因的。
蔚來、理想、小鵬作為新勢力車企代表,產品均以“智能化”、科技感見長,但三家的市場打法又有具體差別。
比如,蔚來不惜成本為車主提供”貼心“服務,以此贏得高端品牌溢價;理想則主打增程式解除用戶”里程焦慮“,又準確觸達了用戶對”奶爸車“的強烈需求。這兩家公司的核心車型均是主打30萬元、4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競爭對手是傳統車企中的BBA(奔馳、寶馬、奧迪)。
相比之下,更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小鵬汽車,類似電動車界的“小米”:車型外形好看,強調“發燒”科技賣點,主打20萬-30萬元更容易上規模的市場,希望在規模效應基礎上做大“智能生態”。
表面看來,小鵬汽車的成績斐然,依靠P7在次高端市場的熱銷,交付量連續幾個季度位居新勢力車企的第一。但比較產品力、品牌力等綜合實力,與“蔚小理”另兩家相比,小鵬汽車在現階段并沒有哪方面特別突出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的初期中堅用戶是“科技發燒友”,這些用戶熱衷于技術嘗鮮,對智能駕駛等新技術的接受度和寬容度也更高。小鵬汽車一直強調自己的“黑科技”,將XNGP輔助駕駛作為核心賣點,“貼身”對標特斯拉,這在市場初期階段是奏效的。
但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這兩年快速提升,從2020年之前的不足5%,到2021年底超過15%,今年最新的市場滲透率已超過25%,這也意味著電動車現在的核心用戶已經不是“發燒友”,而是大眾用戶。
傳統車企轉型開發的電動車,操控體驗往往更接近傳統燃油車,也更容易被偏技術保守的大眾用戶所接受,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比亞迪、廣汽埃安在2022年取得了巨大成功。
今年以來,小鵬汽車P7的主要競品比亞迪漢的單月銷量連續突破兩萬臺、三萬臺,P7的單月銷量卻始終不能突破萬臺目標。至于2021年三季度上市的小鵬P5,號稱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價格比P7也更低,但銷量表現遠沒有達到P7的高度。
小鵬汽車吸引大眾用戶的方法也很簡單:降價或者減配。但即使降價,小鵬汽車的成本優勢顯然不如規模效應更強的比亞迪、特斯拉,降價空間有限;減配的話,又與小鵬一直以來塑造的科技形象不符,動搖“發燒友”基本盤。
反過來,小鵬試圖沖擊30萬以上的高端市場擺脫窘境,這體現在最新上市的車型G9上。但小鵬G9混亂的定價策略和復雜的車型配置規劃,幾乎做到了讓所有人都不滿意,最終搞出了新車上市48小時之內就精簡配置包及變相降價的鬧劇,再次印證了小鵬汽車眼下的品牌力、產品力并不足以支撐其在高端市場走的更遠。
剛剛過去的2022年9月,售價46萬的理想L9上市首月交付過萬輛,這讓理想汽車的投資人、美團創始人王興很興奮。他發了條朋友圈說:中國premium高端車市場的領導車一直是德系的BBA,接下來兩三年就要看“理蔚華”(理想、蔚來、華為)了。
從“蔚小理”到“理蔚華”,小鵬被忽略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