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于會文代表:在嘉陵江完善跨省水環境補償機制,誰破壞誰賠償

“嘉陵江上游甘陜地區有200多個尾礦庫,始終威脅全流域環境安全。”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在審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發言時建議:在嘉陵江流域完善跨省水環境補償機制,實行上下游監測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會商、環境損害賠償等機制。
嘉陵江全長1300多公里,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流經陜甘川渝四省市。
于會文在發言時說,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嘉陵江上中游分界點,飽受污染輸入之痛,近兩年分別有銻污染、鉈污染、柴油污染等重大以上環境污染事故。特大城市重慶也主要是飲用嘉陵江水。
于會文建議從國家層面完善跨省水環境補償機制,實行上下游監測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會商、環境損害賠償等機制,真正做到“誰改善誰受益、誰破壞誰賠償”。
水污染防治是四川省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之一。
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00多條,總長度達11萬公里。污染的癥結各不相同,究竟是畜禽糞污、生活面源污染還是工業排放?
于會文在發言時介紹了四川打好碧水保衛戰的經驗,首先對全境河流進行摸底,找準癥結,進行“一河一策”具體分析;全面落實河長制,四川省委東明書記擔任省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尹力省長擔任省級總河長。全省十大河流在省級層面實行雙河長制,每條河流均設立兩位河長,由副省級領導擔任。對水環境質量未明顯改善且執法力度偏軟的地區,采取發點球約談、公開曝光、通報批評、案件移送、區域限批等方式倒逼工作落實。
此外,四川大力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和工業園區、集聚區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補齊短板,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出臺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實施流域補償和財政激勵約束,強化流域環境承載約束,完善流域防治體系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